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专家地摊淘到“绝世宝剑”,100万买下,经鉴定价值10亿
剑作为中国一种古老的兵器,相传它是黄帝发明,但目前考古并没有发现五千年以上的剑,反而春秋战国的青铜剑大量出土。
对古人而言,剑不仅是战场交战的主要武器,也代表着正义、忠勇,它也成为君子所随身佩戴的工具。
例如春秋战国时,吴国公子季札周游各国,来到徐国时,其国君对他的佩剑一直很青睐,但因顾忌身份和外交礼仪,一直没肯开口。
季札也知其意,但也没主动提出,等到他下次再来徐国时,前国君已入土为安,季札知道后,将象征君子的剑放国君墓碑下,这之后有了“君子剑”的说法。
要说历史上最著名的剑,当属于“越王勾践剑”,它有着“天下第一名剑”之称,这把剑也见证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在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兵器成为战场上的主要利器,相比中原时期还需要战车作战,地处南方的吴越地区,这里处于江南水乡,到处是纵横交错的水网,北方笨重而巨大的战车基本没有用武之地,近身格斗成为最主要的战争形态。
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吴越军队以步兵为主,而适合近身交战的兵器包括剑、矛、戈、戟、钺、铍、箭镞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剑,且以越剑闻名。
在当时的社会需求之下,越国的铸剑技术也在大大提升,铸剑大师欧治子曾锻造了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等五把宝剑,引来了天下争分,除纯钧外,其他宝剑均在战争中被掠夺。
当时越国打败了吴王夫差的父王,夫差得知后,每日排兵布阵、秣马厉兵。
等勾践派大军攻来后,一举将越军拿下,勾践也成为俘虏。不过夫差并没有将勾践杀掉,反而是让其喂马、牵马。
三年后,夫差认为勾践已臣服自己,主动将其放走。回到越国的夫差,自然是不忍自己受辱,每天都会尝苦胆,提醒自己不能忘记过去的耻辱。
为了报仇雪恨,勾践和臣民们同甘共苦,暗中发展军事,并大力发展经济,很快国力迎来了提升。反而,此时的吴王夫差却好大喜功,沉迷于美色,荒废朝政。
公元前482年,越王勾践趁吴王夫差北上“黄池会盟”,派出精兵攻打吴国,一举将吴国占领,杀死吴太子,从而报仇雪恨。而后,在勾践的努力下,越国成为五霸之一。
不过勾践身上的“越王勾践剑”,后来流落到楚国贵族手里,并成为殉葬品,直到1965年12月,湖北张河修建水库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楚国古墓。
考古专家闻讯赶来,并对现场进行保护性挖掘,在1号棺椁中发现保存上好的青铜剑,仔细清理后,剑上的两行铭文清晰可见,但考古人员只认识“越王xx,自作用剑”,不知道是哪个越王所有。
据悉,工作人员将宝剑拔出来后,发现其剑身没有半点锈迹,闪着寒光。一个人用手指触碰刀刃,随即被划破流血不断,可见其锋利程度,专家又用了纸张试验,发现它可轻松划破二十多页纸,这足以说明越国的铸剑技术之高超。
至于这把剑的主人,因从简文上可知墓主人名为邵固,专家起初以为是邵固之剑,但历史上并没有此人记载,专家又猜测可能是邵滑,但邵滑是楚国大司马,又怎么以越王自居?
