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瓷|景德镇古彩瓷的创作技巧及精品赏析

【景德镇学】文库——景德镇古彩瓷

丛书主编 陈雨前

作者:方复

江西高校出版社

第六章 古彩的画法剖析

古彩是陶瓷美术园地的奇葩,是景德镇优秀的传统艺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学传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从中锋用笔到油料性能,从点、线、圈、箍到基本画法,从意象造型到填色技巧,从章法科到形式法则,古彩有一套系统而又完整的方法。而这些方法,还有待于古彩艺术家进一步去归纳、总结,并上升为画法理论。

第一节 古彩人物的画法

一、面部及五官的画法

古彩人物面部及五官,首先要采用单料笔打油红。因为是勾脸和五官,所以用线宜细而不宜粗,用油红打料时,油要少,笔宜细,料稍干,油在笔锋尖处有粟(小)米大小的油珠即可。油不能太多,否则脸孔的线画得太粗,不好看。用油千万不可鲁莽行事,一次蘸上很多油。前面有关章节已讲过很多,此处就不再重复。

料打好后,可根据人物的形象、身份、年龄、性别、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的需要勾出脸型。因为古彩用笔简练,要求下笔要准确,有较强的表现力。所以,画五官时脸框的方圆、宽窄,眉毛的竖仰、弯直,眼睛的大小、长短,嘴唇的厚薄、扁圆,鼻子的长短、中正均须因人而异,不能把简练看成简单,把张三和李四画得没有区别。(见图6-1)

图6-1 面部与五官的画法

古彩人物面部形象的画法,可以概括成十个字,即十字脸谱:田、由、甲、申、同、王、国、目、用、风,以此为基础进行典型加工,表现人物的精神与个性。有关十字脸谱的详细叙述,在“古彩的意象造型”的章节中还会进行专门探讨(见第九章图9-1十字脸谱)。

眉和眼的画法:

先用油红笔把眉毛和眼睛画好,待干。再用生料把眉毛和眼珠画出,这样重复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眉毛、眼珠在五官中显得太跳,与脸孔不协调。生料画眉毛、眼珠,需要填雪白才能附着瓷面,以后在填色的章节也会讲到。画人物点眼珠,千万不要像点沙地料点一样又黑又圆,点睛之笔,不用中锋而用侧锋,将笔端的长毫斜笔重按侧拖,这种用笔使人感到人物的眼珠藏于眼帘内,只成一条黑色的短线,显得含蓄,既像画眉的眼睛,也像凤凰的眼睛。画眉毛也可用侧锋,要求两轻一重,即眉头轻、眉弓重、眉梢轻,特别是仕女的柳叶眉,更应该这样画。如果用中锋点睛,势必会眼珠很圆,使人物表现似惶恐、似惊恐,故除武将点睛可用中锋外,其余一般用侧锋。如果用中锋画眉,粗细无变化,显得太厚,仕女会不娟秀,书生会不英俊。概括说来,“男眉”宜宽、浓,斜而长,眼睛略方而圆;“女眉”宜细,弯而长,眼睛细长而扁;“老眉”下垂,淡而稀,眼睛扁而显鱼尾纹;“少眉”宽,短而淡,眼睛大且圆。为了让读者有资料可循,笔者临摹了一幅传统古彩《西厢长亭饯别》(见图6-2),供创作时参考。

图6-2 西厢长亭饯别

嘴和鼻的画法:

嘴和鼻都用油红笔画,要求一次画成,不宜用竹笔修刮,只有用油红笔画出的嘴和鼻,才富有表现力和肌肉感。用竹笔修出来的嘴鼻,油红线不挺、不润,看上去笔味不够。“男嘴”宜大而方,鼻宜长而阔;“女嘴”宜小而圆,鼻宜挺而窄;“老嘴”宜扁而瘪,鼻宜高而瘦;“少嘴”宜圆而突,鼻宜小而无梁。

耳朵的画法:

