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头抓闭呼吸法,教你躺在床上练太极内功

毫无疑问,太极拳既有健身作用,又有技击作用。以养生健身为目的的练法,与技击搏斗为目的的练法,自然不同。太极是理,太极拳是体,太极拳法是用,而太极拳功是兼有体用的,用于健身和技击都可以,关键在练法。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

武术界谚语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你练武一辈子,如果只会耍弄拳脚而不懂内功,很可能不养身反而伤身,不益寿反而折寿,这一点,历来武者验证已多。

——梅墨生

李经梧太极内功

梅墨生

气功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却病延年的养生方法。

什么是太极内功?

武术界的太极拳类把技击转到养生方面来,又为气功界增加了新的内容。无论长拳和太极拳,对于锻炼身体,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太极拳又是和气功有着密切关系的。

在气功界里都已把太极拳称为气功中的“外功”。我们要介绍的太极内功就是太极拳和气功相结合修练的一种却病、保健、延年并能增强太极拳技击和产生鼓荡气能力的一种功法。

它原是内家拳术中内功与外功相结合的一种气功,以意守命门部位为主,运用吐纳、导引的运气方法,以练腰健肾,练气强身,并用于增强技击能力的一种功法。

又称它是动静相兼,内外合一的完整功法。历来拳术家为了保持技击上的“地位”和“实力”,视为至宝,密不传人。

李经梧

练太极内功有什么作用?

这种功法在强身保健方面的作用,在拳书上已有记述。

如太极拳书中提到:“腰为两肾之本位,而先天之第一,又为诸脏之根源。故肾足则金、木、水、火、土,无不各显生机也。”

武术传统理论指出:“命门在两肾之间,男子用以藏精,女子用以系胞,生津为液,乃人生强弱之主要关键。命门火蒸腾,能化而为气、为血,升而为神,张而生肌,动而为力,神旺气足,身体强健。反之,如面色苍白,腰痛膝冷,足痹骨酸,阳事萎弱等诸症,皆起于命门受损,牵连肾部,故腰部与人身甚为重要。设能练之得法,则身弱者,必能臻于健康之境……如能习之习恒,则皮肤滋润,面现红色,两耳发赤……眼珠光泽,有神有色,舌底津液不思小饮,此乃命门火充足之象,实于健康大有关系。”这段记载可以说明,由太极拳和气功内功合而为一的太极内功在医疗保健上的作用是可以理解和肯定的。关键是在于掌握运用得法。

太极内功的特点不仅仅是在于由内外动静结合到内外动静合一,而且在功法的组织、锻炼方法、临床运用诸方面又是分级、分段、分步,练静、练动、练意,因人、因病、因时,由浅入深,区别对待,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

在效果上,除和一般气功一样收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之效外,兼有产生鼓荡气增强技击和抓闭固精养生之能。

太极内功的适应症比较广泛,尤为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阳萎、早泄、遗精、慢性肠胃病及脑动脉硬化等有显著疗效。

由于它具有分级、分段、分步,由浅入深,适应面广的特点,既适用于强壮者也适用于病弱者。

又因为太极内功是过去武术界用以增强技击能力的功法,无论是气功爱好者、太极拳锻炼者,还是慢性病患者以及气功专业人员都可以学习应用。

太极内功操练方法

太极内功的姿势很重要,与功法要求、意守部位、呼吸方法密切相关。大致可分为三类:静练式、动练式、活练式。可根据练者的需要选择。

静练式

练功初级阶段时应用,适于治疗疾病。可分为卧式、靠式、坐式、站式四种。

1. 仰卧式:采取平时睡觉的仰卧姿式,头部端正,枕头略高一些(约25厘米),肩下垫高约3~6厘米,以舒适为宜。两腿伸直并拢,两足跟相靠,足尖分开成自然八字形,两上肢自然伸直,手放于身体两侧,手心向下平贴于床上,两眼微闭或微露一线之光(图1)。

2. 靠式:又分为靠卧式和靠坐式两种。

(1)靠卧式:即采取平时休息的半卧姿势,半卧床上,枕头要高,背下垫起约35~45厘米,上身成坡形,余同仰卧式。另一种靠卧姿是在左脚置于右脚上,压住解溪穴(在脚弯前正中两筋间),或右脚在上。以舒适为宜(图2、3)。

