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浣碧:能力配不上野心的人,输得有多惨

PS:这是甄嬛系列  第9篇  文章。

如果要对《甄嬛传》里的人物进行讨厌度排名,那么浣碧必定能杀入前三甲。

“讨厌”这个词很有意思,它不是纯负面的,而是带有些许感情因素。

对于反派人物,人的憎恨和厌恶都是纯粹的,是道德层面的不容。

“讨厌”,则往往用在是正面人物但其行为又多不讨喜的人身上。

浣碧为什么那么惹人厌?

其原因大概是:聪明的不是地方!

大智慧不见,小聪明不断。

“聪明”是褒义词,“小聪明”却是充满着贬义和讽刺的。

浣碧这个人秉性不坏,只是总错把小聪明当智慧,人间真实地演绎什么叫能力配不上野心。

浣碧出场是丫鬟身份,第一印象先入为主,以至于再怎么折腾,我们都惯会把她和流朱相比较。

流朱的耿直忠心对比浣碧的心机野心,哪个让人喜欢,哪个让人生厌,自是毫无悬念。

同样是自幼陪伴甄嬛长大的贴身丫鬟,流朱和浣碧的心都在甄嬛身上,只是流朱想的是如何给甄嬛更多,浣碧想的是如何从甄嬛身上得到更多。

安陵容初到甄府的时候陪她同来的箫姨娘在看到流朱和浣碧的时候,误以为浣碧也是贵府小姐,后才叹了一句,“一个丫头都打扮得这么华丽!”

流朱在对箫姨娘解释浣碧的身份时,没有任何不满和妒忌,很平常地说着俩人都是甄嬛的侍女。

这个小插曲点到为止,没有后续,也意味着流朱没有心里不平衡和各种委屈的内心戏,仅这一点她的钝感力和纯善就碾压浣碧。

流朱、浣碧,明明不分上下,凭什么打扮上的差距那么明显呢?

后来的甄母入宫见到浣碧,也是同样质疑,“浣碧打扮得太好了,惹人非议。”

甄远道和甄嬛,明里暗里无疑都是对浣碧更加偏袒。

《甄嬛传》整部剧,浣碧从头到尾都是不开心的那个。

她想要的不是别人给的,也可以说别人给的都不是她想要的。

这就是正题——能力配不上野心。

浣碧自始至终关心的事一共只有两件:

第一,自己能不能认祖归宗成为甄家女儿。

第二,自己能不能如意地和果郡王在一起。

初看《甄嬛传》的时候,注意力都在主角甄嬛身上,对浣碧这个配角不甚关注,再回看的时候才发现,小角色反而有更多的人性真实。

一个人缺什么就在意什么,无疑了!

芳若姑姑在甄府教导礼仪的时候,流朱和浣碧都在旁听,说到皇后宜修的身份时,浣碧八卦了一句,“听说,当今的皇后,是庶出?”

芳若姑姑讲宫中各位主子以及礼仪,在场的人反应都不一样。

流朱完全一个吃瓜群众,恰应了那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安陵容的注意力在于,“华妃娘娘宠冠六宫,那她一定很漂亮了?”

甄嬛的心得在于,“李白说过,'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浣碧的唯一重心在于嫡庶身份。

可想,她始终觉得,自己无法出人头地,是因为身份所限。

影迷们对流朱和浣碧这两人有句评论很是贴切——“流朱留不住,浣碧不唤婢”。

有人说,浣碧在所有人眼里都是丫鬟,只有她自己把自己当小姐。

这个说法,没毛病,但不够公平。

事实上,浣碧的身份也确实不是丫鬟。

那时还是以父系为尊,浣碧的亲爹是甄远道,即便她是庶出,也还是小姐身份。

但凡知道自己的身世,往前一步就是主子,谁又能平心静气地就地当个丫鬟呢?

就像我们常常替帝王家的王子们不值得,明明已经是王爷了,谁当皇上你都是皇上的兄弟,干嘛非得争夺龙椅你死我活呢?

能这么疑问,那是我们格局不够。

浣碧有野心没错,去争取更没错,但她错在,用错了方法和押错了筹码。

浣碧的第一大错,就是出卖甄嬛而投靠以曹琴默为主心骨的华妃党。

她以为甄嬛不知道她浣碧也是甄家的女儿,所以以出卖甄嬛投诚并借此上位。

后来她对甄嬛道出自己的不易和理由,“在这后宫之中人人相争,我若没有人举荐,又怎么能够出头呢?”

你看!

浣碧把自己和甄嬛以及诸位小主一样,把后宫当做自己的战场,想要获得荣光,但是她还没有给自己做好核心定位,以什么去竞争,只是单纯地把举荐作为受宠的必要因素。

她出卖甄嬛的这一行为,就好比:我们五排集合打团,你为了拿个MVP秀技巧,反过头来送自己团队主力的人头。

这说得过去吗?

《甄嬛传》里,有两个人物对甄嬛是又爱又恨的。

一个安陵容,另一个就是浣碧。

安陵容是自己也是小姐,但是远不如甄嬛优秀,因妒生恨。

浣碧则是距甄嬛一步之遥,却一步隔一生,羡慕不来。

很多个不易察觉的小细节里,都藏着浣碧不为人知的小心酸。

皇上对着甄嬛说道,“你父亲与母亲,伉俪情深,所以生出的女儿才温婉多情。”

一旁的浣碧嘴角向下,一脸愁容。

在给去世的母亲烧纸钱时,浣碧哭诉,“我和姐姐都是爹爹的女儿,为什么她可以获宠为家族带来荣耀,而我却不能呢?”