考古专家连忙写信给郭沫若、唐兰等国内十多名顶级专家,其中唐兰、陈梦家两位专家认为它应该是“越王勾践”,在一番讨论后,郭沫若同意此说法,其他专家在分析后也认同这一结论。
就这样,在国内顶级考古学者的研究讨论下,确定这把宝剑主人是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研究学者曾利用X光扫射、静电加速器检测,发现它是一把复合剑,剑身、剑刃并非一同打造的,而是先后铸造再融合,可见其制剑工艺之高超。
谁也想不到,在那个年代竟然能打造这样一把宝剑,即便是今天,也不是那么容易打造,也正因它的神秘,这才有了“天下第一剑”之说。
不过至于它为何出现在楚国贵族墓中,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越王女儿出嫁楚昭王的陪嫁品;一种是楚国将领的战利品,极有可能是楚威王灭越时,战将得到此剑,并将其带入墓中。
其实除“越王勾践剑”外,还有一把越剑非比寻常,它就是“越王者旨於赐剑”,和“勾践剑”是“父子”关系,其拥有着是勾践儿子鼫与,且也是他自用的佩剑。
“越王者旨於赐剑”全身长达52.4cm,全身保存完整,即便经历了2000多年,却依旧没有上锈,可轻易将数十张白纸划破,也可吹毛断发,不过这把剑能收藏于杭州博物馆,还要感谢著名专家马承源教授。
马承源是青铜器研究领域的专家,1954年就担任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主任,数十年来从地摊上辨别出大量珍贵的国宝,仅仅是香港地摊上,就购买并收回三百多件青铜器、玉器、陶瓷等,可以说为保护文物立下了汗马之劳。
早在民国时期,因香港的特殊性,成为盗墓贼销赃的主要场所,那些盗贼从大陆古墓中偷盗大量文物,再拿到香港市场上贩卖,久而久之,香港成为民间文物最大的聚集场所,但因假货众多,很多人分不清真假,导致不少珍品被藏匿于破铜烂铁之中。
为了拯救这些失落的文物,马承源多次来到香港出差,每次去香港处理公务时,他也会去地摊上转一转,看看有什么发现。
1995年9月下旬的一天,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的马承源先生,收到了一个学生,同是青铜器专家的传真,这个传真上有一张照片,上面是青铜古剑。
马承源认真进行分析,发现它是一把战国时期的名剑,剑身上写着八个铭文,正面为“戉(越)
王戉(越)王”,反面为“者旨於睗”。
马承源
马承源看了后意识到:如果这张图片没有出错,那此剑必然是越王勾践之子鼫与的随身佩戴之物,这可当真是国之重宝啊,其意义将远超现今出土的众多吴越青铜剑。
随后,马承源马上联系学生,问其是如何发现此文物。原来,学生前去香港公干时,下班后习惯性来到香港文玩市场,去看看能有什么新的发现。
沿街的店铺里挂满了各种宝贝,古玩字画、玉石瓷器、青铜金银饰品等多种多样,这里每天都会接待海内外的众多“淘金者”,每个人都想来碰碰运气,希望能从中捡漏。
问价的人很多,但购买的人却寥寥无几,毕竟一件古董动辄几万几十万元,哪里敢轻易下手,一旦是假的可就糟糕了。
学生眼睛扫了一圈摇摇头,基本上是赝品,没有什么真货,就算是有也没有太大的价值。不过走过一个拐角时,他发现了一个贩卖古剑的摊位。
这里的古剑应有尽有,但真真假假谁也说不准,不过眼尖的学生发现了一个和越王勾践剑类似的青铜剑,从其风格、制式、大小来看,应该是相近时期的产物。而从直觉判断,它并非是赝品,因此学生立马拍照上传给老师马承源。
马承源查阅了历史,发现“越王者旨於赐剑”有确切的历史考证,这一发现让他尤其兴奋。
古代吴越擅长铸造青铜剑,且制造工艺精湛,且剑身十分锋利,一直以来都是其他国家争抢的宝物,且也会花上大价钱购买。而各国君主死后,也会将这些青铜剑当做陪葬品。
20世纪中后期的考古发现,在湖北、河南等楚墓中发现不少带有“吴越王名”的青铜宝剑。而这其中,越国因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如铜、铅、锡等,这些都适合铸剑,且还涌现出了一大批铸剑大师,如干将、莫邪。
但越国最牛的铸剑大师,是被称为“古代铸剑鼻祖”的欧治子,他于公元前560年出生,因舅舅是铸剑工人,耳濡目染的他也爱上了冶金,并开始了专心学习。
一天,他无意间发现铜、铁性能的差异,制造了“龙泉剑”,这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把铁剑,开创了冷兵器时代的先河。
