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与送别

弘一大师李叔同《送别》背后的故事

阅读 4301

骆一百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弘一大师李叔同在写《送别》这首诗时,源自以一段自己好友的动人故事。《送别》是李叔同送别挚友许幻园的原创作品。表达李叔同对在上海“天涯五友”“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情感,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以表不舍之情。

天涯五好友:
即 许幻园和李叔同、张小楼、蔡小香、袁希濂天涯五友
“天涯五友”,这段时期的生活显然给李叔同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李叔同从天津来到上海,年少才盛,很快加入了以切磋诗词文章为目地的文艺团体“城南文社”,城南文社的活动地点在许幻园的豪舍城南草堂,李叔同加入文社后立即显示出了出众的才气,第一次参与就获得了第一名。城南草堂的主人许幻园家中富有,为人也慷慨,一度是上海新学界的领袖人物,经常举办悬赏征文活动,自从李叔同到上海以后,只要参加征文,其成绩必名列前茅无疑。许幻园慕其才华, 邀请李叔同全家搬来许家同住,许幻园其诗词文章也为李叔同所钦佩,李叔同应邀于1899年住进城南草堂后,挂上一块写有“李庐”的牌匾,从此许李两家和睦相处。

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挚友许幻园的;1914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挚友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

  1918年李叔同正式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法号弘一,时年39岁。

1927年秋,“天涯五友”中的四人李叔同、许幻园、袁希濂、张小楼再次在上海相聚。此时,五友中的蔡小香已经去世,官运不畅的许幻园早已家道中落,袁希濂则已卸去政职,介绍许幻园到上海大王庙,两人均成了居士,并而李叔同早就皈依佛门,于1918年出家,在杭州“虎跑”剃度为僧,法号弘一。 两年后,许幻园在大王庙离开了人世。

 《送别》一词写的是人间的离别之情,述的是人间美好之缘,构筑的却是人生的天问风景。从歌词的字里行间,我们也感悟到人间事事本无常的道理。花开花落,生死无常,何况离别呢!在这首清词的丽句中,蕴藏着禅意,是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作品中充溢着不朽的真情,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熟悉的陌生的人们。在弘一法师的众多作品里,从另外一个角度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和精神。“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弘一法师的作品充满了人生哲理,蕴藏着禅意,给人启迪,宁静淡雅。法师的词象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纯净,淡中知真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