耳朵长在脸的两侧,容易被人忽视和遗忘。景德镇民间作坊的千件或万件瓶上的“百子图”常常能发现有的童子“天生就听不进意见”,没有画耳朵。在当前学风不够严谨的情况下,耳朵总容易被初学者遗忘。耳朵是用油红画的,具体来说,“男耳”长、大而圆,“女耳”窄、薄而圆,“老耳”长、瘦而圆,“少耳”小、厚而圆。耳朵厚薄的画法是:厚耳画时用笔宜圆转,起笔轻,行笔重,收笔轻;薄耳画时用笔宜直挺,起笔轻,行笔轻,收笔也轻。

头发的画法:

头发用生料画,罩填雪白,头发画法,各家略有不同,一种是用拓生料(料厚而深),一种是用旧鸡毫笔,以在拓生料时产生笔纹和肌理效果。此种画头发的方法,生料宜用薄些。还有画老人的头发,则是用生料,按头发的生长关系,一根一根地画,然后罩雪白,使人感到头发斑白。如果表现稍微年少些的五十岁左右的老人,可以填古紫而不罩雪白。

胡须的画法:

胡须的画法较简单,一种是像关羽、岳飞、李白、苏东坡的胡须,叫五绺长髯,用直线一根一根地撕。用笔画法起笔轻,收笔轻,中间重;另一种是像张飞、钟馗、达摩、铁拐李等的连髯卷胡,则用螺纹一个连一个地画,用笔要轻,要匀,用料少,用油稍多,用饿笔(景德镇绘瓷术语,笔上料多叫打饱了料,料少、笔肚疲叫饿笔)耐心地画,待干后再罩雪白或填古紫。

最后,在此奉送大家一首五官画法口诀:

男脸宽方国字框,眉清目秀貌堂堂。鼻直口方怀远志,手足壮实血气刚。女脸画成瓜子样,眼如丹凤柳眉长。鼻直口小似樱桃,十指恰似兰花放。老脸申字藏风霜,眼有鱼尾须眉长。嘴瘪唇薄瘦高鼻,指掌犹如老根状。童脸扁圆苹果样,眉毛短淡眼圆亮。口小唇厚无鼻梁,手足如藕节节胖。

二、人体及衣纹的画法

古彩人物外露的部分均用油红笔描绘。如手足、胳膊、肚皮,根据人物刻画的需要而定(见图6-2)。像周处斩蛟、武松打虎等,有时需要露出胳膊。王羲之袒腹东床、汉钟离袒腹飘海、猪八戒袒腹取经等,均需要画袒腹才能被观赏者认可。以上人物的胳膊、肚皮均要用油红描绘表示肌肉。

手、足的画法(见图6-3):

图6-3 手、足的画法

手比较难画,传统画手法(见图6-4至图6-6),潇湘清韵中林黛玉弹琴的手与倒拔杨柳中鲁智深的手,是两双极不相同的手。前者用线要细,用油要少,用料稍干描绘时少顿挫,少画指关节的纹理,免得手显得老气。后者用线稍粗用油也不能多,用料也宜带干,描绘时可用顿挫,可强调指关节的结构,让手显得壮实有力前面介绍的是叶浅予先生画手、足的资料以及敦煌千佛洞的一暂行资料,不可不学。手多用油红笔描绘。手的变化大,动作多,透视微妙,古人的“画树难画柳,画人难画手”的确是经验之谈。足的结构也较难画,但比画手容易,画足的线要圆转,用油宜少,笔上用料不宜多,否则线太粗会很难看,宁可多分几次打料,也不要一次把料打得太饱,以免因下料涌而导致粗糙。本人在实践中往往在油红中添加点艳黑,使油红色相变深,这样用料薄能当厚,淡能当深,容易把物象画准确,画好,但这只是一孔之得。

图6-4 传统画手法之一

图6-5 传统画手法之二

图6-6 传统画手法之三

衣裙的画法:

古彩是以线立形的陶瓷绘画,多用生料笔描绘衣纹,衣纹笔法极为重要,下笔要果断、沉着,有分量;行笔要挺拔、凝重稳健、连贯呼应;收笔要收得住,有回锋之垫,有勒马之功,使线描的力量在衣纹上得到体现。现实生活中的衣纹纷纭纠葛,古彩的衣纹则要找出关键衣纹,进行概括性提炼,略去不说明问题的多余衣纹。

衣:衣有大袖和小袖之分。大袖应画得衣纹舒展,疏密、动静恰当。小袖腕边衣纹应注意顿挫变化,按提要恰到好处。大袖应重视肘关节处衣纹对空白的分割,小袖应注意脉节处衣纹紧扎密聚,而肘关节可以少画衣纹。

领:在衣服和颈交接处,常常画有简洁的二方连续图案,填上古彩颜色,显得非常精美。领的线条粗细要均匀、变化不大,双线水路宽窄要平行,料线要挺、起。

袖:袖有袖上画边角和袖上不画边角两种。画图案的袖口要和领的图案一致或相近,只有穿了背褡和云肩的仕女领和袖的图案方可画两种样式。由于有的衣纹折叠,故不能像领一样要求水路均匀、平衡,而是随衣纹的折叠来描绘袖口图案的水路。

裙:裙有长裙和短裙。长裙又分筒裙和开口裙,室内站、坐画筒裙;室外野游、行走宜画开口裙,此外,还有内衣水裙、丫鬟做事多穿的水裙(又叫筒裙)。长裙经常要求画上精美的图案。短裙往往填上比较浓重的颜色。衣纹线描可以画两遍,让料线超常地厚起。衣上的花纹图案画一遍即可。这样罩上颜色后,不会导致衣纹线和衣上的花纹混淆不清。长裙下面多画有水裙和百褶罗裙,通常用宽窄不同的直线描绘。短裙常常用平涂生料罩大绿的黑色,或画纹饰图案,裙的衣纹同样要重描一遍。短裙下面一般画裙裤,裙裤的衣纹线要画得很流畅,可画流畅的直线,也可以画起伏变化大的弧线。(见图6-7)

图6-7 衣裙的画法

带:带有飘带和腰带之分。飘带阔而轻,可以用来装饰、美化人物,增强形体动感,活跃画面气氛。真正的飘带不可能飘动得那么优美,作品中往往注入了作者的意象。腰带有宽窄两种,宽的用于扎腰以及丫鬟当裙头用,在胸前展开,在腰旁扎结,余下部分垂直到长裙下摆。窄腰带主要是扎紧衣服,增强形体美感,活跃腰部色彩,男、女、老、少皆适用,亦可增加动感,产生线与面的对比。

裙头:裙头多用白色、水绿色。唐代仕女画亦有画纹饰、填红色的裙头。历史上的传统人物裙头不阔。在现代人所画的传统人物中,仕女裙头比较高,高裙头使人看上去挺拔、修长、有精神。不过男人比女人的裙头低而宽大,才显得腰肥体胖,器宇轩昂。为了让读者有直观感受,笔者画了几幅单个人物,来说明裙与带以及仕女、童子、男人等不同衣裙的画法(见图6-8至图6-10)。

图6-8-1 仕女裙带的画法之一

图6-8-2 仕女裙带的画法之二

图6-9 童子衣纹的画法

图6-10 男士衣裙的画法

总之,人体及衣纹是统一的整体。衣纹线描,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表现衣服里面的人物形体结构,第二个作用是表现衣服外在的质感及运动时的衣纹走向。衣纹的取舍、提炼,要用更改知识去理解,去进行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古彩线描应多学陈洪绶爱画的“铁线描”,以及钱慧安爱用的“钉头鼠尾描”。用笔要照应先后、上下、左右顺序,不能东一笔、西一笔,勉强凑合。一只衣袖、一条腰裙均要以人体的结构为依据,去处理衣纹的聚散、黑白、粗细、长短、刚柔。像书法家讲的“挑夫争道”一样去处理衣纹走向的相行相让、相顾相盼的巧妙组合,把衣纹处理得既符合人体结构,又注意了形式美感。为此,创作者在动笔前一定要慎重思索,正所谓“意在笔先”,就是这个道理。

