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网友楼峻岭先生发起的“纪念5.27上海解放72周年——周六碉堡游”,颇有创意,昨日从地铁虹桥路站顺利成行。
一行4人,一人一辆共享单车,慢悠悠地骑行。
虹桥路885弄4号花园洋房,是阎锡山的上海公馆,建于20 世纪40年代前后,砖木结构,造型简洁、明快,与上海市井建筑相类似,权且称为海派风格。现为格林菲尔幼儿园。
伊犁路2号,原为虹桥疗养院,有两栋花园住宅,1930年代前期建造。
顾问的澳大利亚人端纳(1875-1946)曾在此疗养过,亲往探望。1949年春,国民党当局将中国民盟主席张澜软禁于此,上海解放前夕,经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营救方得脱险,张澜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这一栋位于伊犁路虹桥路口的花园洋房,具有英式风格。
奇形怪状的建筑,还“一柱擎天”雄起,这啥玩意儿?让人无尽遐想。
碉堡寻迹第一站,来到长虹小区。
虹桥路碉堡之一,在小区居民楼拐角处。
碉堡歪斜着,为了美观,居民将碉堡顶部做平。
虹桥路碉堡之二,占据了通道的一大半。
这两处碉堡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修建的防御工事。碉堡呈圆形,底座用石块垒砌,堡体采用水泥掺碎石而成,碉堡高2.3米,直径3米,其整体保存基本完整。
虹桥路铁路口旧影。虹桥路碉堡原位于原沪杭铁路内环线虹桥路道口旁,铁路和道口拆除后,仅剩下这个倾斜45°的碉堡。
小区居民伴着碉堡而居,碉堡的外侧也被精心改造成小小的花园。
伊犁路146弄小区。
伊利路146弄3幢4号北侧,碉堡已成居民花台。
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正在给碉堡上的盆栽浇水。
碉堡上的射击孔早已用水泥抹掉,碉堡顶上的花草茂盛,纷红骇绿、姹紫嫣红。
虹纺小区位于虹古路377弄,有虹古路碉堡。
碉堡上建有石亭,碉堡表面全贴有不规则形状石块,仅石亭底板下露出些许碉堡表面。
碉堡上石亭建于30年前,谓之“晚晴亭”,应为小区年长者休闲所建。【唐】李商隐《晚晴》诗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写了恬静的黄昏,具有闲适淡远的优美意境。
虹古路1829弄内,虹古路碉堡之二,已被改造为花坛。
碉堡已被贴上了磁砖,栽上了灌木,当然也看不到射击孔。如不事先得知,根本辨认不出这是一座碉堡。
从碉堡后面看去,碉堡两翼展开,疑原为人员进出碉堡的通道。
我们来到一个比较僻静且高端的住宅小区,探寻另一个虹古路碉堡。
沿着围墙下窄窄的通道,一直走到小区的尽头。
小区的房屋后面,一块草地,一片树林。
林中,赫然见到静卧于角落里碉堡。碉堡的射击孔已埋入地里。
碉堡的顶上,开有3个方孔。
参考1949年4月上海外围部分未完工碉堡照片,这3个方孔应为碉堡的通气孔。
云岭东路附近的高架路下,这个碉堡看上去特别迷你。
这个碉堡的确较小,但射击孔都是敞开的。
真北路同普路口西虬江边,一丛灌木后有一个碉堡。
从北面看去,茂密的地锦将碉堡伪装成一个绿色的大蘑菇。
从南侧看,碉堡的轮廓才呈现出来,它有两层射击孔,下层已埋入地里,上层紧接堡顶,堡顶上覆盖有厚厚的泥土。
数十载光阴飞逝,战上海的硝烟早已散尽,经过多年的城市建设,绝大多数碉堡都已陆续被拆除。幸有这些多当年战场的遗迹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让我们还能真切地感受到,为了端掉这些密密麻麻的“乌龟壳”,人民解放军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上海战役牺牲的7613名战士,一大半都倒在碉堡前。我们钻入大街小巷,探访隐匿的碉堡,寻觅历史的痕迹,不啻为一种独特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