(2)靠坐式:即平时在躺椅上的姿势,要求与靠卧式相同。坡度适宜,运用方便,感觉舒适,临床上多采用此式。本式也分压解溪与不压解溪两种(图4、5)。

3.坐式:身体端正,稳坐于凳上,两腿自然分开,宽与肩等。膝关节弯曲成90℃度角,两小腿平行垂直于地面,双脚踏地。凳的高度要适度,头正直微前倾(有头顶悬之意),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双手放在两膝上。如果坐椅子,背和腰不可靠椅背,不可失去放松原则(图6)。

4.站式:是太极内功的基础功。姿势与太极拳预备式相似,立正,左脚横开,脚尖向正前方(不外斜),宽与肩等。头正直,下颌收敛(头顶悬之意),含胸拔背,松肩沉肘。两手贴于身体两侧,全身关节、肌肉放松,两眼向前凝视(图7、8)。

动练式

动练式又分单练式和带功式。是太极内功的中级锻炼阶段。

1.站式:与静练站式相同,凝视后两眼微合或微露一线之光看会阴。头缓慢下垂,随呼气身体慢慢弯腰下蹲,蹲到两膝发酸为度,姿势到此定形,开始吐纳练习,吐气时把气向下引导,两手同时自然伸开;纳气时气向上引到命门,随吸气两手握拳,进行抓闭,抓闭后呼吸稍有停顿(图9、10、11、12)。

2.活步站桩(又称太极看手式):开始先做预备姿势,头正直,两脚横开一步,含胸拔背,吸气意贯丹田,此时闭息不呼,两拳紧握,两臂抬起,左手在前,左腿同时迈出。两拳变掌向前按,两眼看到手的手,左脚尖点地,十分之七体重在后腿,双肘略弯,右肘俯于左肘,止步闭气,待闭气不能坚持时再呼吸换式(图13)。

换式动作:将两手轻落身体两侧,随落手同时慢慢呼气,将气呼尽后再行吸气抓闭握拳。抓闭后,与前左右相反作活步站桩。(图14)此式可依练功者身体情况规定锻炼时间。本功应在站练式基础上进行。

3.带功练拳:在练完静练、动练、活步站桩基础功之后,即可开始带功练拳。要注意交替锻炼。正气不足时,则可重新抓闭充实,待充实后再行带功练拳,长期坚持带功练拳可达到高级阶段,即活练式。

活练式

活练式是太极内功的高级锻炼阶段,没有固定姿势,是无形无相的东西,用则有,不用则无。采用喉头呼吸法或意识呼吸法。以意行气,气通全身。此时可带功演练整套太极拳。平时也可随意练习,不必采用固定姿势,可走路练、说话练、坐车练,即随心所欲练,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意守

太极内功意守部位和操作方法较其它功法多,依据练功的不同阶段,步骤、姿势和因人、因时而异,现分述如下:

1.意守会阴法:本功法所指的会阴就是前后阴之间部位,也称下丹田。意守这个部位可以迅速排除杂念,使神凝心稳。开始时两眼平视,向正中处视为一线,先将视野放到最远处,寻找一个目标,如山川、日月、星辰、花朵、胜景等,待神凝后,将所采之景物收回离眼1、2尺左右,停止凝视,待凝视几分钟后,由于双眼凝视所采之景物会变的模糊不清,也有的单景色会变成重影或变成一个白色气团,所以过去传授此段功时叫采气雾(物),待凝视中出现模糊不清的景物或气雾(物)时,头慢慢低下,眼看会阴,此步要与内视合一,以意下达会阴,意气同行,守住会阴穴。

2.意守涌泉法:以意领气,从会阴慢慢经过大腿、膝关节、小腿、足踝部最后达到涌泉(足心),领气要缓慢进行,不可过急过快。初练时呼吸不深长,气不能随意念同时达意守部位时,可不管呼吸,任其自然,此即“气断意不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意气自然合一。又因气从会阴到达涌泉走的是一条线,故此又称“连线意守法”。

3.意守命门法:是最关键的一环。以意守命门为主,以气连络其它部位,循环不止,故又称“循环意守法”。练功开始,以意领气,从涌泉开始配合吸气,引气经足踝、小腿、膝关节、大腿,最后到会阴合而为一,再从会阴引气到后丹田(即命门)。引气到命门后要停顿,意守命门的时间长短以体质,功夫深浅决定。停顿后再以意领气从命门开始返回,经会阴后分两条线经大腿、小腿、足踝达到涌泉。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久而久之命门即可得到充实。姿势可配合站式、坐式两种。注意气的运用要缓慢、均匀、无声、无息,不可过急过快,不可用力。