因其制剑工艺先进,越王勾践将其奉为上宾,专门为越国制造精品宝剑。公元前464年勾践离世,其儿子鼫与继位,为了彰显自己的王者地位,他请欧治子为自己量身铸造一把剑,也就是“越王者旨於赐剑”。
马承源很是激动,原来历史记载确非虚言,尽管没有见到实物,但以他丰富的鉴宝经验,意识这把剑应该是真品。
心急如焚的他,立马打电话给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曹锦炎先生,曹锦炎也是古文字、青铜器方面的专家,且越国故地就在浙江。
曹锦炎得知消息后,连忙推掉手上的工作,于10月1日这天赶往上海,和马承源商议此事。在两个专家的共同商议和分析之下,确定它就是越王之子鼫与的随身佩剑。既然如此,那就要挽救即将流失的文物。
与此同时,海内外的文物界,不少人已经得知“越王者旨於赐剑”流落香港街头,不少人纷纷前往,想要一探究竟,判断其真伪如何。
不过马承源、曹锦炎也不能百分百确定它是真品,万一有人按照古书记载的,伪造一个“越王者旨於赐剑”呢?想要得知其真假,还是要亲自去看一看。
时间不等人,需要尽快飞往香港才行,不过曹锦炎先生实在公务繁忙,脱不开身,只好让马承源一个人前往。日理万机的马承源,安排手头的事情,终于在10月4日这天抽出时间,立马赶往香港
到了香港后,他在一番周折下,终于抵达店铺门口,且见到了让他心心念念的“越国故人”。据测量,这把剑长为五十二点四厘米,最宽处为四点一厘米,其剑鞘上有完整的黑漆,将其拔出来后,其剑身寒气逼人,让人不由得惊呼。
更让马承源惊讶的是,这把剑的剑缑(剑上缠绕的绳子)尽管经历了两千年风雨,依旧完整保存。而在剑格上镶嵌的绿松石,也完整保存,其剑身没有半点铁锈,仍然十分的锋利。为了验证剑刃如何,他特意将笔记本拿了出来,轻轻就可将其划破。
马承源接连赞叹,对这把剑赞叹不已,只要它是真迹,那在迄今出土的吴越青铜剑中,它将是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剑,其历史意义、文物价值十分深远。
和马承源一样惊叹的还有其他人,这些文物贩子在多年的“淘宝”中练就了一双慧眼,判定其正是真品,大家纷纷出价购买。而因买家众多,摊主不断加价,涨至一百万元港币。
即便如此,依旧有很多买家愿意购买,而日本古董商知道后,更是给出了一百五十万元的高价。
正是国外商人的大手笔,很多珍贵文物就此流失海外。马承源心想:难道今后中国古代的珍宝,中国人只能从国外橱窗内才能看到吗?这些文物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怎么能轻易让其流失海外呢?
马承源立马给浙江博物馆副馆长曹锦炎打电话,希望无论如何,也要将这个文物抢救下来,将其放在越国故地浙江。而曹锦炎和几个领导人进行了商谈,很快给了答复: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将宝剑抢救回来。
有了这个承诺后,马承源先生立马和卖家联系,并阐明道理,希望能将该宝剑卖给浙江方面,让它重回它的故地,这具有历史、人文价值。
不过10月6日这天,日本某企业派人和摊主接触,并表示出一百五十万元购买此剑,且会在七日这天进行商谈。
马承源得知后,立马和香港的友人借来了十万元港币,抢先一步支付了定金,并极力说服卖家,希望其能为炎黄子孙尽一份贡献,允许他将宝剑取走。
毕竟马承源知道宝物自古“价高者得”,万一第二天日本方面给出了两百万甚至更高的价格,卖家可能就会在金钱的驱使下不讲原则,将其先一步卖给日本方面,因此他希望能将其取走,这样对方就算给出更高的卖家也没有办法。
卖家先是犹豫不决,生怕他将文物带走了后耍皮。不过马承源以自己是上海博物馆馆长的身份,借着上海博物院的声誉为担保,签订了一份责任书,说服了卖家。
就这样,当天马承源就将这把宝剑取回来,放在友人家里存放,从而争取了主动权。
不过此时浙江文物局方面却担心此宝剑的真伪,提出先将文物运回博物馆,再考虑筹钱一事。马承源知道浙江方面的担忧,毕竟一百万元可不是小数目,特别是在90年代更是难拿出来,如果一百万打过去后,买到了假货,那可就亏大了。
紧接着,马承源又一次找到卖家,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其阐述了文物的价值和历史意义,希望对方能准许自己将其带回境内。
