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层病变超声诊断
一、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中年妇女的常见病,据有关文献报告35岁以上的妇女发病率约占40%。
临床症状: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有的可以出现以下一些症状。1)月经改变: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多见于粘膜下及肌壁间肌瘤,原因是肌瘤使子宫体积扩大,内膜面积相应增多,或内膜增厚,防碍子宫收缩。2)下腹肿块:无意中摸到下腹肿块,大小不一。3)压迫症状:肌瘤可压迫临近器官,产生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等。4)疼痛:一般不引起疼痛,粘膜下肌瘤刺激宫缩产生疼痛,少数如肌瘤感染或变性可引起下腹部疼痛。4)不孕:25~35%患者合并不孕。
绝经后肌瘤可停止生长,甚至萎缩、消失。
超声表现:1)子宫增大,微小的子宫肌瘤子宫可不增大。2)形态失常,较大的子宫肌瘤使子宫形态失常,凹凸不平,或挤压膀胱变形。3)子宫肌层内异常回声结节,与子宫肌层正常宫壁界限清楚。4)肌瘤内部回声与肌细胞及纤维成分的多少有关,含肌细胞多纤维成分少呈低回声,反之呈强回声。5)内膜线中断或受压移位。
子宫肌瘤变性由于肌瘤的血液循环障碍,肌瘤失去其原有的典型结构称为肌瘤的变性。超声表现为肌瘤内部回声不均匀,呈多样性。
1)子宫肌瘤玻璃样变:最为常见,大于4厘米可有不同程度玻璃样变。病理改变:肌瘤部分组织水肿变软,剖面漩涡状结构消失,变为均匀透明的物质,色苍白。镜下见病变区域肌细胞消失,变为均匀无结构区,与无变性区域边界清楚。
超声表现:肌瘤回声明显减低,不均匀。
2)子宫肌瘤囊性变:常继发于玻璃样变之后,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多个囊腔。
超声表现:瘤内出现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的无回声。
3)子宫肌瘤脂肪变性:脂肪球沉积于瘤体内,肉眼难以辨识,多是钙化的前驱表现。
超声表现:为肌瘤内呈现团状强回声。
4)子宫肌瘤钙化:钙盐沉积于瘤体内呈现沙粒状或为一薄的外壳。
超声表现:为瘤体内环状或斑点状强回声,伴后方声衰减。
5)子宫肌瘤红色样变: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肌瘤迅速增大,局部出血弥散于组织内,可引起腹痛、发热。
超声表现:为瘤体增大,回声偏低,呈细花纹状。超声无特异性改变,要结合病史判断。
6)子宫肌瘤肉瘤变:为子宫肌瘤恶变,发生率很低,临床表现为肌瘤在短时间内迅速长大,伴有阴道出血。
超声表现为瘤体迅速增大,边界不清,内部回声杂乱不均,可有不规则低回声或无回声区。
子宫肌瘤变性只有囊性变和钙化具有特异性超声表现,其他无特异性表现,超声提示变性要慎重。
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与过度后屈的子宫鉴别
过度后屈的子宫形态饱满,易误认为子宫肌瘤,鉴别的关键是仔细扫查清晰显示子宫结构。
二、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向子宫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称子宫腺肌症,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
为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在40岁后有过生育的妇女,其发病的原因未有定论,主要原因是与多次妊娠和分娩时子宫壁的创伤和慢性子宫内膜炎有关,此外,高雌激素的刺激也可促使子宫内膜过度生长,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子宫腺肌症发生。
临床表现:子宫腺肌症30%左右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出现下腹部疼痛不适,坠胀、痛经及月经增多等症状,较重的痛经逐渐加重,有的甚至不能坚持日常工作。
超声表现:子宫增大,可呈球形或前后壁不对称增厚。肌层回声不均,可见局灶状强回声、低回声、无回声。病变区域血流信号紊乱,不丰富,失去由弓形动脉至垂直于子宫肌层走行的放射动脉的规律走行。
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鉴别:鉴别关键是病灶周围有无假包膜,边界是否清晰,周边是否有环绕血流。
三、子宫肥大
由于多育多产、子宫炎症引起子宫肌层结缔组织增生,造成子宫弥漫性增大。
临床可无临床症状。
超声表现:子宫增大,形态规则,表面光滑,回声尚均匀,内膜线居中,子宫肌层厚度大于2.5厘米。
四、子宫肌炎
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部疼痛,子宫区域压痛。
超声表现为肌壁血管扩张,可呈网状,CDFI:显示肌壁内血流信号丰富,流速较高,RI大于0.5.
五、子宫肌层囊肿
子宫肌层囊肿十分少见。
其来源可能有以下几种,慢性炎症积液、子宫米勒管囊肿。
声像图表现:子宫肌层内囊性包块,边界清晰,周围可见正常肌层环绕,囊壁无血流信号。
六、子宫肌壁静脉扩张
子宫肌壁静脉扩张是由于子宫肌层静脉回流不畅,引起子宫肌壁内小静脉、微小静脉淤血扩张。
超声表现:子宫肌壁见多条细管状结构回声,管壁清晰,探头加压时可变细,,PW可测得低速静脉血流频谱。
七、子宫海绵状血管瘤
罕见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肿瘤由静脉血管构成,切面呈蜂窝状。
声像图表现为子宫增大,瘤体边界欠光滑,内部回声为大小不一的蜂窝状或网格状液性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