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我没有了故乡
乡情散文:我没有了故乡
文:问
又是一年月圆时,难免思乡情切。只是我已经不知道故乡在哪里。
我是异地上大学,毕业以后又离开大学所在地,到了南京。
记得去公司报道的时候坐着公交车,飞驰在玄武大道上。司机把车当飞机去开,路上又有各种车插队、任意变道,尘土飞扬。因此,初时对南京印象并不好,只是因为公司是我心仪的,因此才留下来。
正式来到南京的时候,我拉着一个行李箱,里面是一些简单的夏天衣物和证件,大学时的厚重衣物和棉被等早已通过快递寄回老家。就这样,我住进了公司培训地的集体宿舍,开始了我正式的职业生涯。在那里,我们一起集训,在夏日骄阳下汗流浃背,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些人直到现在依然会有联系。
一个月后离开集训地,我在租房和住公司集体免费宿舍之间产生了犹豫,最终考虑到微薄的薪资,决定随大多数人一起住进公司的集体宿舍。我住的宿舍是8个人的上下铺,大学时也不过是6人间,这个让我很不适应。加上集体宿舍距离公司很远,正常上下班有班车接送,大概40分钟可到公司。晚上加加班便错过了班车时间,只好倒两班公交大概一个小时回到宿舍。这些让我心生退意,于是在住了2个月以后的集体宿舍后,刚好有一起集训的小伙伴整租的房子里少一个合作伙伴,于是我决然的加入到他们中间。
房子所在的小区与公司只有一条马路之隔,9点上班的我们, 每天8点40起床也不会迟到。房子是复式的,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四室一厅两卫,房东在地下一层又隔了间房子。房租一共是4000千,由于都是熟人,他们刚开始并没有根据房子差异交不同的房租,因此是每人800块。我是有人搬出去后替补的,因此也没有在房租上过多纠结,按照原来的价格继续租。我的房子在一层,朝北,大概只有15平米左右。相比那间20平米有落地窗大阳台的房间确实不够好,但比地下的两间房还是要好多了,尤其还有一间隔断。
在这里住了一年多后,看到公司附近有发卖房传单的,房子并不贵,而且离公司不远,只是小区周围没有好的道路,并不富裕的我在家里出首付的情况下,买下了我人生第一套房(期房)。
与女朋友领证以后,我便搬去与女朋友一起住。最初住在湖北路附近一个老破小,合租的一位养狗的有着丰富社会阅历的女子。一是狗得清洁做得不到位,二是与她实在无法相处,后来只是维持便面上的客气。我对那间房子的印象至今停留在阴暗、逼仄、老鼠出没、隐隐的狗尿味。房子到期后,便想换一个更好的环境。因为不想再与人合租,便花了大价钱整租了一个小区环境好一些、房子装修一般的两室一厅。在那栋房子里,我们度过了快乐的两年时间。虽然偶尔女朋友会抱怨说房子装修差,但两个人住得真的是很舒服。
后来,房东留学美国的女儿回国,那套房子要当婚房,于是我们便在同小区找了个装修更好些的房子,缺点是楼层实在是太高,7楼没电梯的房子每天爬上爬下。但是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后来买的房子交付了,也装修好了,由于我也换了工作,那栋房子离两个人的上班地都很远,于是迟迟不愿搬进去,借口是房子刚装修晾一晾,这一晾就是一年多。
后来,实在扛不住爸妈的催促,加之对租的房子没有归属感,于是便考虑搬过去。由于房子确实远,于是就考虑买辆车代步。妻子虽已拿驾照两年,却始终不敢开车。于是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将驾照拿下,买了辆代步车,每天晚上下班后带着妻子去南京滨江大道练车。车的问题解决后,我们便搬到了自己的家里。
刚搬进去的时候其实也并没有归属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邻居,老婆开车每天40分钟,我乘地铁上下班,一趟100分钟。通行成本高得吓人。但慢慢的,一点一点装饰这个家,一点一点拥有了归属感。于是我们在这套房子一直住到现在。
那么故乡呢?一个住了没有10年的地方肯定算不上故乡。
可是我的故乡呢?毕业后,每年总要回几次,春节是必须要回的,中秋、国庆也要回。慢慢的基本就只有春节要回家了。对家乡也没有那么多执念了。因为慢慢发现,我已经融入不进去了。自高中以后就外出,每年只回家几次,家乡的人、家乡的事还停留在我大学时。除了对父母、亲戚还保留一些熟悉外,其他的人大多都陌生了。就算是从小长起来的小伙伴,现在也都没有多少共同话题了。那么家乡的风物呢?记忆中的田野、小路、果园早已换了模样,侥幸没被各类养殖场替换掉,大多也显示出一片颓败之势。家里种田的人也都以中老年居多,青壮男子大多外出讨生活。很多美好的事物,都已换掉了模样。
去年父母又在县城买了套房子搬了进去,于是故乡对我来说更加淡薄,那些美好就留在记忆里吧,我早已失去了对“故乡”这个词的执念,现在父母在的地方于我而言便是故乡。
上次回家,我妈说我对老宅缺少感情。其实她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是,毕业后四处漂泊、到处搬家的我已经对家没有了执念,有父母老婆在的地方就是家。只要他们过得好,什么都不重要。
今天中秋节,老婆上夜班无法回家,妈妈去帮姐姐照看我那可爱的外甥,老爸在老家县城那他新买的房子里。一家四口人,分开四地。
我只希望明年或者明年的明年,一家人可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