——摘自《景德镇古彩瓷》陈雨前主编 方复著 江西高校出版社

以下为古彩作品,供欣赏

古彩作品《装饰人物系列》

古彩作品《装饰人物系列》

古彩作品《装饰人物系列》

古彩作品

古彩作品《南无观世音菩萨》

古彩作品《五虎上将图》

古彩《昭君出塞》

墨彩描金《西方三圣图》

(来源:陶冶图说,版权归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

  •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五)康熙五彩的艺术成就

    康熙瓷器让人喜欢的品种太多了,有创造了二个多亿的康熙珐琅彩小碗,有被世人视为珍宝的单色釉"郎窑红",有'墨分五色'的康熙青花,有康熙独特的素三彩,其实康熙做的做绝的还是康熙五彩,从 ...

  • 明清瓷器仕女图时代特点

    仕女画或称"美人画",作为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明清时期仕女图与前朝风格画法皆有不同.从数量上来讲,明代早期和中期间仕女图较少且大多反映贵族妇女的生活.明 ...

  • 《景德镇古彩瓷》(十六)

    [景德镇学]文库--景德镇古彩瓷 丛书主编 陈雨前 作者:方复 江西高校出版社 第五章 古彩的图案形式 第四节 古彩图案的底心 古彩底心,实际上是属于图案学科中的单独模样. 古彩底心的构图形式可以分为 ...

  • 景德镇瓷板画皇园盛四条屏套组赖德全大师作品古彩瓷板画

    [藏品名称]:<皇园盛景>瓷板四条屏套组 [商品组合]:正月观灯.六月纳凉.八月赏月.腊月赏雪 [藏品规格]:高约82cm 宽约41cm 厚约3cm [藏品材质]:陶瓷 [创作大师]:赖德 ...

  • 李文跃与《景德镇粉彩瓷》 2019-10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其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 近期,江西教育电视台<书里书外>栏目为书友们介绍的<景德镇粉彩瓷>,就是我国首部全面 ...

  • 炫彩悦目 瓷上烟霞——彩瓷的魅力

    当中国的历史进入了大明王朝,中国瓷器也走进了百花齐放的多彩世界,彩瓷蓬勃发展,与青花平分秋色.成化的斗彩,万历的五彩,华丽夺目.繁荣兴盛.及至清朝,粉彩.珐琅彩.浅降彩,新瓷创烧.再写辉煌.五花八门的 ...

  • 海上丝绸之路的阵阵和风——日本外销瓷之美|彩瓷|日本|外销瓷|青花|瓷器

    说起日本瓷器,很多人会立刻想到自然质朴的日式茶碗,无法道明日本与中国瓷器的具体差异.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广州博物馆"白色金子·东西瓷都--从景德镇到梅森瓷器大展"中的部分展品了解一下日 ...

  • 国博-明瓷 IV-龙纹彩瓷

    "国家博物馆藏瓷"系列第十期. 本期继续欣赏明代瓷器,前两期介绍了明代的彩瓷,一期是单纯以颜色取胜的单色釉,另一期是以纹饰取胜的颜色釉.本期仍然是彩釉,不过有个共同的主题-龙纹. ...

  • 瓷器初学者如何辨识珐琅彩瓷与粉彩瓷?

    粉彩是清康熙朝末,在传统的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直接影响,创制的有掺入粉质的釉上彩新品种.从雍正朝起粉彩瓷盛行,成为清代釉上彩瓷的主流,无论官窑.民窑都有大量烧制,传世品较多,人们对粉彩瓷都比较熟悉.但 ...

  • 中国诗歌报第一临屏诗创作室第286期创作集锦及精品赏析

    中国诗歌报第一临屏诗创作室编辑部 主编: 舟儿 诗评部长: 赤峰文学艺术 第286期临屏诗题目: <--喜-->和<--乐-->(出题人:东方翠琼) 本期甄选编辑:祁连阳光.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