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阳气旺盛的夏季,如何顾护阳气?
《内经·灵枢》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身体的阳气越来越少,会导致五脏六腑功能衰退,身子虚弱容易生病。
《黄帝内经》认为阳气可起到「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的作用。人的生命活动一刻离不开阳气,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意义,堪比太阳对自然界的重要性。
人为什么会阳虚?
阳虚是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阳热不足的现象。
机体的阳气来源有先后天之分,先天阳气来源于父母亲,后天阳气主要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因此,先后天因素不足或受损都会导致阳虚。
先天不足
禀受先天阳气的父母身体不好,或者母体孕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胎儿发育不好或者正气不足,都容易造成先天的阳气不足。
后天受寒
现代人感慨夏天的命都是空调给的,然而贪用空调,长期在空调下生活或工作,这种人造寒气进入人体会削弱阳气。
我们这个时代是个嗜食生冷寒凉的时代,饮食生冷损伤后天脾胃阳气易致阳虚。要风度不要温度,穿衣过少,肌肤受寒损伤阳气。滥用抗生素、凉茶、清热解毒类中药或中成药等苦寒一类的药物,容易攻伐阳气,因此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凉茶、清热解毒类中药或中成药。
后天耗损
工作烦劳、过劳熬夜或者忧思劳心,「阳气者,烦劳则张」,「张」就是往外,尤其晚上阳气应该内收、应该归位,一劳就不能归位,不归位就慢慢地耗散。物欲横流的时代下,性事过频无节制会伤精耗气导致肾阳虚。
除了畏寒怕冷,阳虚的人还有哪些表现?
中医理论认为,阳气具有防御、温煦、推动、固摄和气化作用。阳气就跟太阳一样,太阳出来暖洋洋,人有阳气也才能身体暖暖和和的。如果阳气不足会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因此,阳虚体质以「寒」症为总体特征。
主要表现为阳气不足,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其他的表现常有精神不振、消沉、体力下降;喜热饮食、吃凉的东西容易拉肚子,身体抵抗力比较弱、受点寒就容易感冒。
细化到所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比如影响脾的运化、寒湿水饮停聚,可出现痰多、消化不良、大便溏薄;影响肾,则出现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腰部冷痛、性欲减退。还有女性导致的血瘀、月经延后、痛经等等。
阳气在「养」不在补
简单养阳四步法,还你身体小火苗:
夏季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自然界中天地之气相交,阳气旺盛,万物繁荣茂盛,根据天人相应的原则,我们身体的阳气也是相对比较活跃之时,此时养阳,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需注意,此时的「养」并不只是一味地进补,若阳气本就不虚却再去「补」的话,则容易出现阳气亢盛不制的表现。因此,夏季养阳之养除了让不足的阳气更多、还在于使阳气的功能更活跃。那么,夏季如何养护阳气呢?
1、少食寒凉,多吃温品,少吹空调,精神内守
阳虚之人,应少食寒凉食物,多饮温水,多吃温性之品,以养护脾胃阳气;少吹空调,尤其是运动后、大汗时,即使开空调也建议不要气温太低,室内温度以26为宜;注意穿衣保暖,不要为了追求体态美感而失了温度;起居要有规律,保持愉快心情,《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力求做到饮食、睡眠等有良好的规律。
2、动则升阳,跑步、晒太阳皆适用
「动则升阳,静则养阴」,可根据个人体能状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跑步、游泳、打球、户外徒步及爬山等活动均可。还可适当晒太阳,以天之阳补人之阳,早上9~10点,下午4~5点,晒背部(督脉)10-15分钟,老人小孩,以及体弱怕冷之人尤其适合。
3、利用【夏】热,灸、按、泡,顾护阳气
艾灸:艾灸即可顾护阳气,又能驱散寒邪,是养护人体阳气的好方法。肾俞穴,督脉的腰阳关、至阳穴、大椎穴,皆是养阳护阳要穴,每个穴位每次艾灸时间15分钟左右,温度以自觉温暖即可。
天灸: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防病治病的目的。可留意各大医院或社区卫生中心每年三伏天的信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天灸。
穴位按摩: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源,易损难复,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穴可以助阳,每天按2次,每穴5分钟,以酸痛为度。
泡脚:用温盐水睡前泡脚30分;有时间的人可以用艾叶一把、花椒30颗、肉桂10g、石菖蒲15g,煮沸放至合适温度,沐足30分,帮助温经驱寒。
4、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来补心
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益气温阳的食物如鲫鱼、大枣、胡桃仁等。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较多,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来补心。夏日三伏,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