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系列175:武安君李牧力挽狂澜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在秦军大将桓齮(yǐ)的带领下,秦军跨过太行山脉,大举进攻赵国的宜安。赵王迁采取大臣的建议,任命李牧为将,火速救援。
当李牧率领的援军和宜安的守军汇合之后,并没有马上和秦军开战,而是沿河修筑防御工事,做出一副要和秦军打持久战的样子。
对于孤军深入的秦军来说,和赵军打持久战那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相较长平之战,这一次秦军并没有稳定的后方补给线。若想以最小的损失拿下宜安,只能想办法诱使赵军出营与之决战。
桓齮在充分地分析了赵军的动向之后,认定赵军这一次是吸取了赵括轻易冒进的教训,决定把保守的坚守战进行到底。于是桓齮选择了暂时放弃对宜安的进攻,转头去攻打离宜安不远的肥累,企图以吸引李牧前往救援。
∆ 骑射
当获悉秦军转而攻向肥累的时候,赵国的一名将领赵葱不禁地有些着急,对李牧说道:“将军,若我们一味的在这儿固守不出,那岂不是眼睁睁地把肥累落入到秦军的手中吗?”
而李牧呢,则是摇了摇头,气定神闲地说道:“哈哈哈哈……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此乃兵家之大忌也。”
如果秦军仔细研究过李牧是如何大胜匈奴的,他们就会发现这位军事专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扮猪吃老虎”。他一方面以保守的姿态是麻痹对方,让对手以为自己是不敢主动出击;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在内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选择在适当的时机给出致命的一击。
正当秦军上上下下都认为赵军是不可能主动出击的时候,李牧出手了。不过他没有像秦军想的那样,他选择的不是去救肥累,而是进攻秦军的大营。鉴于秦军的主力早已奔赴到了肥累城下,这大本营当中防御空虚,蓄势已久的赵军很快就占领了秦军的大营。
∆ 古代城池
可以想象,正在攻击肥累的秦军主力听到大营被拿下了,那心情一定是极度愤懑的。无论在什么时代,在战争中被敌人拿下了自己的后方基地,那绝对是致命的。
在攻取秦军的营地后,李牧断定桓齮必将率兵回救。他先是部署少量的兵力正面诱敌,而把自己的主力部队埋伏在秦军回来的必经之路的两侧。当回救心切的桓齮率秦军连夜赶回大本营时,早已等候多时的李牧是一声令下,只见赵军是声鼓震天,呐喊着从两侧杀了出来。
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杀,十余万秦军几乎全部被歼灭。大将桓齮则是带着少量的亲兵杀出重围,侥幸逃过一死。
宜安一战失败后,桓齮是畏罪逃亡到燕国。这嬴政闻讯后是勃然大怒,把他在咸阳城内的妻儿老小上上下下一百多口全部杀头了,并且悬赏千金收购桓齮的人头。桓齮呢,为了掩人耳目,他是更名改姓为樊於期,在燕国的太子丹府上做了一名武官。没错,桓齮就是樊於期,樊於期就是桓齮。讲到这儿啊,您已经对上号了,没错,他就是在荆轲刺秦的时候献上自己项上人头的那位樊於期。当然这个是后话了。
∆ 战争
尽管宜安之战并不会对大局产生什么改变,然而李牧的这场胜利绝对是赵国的一计强心剂。此战过后,赵国上下甚至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李牧身上。而赵王迁更是给李牧最高的荣誉,把他封为“武安君”。
“武安君”?李牧的这个封号啊,耐人寻味。我们都知道,曾经令赵国人闻风丧胆的杀神白起,他的封号就是“武安君”,而如今赵国给李牧也封了一个“武安君”。可见,这赵国上下是多希望这个横空出世的军事天才,能够力挽狂澜。
♞
—— 明天再见 ——
∇ 点击下方标题
主讲:孔祥善
编辑:孔祥善 王元龙
配音:兰馨
剪辑排版:呙晓川 设计:刘晟瑞
【闻古知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