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75
75、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这是完整的一段,前后看似互不相干,内涵实际是一致的。
这一段可能是仲景老前辈描写他老师看诊的情况:当年仲景前辈正跟他老师出门诊,有位病家前来看诊,刚进诊室还没开始号脉,病家就双手交叉按着心脏,这种姿势的话他自己比较舒服,老师就让病家咳嗽咳嗽,病家没有咳嗽,原因在于他没有听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位病家之前发汗太过了,造成了身体虚弱。发汗后,病家饮水多会出现咳喘,如果用水灌之法也会咳喘。
“叉手自冒心”的原因是心悸,因为心中悸动不安才喜欢用手按着。导致心悸最常见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体内有水湿,水湿阻碍,人体正气想要冲破郁堵才会不自觉的跳动,像是肌肉瞤动、心悸、身体振振欲僻地都是这种情况;二是虚弱,心中气血不足、津液不足,心脏得不到充足的供养,就会悸动不安,前面64条的桂枝甘草汤证就是这种情况,再严重的话就是177条的炙甘草汤证了。
这两个原因比较起来,第一种水湿、水气导致的更常见。体内水气大的话,会上犯于肺,导致咳嗽、气喘等,所以仲景前辈的老师看到“叉手自冒心”就先让病家咳嗽,通过咳喘来判断是否有水湿。但是病家耳朵有些失聪了,他听不见别人说话,因此就没有咳嗽。当然了,病家从进入诊室开始就没有自主的咳嗽,也就是没有不受控制的咳嗽,要不然老师也不会督促他咳嗽。
病家没有咳嗽,耳朵又失聪,那就确定体内没有水气,那肯定就是虚弱了,所以说“虚故如此”。导致“虚”的原因是发汗太厉害。
汗实际是人体的津液,津液跟气血是同源的,都是通过脾胃化生。所以发汗太严重,就会影响脾胃功能,这时身体的运化功能是受影响的。
发汗太多,人体会缺少津液,因此就需要通过喝水来补充,但是发汗严重又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所以这时候喝水就得是按照71条所说的原则——“少少与饮之”。
这时如果饮水太多、太快的话,水就会聚集在胃脘部而得不到消化。人呼吸的时候胸膈膜是上下运动的,胃脘部被水给占据胀满,那么吸气时胸膈膜就降不下去了,病家就会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等,这就是“饮水多必喘”。
发汗的正确状态应该是“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这里发汗太过了,所以“病必不除”,也就是太阳病还存在,病家还会有发热的情况,有的人一看发热,用发汗法没治好,就接着采用了“以水灌之”的方法,也就是给病家浇凉水,给他外部降温,这种热是人体驱邪外出的表现,应该辛温发汗以助之,反倒用凉水来压制,那么更增加体表的瘀滞,人身正气更无法打开腠理。正气趋于体表,但无法打开,因为肺主皮毛,那么就会负担到肺上,这时也会气喘、咳嗽。
“叉手自冒心”、“两耳聋无闻”是因为虚弱,病根在脾胃,这时饮水多、灌之而身体不能运化,也是因为脾胃虚弱,因此前后两句话是一致的,不是两种情况。
这时的“叉手自冒心”、“两耳聋无闻”,可以先用桂枝甘草汤治疗,如果力量不足,可以再考虑使用小建中汤(桂枝、白芍、甘草、饴糖、生姜、大枣)。
古代的“以水灌之”,就是现在的冰敷降温,慎之慎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