甄嬛是甄家大小姐,资源的丰厚程度自是浣碧比不了的,但很多资源也是共享的。

甄嬛琴棋书画外加舞蹈样样精通,作为陪甄嬛一同长大的贴身丫鬟流朱和浣碧来说,这些塑造人的条件,即便没有一对一给予,熏陶也是必然的。

粗使活儿有其他下人去做,下小厨房每每都是流朱的事儿,浣碧所做的也就是端茶倒水和聊天解闷,但论起受教程度,浣碧连流朱都比不了。

流朱能随口对出甄嬛所说的“射人先射马”的下句“擒贼先擒王”,浣碧却不能。

“处处留心皆学问”,可叹浣碧不留心学问,只留心了身份差距。

浣碧令人讨厌的另一个对比对象,是甄嬛的亲妹妹玉娆。

依然引用一个段子来对比。

玉娆:“姐姐喜欢的东西,我断不沾染分毫!”

浣碧:“姐姐喜欢的东西,我通通都来一份儿!”

其实这么说有些冤枉浣碧了,毕竟,果郡王是浣碧喜欢他在先,算不上抢甄嬛的男人。

这里面是有些小乌龙的。

浣碧被皇上嘲笑穿红戴绿审美俗气而哭得梨花带雨,果郡王恰巧遇到,好言安慰。

刚被皇上泼冷水,果郡王这边就送来棉被,浣碧哪能不感动呢?

女人的感动,很容易变质为感情。

浣碧就是因此事而对果郡王一往情深的。

为什么说这件事是“乌龙”。

果郡王安慰浣碧,也是因为浣碧的自我而介绍,“莞贵人的陪嫁侍女”。

果郡王是个爱好看的皮囊也爱有趣灵魂的人,意中人就是甄嬛那挂。

但凡和甄嬛搭边儿的,果郡王都留意。

后来他的一句,“若是腹有诗书,你跟着你家小主,自然也不会差!”

浣碧以为,这是果郡王对她的激励,实际是果郡王对她的客观评价,意思就是,“你没文化,肚子里少点儿墨水。多跟甄嬛学学!”

在凌云峰的时候,甄嬛和果郡王“九张机”的诗书往来,浣碧说想让甄嬛教自己,也是为了多和果郡王有些共同语言。

浣碧始终陷在一个误会里:自己想要的都得不到,是因为身份关系。

她忽略了自我才是关键因素,身份等外物仅排第二。

甄嬛离宫修行时,是罪臣之女,和她浣碧没什么区别,但果郡王依然执着且疯狂地追求甄嬛。

为什么这个人不是浣碧呢?

褪去名分的外衣,你才是真的你。

果郡王的眼光是高配的,学识、审美、修养等,甄嬛可与之相匹敌,浣碧不行。

甄嬛决定和果郡王在一起时,浣碧说了一句,“有些事情命里没有的,注定强求不来!”

当一个人把得不到归咎于命运,往往是无力了、妥协了、认输了。

就果郡王而言,浣碧比甄嬛占了先机先倾心于他,但依然无力更改自己不被选择的事实。

爹爹、小姐身份、心上人,每一样都是甄嬛有,浣碧没有。

甄嬛本名其实是“甄玉嬛”,她这一辈分的女子,名中既从“玉”,又从“女”,比如“玉娆”。

然而,甄嬛嫌弃名中的玉字太过俗气,所以任性地去掉,由“甄玉嬛”变成了“甄嬛”。

浣碧对这个“玉”字背后所象征的身份,渴望而不可及,但甄嬛却嫌弃,想抹去就抹去。

同人不同命的悲哀:你的毕生所求,却是别人的不屑拥有。

一个人如果实力跟不上,即便给了你和野心一样大的版图,也只是徒增收拾残局的烦恼而已。

当浣碧成为钮祜禄家二小姐,更名为“玉隐”,其内在的灵魂依然是“浣碧”。

甄嬛尽最大能力给了浣碧尽可能的体面,让她成为玉福晋,但浣碧从此和果郡王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吗?

并没有!

比起孟静娴的从容大气和智慧,浣碧再次落入下风。

没有核心竞争力,才会被不断边缘化。

其实成为“钮祜禄玉隐”以后,浣碧真的可以说是成功大翻身了。

起初,因着甄嬛妹妹的身份,果郡王对浣碧比孟静娴要偏袒。

后来,孟静娴去世,世子元澈由浣碧抚养,凭空多出一个自小抚养的儿子。

这一前一后,浣碧的好牌不断被送到手。

她又怎么凭低智商把好牌打烂的呢?

殉情!

甄嬛为什么能是大女主,因为感情排在利弊权衡之后。

果郡王死后,大女主会以寡福晋这样坚强女性身份活夫君,照顾好他的子嗣,守护好他的府邸,维护好他的荣耀。

浣碧没有。

果郡王出殡当天,苏培盛好心提醒不能哭出声,浣碧恶狠狠地怼回去,并直骂皇上残害手足虚伪无情,幸好旁边的人是苏培盛,换个旁人就这一情绪,浣碧的大不敬就得连累几代人。

她很真心地殉了情,却留下果郡王独苗元澈在世上。

(弘曕暂且不算,毕竟名义上还是皇上的儿子。)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不到五十岁,不足以说认命。

命,是一个人奋斗的最后退路,但凡提及到命运了,就是放弃人为了。

人生的路那么长,拐角那么多,何以因一个坎儿就把自己的其它可能堵死?

这世上多的是人都是输给自己,而不是输给上天。

“命,是失败者的借口;

运,是成功者的谦词。”

野心,应该是我们奔赴山海荣光的出发点,不该是被人指摘的污点。

如果野心被诟病,那只是能力的骨架太孱弱,连累了野心本身。

——枕藏

*本文由枕藏原创。更多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