作者丨扶桑
1
周末,难得和闺蜜聚餐,她却一直唉声叹气,吐槽儿子的事。可眼看三年级都过半了,儿子依然对自己的学习一点都不上心,成绩也一直在中游打转儿。这下可把她急坏了:一口气报了语数外三门的课外班,奥数、阅读、作文、英语新概念、外教口语统统都安排上了,课内学完学课外,每天都过得紧锣密鼓。她忍不住骂了儿子一通:“真是个榆木脑袋!我花了那么多精力,交那么多学费,全都打水漂了!”看着闺蜜又气又恼,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也是感同身受。但我也跟她说:“是不是逼得太紧了?要不要少上点课外班试试?”闺蜜苦笑道:“逼成这样都尚且如此,不逼还不知道他会掉哪去呢!”
2
每天放学回家,我们都会经过一家琴行,她总是在门口探头探脑、不肯离去:摸摸黑白键、听听琴声、看看老师演奏,而后眼巴巴地求我让她学琴。为了争取这个学琴的机会,孩子非常卖力,大半年下来,上课风雨无阻,练琴也非常主动,每次复课几乎都能交给老师满意的作业。带她的老师说:“这孩子识谱快、有天赋又勤奋,好好培养是块学琴的料。”但看着孩子满眼的星星,我们还是置办了一架钢琴,学琴生涯也正式开始了。从那以后,我也不再抱着玩玩的心态,而是认真做起了督导工作。上课记笔记,课后监督她练琴,就连做饭时我也会带半只耳朵。没想到,原本嗜琴如命的孩子,态度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练着练着,掐着点儿又说自己弹好了,上课也开始心不在焉……“你看看别人,三四年级都考了八级十级了,你呢?”……
3
有一次,学校开展艺术节,孩子受邀和演奏级高手进行“四手联弹”。只见孩子凝神屏息,认真弹奏起来。可是没一会,就开始频频出错。我按捺不住指点:“这个音弹错了!”“跳行了!”……没想到,她却越弹越错。我气急败坏地吼道:“停停停!你到底会不会弹啊!这几年都学哪去了?”只听“咣”的一声,孩子气呼呼地关上琴盖:“到底是你弹还是我弹?!你知不知道,就是因为你老管着我,我现在最讨厌的就是弹琴!”甚至想当然地以为,如果没有我,孩子的学琴路可能走不远。没想到,竟是我的“不信任”和“管太多”,让孩子失去了学习和掌舵的乐趣,变得如此消极。步入高年级后,借着学业繁忙的名头,索性说自己不想学了,任凭我说破嘴皮也不听。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所有孩子天生都具有追求卓越的内在动机。很多时候,孩子没有做事的动力,其实是因为我们大人擅自用“过度的外力”,伤害了他们原本蓬勃的内在动力,对他的成长造成困扰和破坏。随着难度的进一步加深,我毫不知趣地嫌弃和数落,让原本就陷于“畏难情绪”的她雪上加霜……而今,我多想再看看她眼睛里的星星,再听听她弹奏出动人的音符,然而现实已经覆水难收。
4
“看来,当妈妈还是得少管一点,多给他一点自主空间,孩子没准能更自觉些。”“学习就像游泳,有的孩子鼓励他、表扬他,给他做示范就能焕发游泳的积极性,让他轻而易举就学会;但有的孩子,家长不能只是站在岸上,还得下水去,托他一把,他才能学会游泳。”相同点是,父母要学着放下蛮力,试着用“巧劲儿”去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力。我本想着,低年级学习成绩不重要,但孩子眼中的黯淡还是戳痛了我。结果孩子说:英语课自己就像个木头人,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继而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我觉得英语就像天书,我是不是永远都学不会呢?我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怎么会呢!你看了那么多书,作文又写得好,语文好的人,英语肯定也会好的。从那以后,我每天晚上都会抽一段时间,陪着孩子一起读课本、默写单词和句式,并读一本英文绘本。一个学期下来,从不合格,到良好,到优秀,孩子在进步中突破了困局,体验到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后的英语学习也更自信了。直至今日,孩子还会时常提起这段经历,说:“这是妈妈最理解我,帮助我最大的一次。”我非常庆幸当时没有着急报班,也没有苛责他一口吃成胖子,而是从孩子自身的基础考量,贴近他内心的需求,最终找到合适的引领方法。
5
生活中,我们总是拼尽全力,想给孩子最大的帮助,希望给孩子铺垫最好的未来。但有时候,用力过猛,反而破坏了孩子自身的“内力”,让他失去了探索和学习的动力。所以,为人父母,我们不妨少一点逼迫和要求,多一些信任和鼓励。给予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而当孩子“内在缺水”急需帮助时,为人父母,我们又懂得使用“巧劲儿”。当父母将心比心、给孩子以“量身定制”的关怀和指引,孩子将收获安全感和满足感,他的心才会健康而舒展。终有一天,他将有力量向内关注,也向外探索,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 (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已出版新书《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