香港卖方尽管担忧,但作为炎黄子孙的他,也希望能为祖国的文物事业尽到自己的一份力。不然的话,他为何选择出价一百万元的浙江文物局,而没有选择出价更高的日本方面。更何况,现场也有不少人直接能拿出一百万元买回去,但他还是选择卖给文物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因此,香港卖方在谨慎考虑之下,提出让浙江文物局出具责任书,准许其带回境内。很快,浙江方面给出了保证,香港卖方见后,破例同意马承源先生将其带回国内。
就这样,10月16日,越王名剑被运回上海,保存在上海博物馆内。而后,香港卖方要求在10月31日前,必须将一百万港币支付,不然仍然会运用法律武器将宝剑收回,看到这一消息,马承源紧张不已,而浙江方面也很是紧张。
10月19日,浙江文物局副局长陈文锦亲自来到上海,将瞩目的越王宝剑取回杭州。见到这把剑后,陈文锦激动不已,他也理解为何马承源先生为何千方百计提出要将其留在国内的想法,这样一个文物一旦流失,那将是巨大的损失。
10月23日,浙江省博物馆举行了众人期盼已久的“名剑开封启视仪式”,现场来了很多青铜器方面的专家,大家纷纷前来见证这一传奇文物。
杭州大学毛教授见了此文物后,连连称赞:“这真是稀世珍宝啊,让其回归越国故地,回到浙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将其留住。”
不过此时不管是马承源还是浙江省博物馆的几个负责人,最关心的还是如何筹集一百万元港币,毕竟当年不像今天,随时都可拨动巨额经费。当年省博物馆经费也才几万元,想要筹集一百万港币压力很大。
单单靠博物馆的力量,很难在短期内筹集一百万元,而距离港方限定的日期只有几天,形势危急,如何拯救这一国宝成为所有人关心的问题。
浙江省博物馆上下奔走,希望企业能够参与拯救国宝,并将倡议书发放浙江省内各大企业,而省博物馆领导也在探究,他们表示即便是贩卖其他文物,也要将这柄越王剑留下来。而马承源的上海博物馆也在积极奔走,呼吁社会上能够筹集款项。
新闻上也进行了连环报告,希望古剑能够留在故地,很多人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看到这一消息,纷纷响应起来,大家积极捐款。而从10月24日起,陆续有企业方面来电洽谈,希望能尽到绵薄之力。
但也有一些人却提出了质疑,花了这么大精力、财力抢救回来的文物,会不会是赝品呢?
随即,专家立马否定了这个说法,原来专家早已查到它的源头,这把越王剑是前不久出土的楚国文物,但却被盗贼走私贩卖,因是有迹可循的,并不需要担心它是伪造品。
同时,青铜器专家也对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鉴定,发现它正是真品。
10月26日,上海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马承源,亲自为该剑进行了鉴定,确定了它就是真品无疑,并预估其市场价值高达十亿元。
然而,尽管古董确定是真的,此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个人捐款数额较少,毕竟那个年代民众手里能有多少钱?而那些企业尽管有出资意愿,但他们却将其看成是古董拍卖,听说出资后古剑要捐赠给国家,很多企业选择了退缩。
可见,不少企业、个人在文物的抢救认知上仍然有误区。反而,那些国外企业或慈善机构,他们在进行慈善事业时,每年都会将文物捐赠博物馆当成首选,借着其影响力打响自己的形象,不过当时国内企业界并没有这一观念。
其实绍兴有一个企业家提出可捐赠百万元,但希望将此国宝捐赠于绍兴博物馆,毕竟绍兴是古越国国都。陈文锦局长认为,按道理上是可以的,但因考虑收藏的安全性,如果有其他企业出资并捐赠优先考虑。
10月31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得知此事后高度重视,立马召开了会议,在省高层领导的直接过问下,杭州钢铁集团愿意出资一百二十万元抢救国宝。
不过因捐资需要流程也需要时间,就算杭州钢铁集团作出了承诺,也不可能当天直接支付这笔钱。浙江省文物局及时和卖方进行沟通,并给出了社会捐赠的部分资金,希望能宽限日期,得到了对方的同意。
而由企业出资拯救文物,是浙江省的一次重大义举,很快这笔钱打到卖家手里,“越王者旨於赐剑”正式回归越国故里。
1995年12月28日,省博物馆也举办了正式的捐赠仪式,杭州钢铁总经理孙永森代表全体职工,将“越王者旨於赐剑”上捐国家。而省博物馆则树立纪念碑,记载捐赠单位的义举。
“越王者旨於赐剑”的出展,为研究越国铸剑技术提供了进一步的实证,其背后的工艺、历史价值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