4.意守关元法:关元就是通称的前丹田,但不同于其它功法(关元在肚及早下3寸小腹的中央部位)。此法练熟后可达到气贯丹田,气冲带脉的功夫。方法是:以意领气,从命门开始分两条线冲向关元,稍有停顿,即进行意守。配合呼吸,反复进行,锻炼日久,前后贯通,在腰的周围似有一条带子缚住,也就是带脉部位,练到这一步,可达到带脉充实。在此基础上只要稍用意引导,结合呼吸便可产生鼓荡气,这时带功练拳就可提高拳术技击能力。

5.意守印堂法:这是太极内功最后意守部位,必须在以上各功锻炼成熟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又因不易掌握其火候,在无人指导时不可自行练此功。方法是:将吐纳的纳气(吸气)不放,再把气由意念提到背部,经夹脊、玉枕、百会、上星达到印堂,守住印堂。气到印堂后停住,不一财下引,也不旋转,两眼内视,全身有意气贯满之感,精神贯注。如带功练拳可优于平时。

6.命门涌泉连线意守法:此法多用于治疗疾病,开始可采用卧式、靠式或坐式,配合深呼吸,以意领气。把气从命门下引到会阴,由会阴分两条线经两大腿、膝关节、小腿、足踝到涌泉,然后再吸气,以意引气,把气从涌泉经原路线返回,再配合呼气,以意下达涌泉,如此周而复始进行。

7.意守解溪法:本法不是原太极内功的锻炼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失眠症等。练功时可采取仰卧或靠卧式,一只脚跟落于另一只脚背部的解溪穴上,全身放松,采用沉气呼吸法,呼气时使气下沉到解溪(或达到涌泉),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反复进行锻炼。

呼吸

可分以下几种形式。

1.自然呼吸法:用于初级阶段,或者是练功开始的前几分钟。取平时缓慢的自然呼吸,逐渐用意引导把胸式呼吸改变为腹式呼吸,不停顿,不默念,要求均匀、细长、缓慢。

2.导引运气法:用于第二阶段。练功开始,口对会阴方向细长吐气,随着吐气身体慢慢下降,降到两膝发酸为度(参照“姿势”一节)。用意引导气由会阴降到大腿、膝关节、小腿、足心;吸气时由足心再返回会阴,周而复始、令气运行。

3.抓闭呼吸法:运用于中级阶段,练完导引运气法后可接练本法。这种呼吸法从操作过程来讲也可称之谓吸、贴、抓、闭呼吸练功法。采取站式(参阅“姿势”一节),在练完导引运气法后,吐气时把气引导到足心,呼吸停顿,停顿后吸气,引气上行经两小腿、关节、大腿、会阴、尾闾、命门;随吸气的同时,两手用力紧抓(握拳),两脚十趾扣地不放,舌尖轻贴于上齿与齿龈之间,紧缩肛门并上提,吸气到不能再吸(饱和)为止,然后停顿(闭住);停顿后随呼气再将气慢慢顺原路线回到足心。手指、脚趾放松,随后全身放松,如此周而复始进行。本呼吸法是一种内呼吸法,不介意口鼻呼吸。又因这种呼吸法较猛烈,抓闭锻炼时间不宜过长。抓闭停顿时间也要随着锻炼的时间加长而延长。

4.喉头呼吸法:本呼吸法是在抓闭呼吸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时忘掉口鼻呼吸形式,用意配合喉头纳气。所谓喉头纳气不同于生理上的浅呼吸,这指的是在经过抓闭呼吸锻炼后,有了“内气”的感觉,但在技击时不能等待练完抓闭呼吸后再与对方搏击,而是要用一种迅速充实内气的方法,也就是在一瞬间(大约四分之一秒)喉头用意扩张一下气便迅速进入丹田,小腹立即充胀起来。这种呼吸从外表形式上看不到操作内容,张喉、充气、鼓腹均在同时进行。姿势采用站式和活步式,只稍用意念整个带脉立即充实起来,腰部充实,气遍全身。这种呼吸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在喉头呼吸后把气闭住,再进行抓闭呼吸锻炼。这种呼吸过去多用在太极拳技击上。因为它无固定形式,完全以意引气,随用随来,非常方便。

另外,还有意识呼吸,它是在喉头呼吸法的锻炼基础上更高级的内呼吸法。它同喉头呼吸法的区别是,无形无象,不用喉头纳气,在应用中,如果是拳术技击,只要手或肢体任何部位接触对方时,意识反应立即出来,气随意识同时充满带脉和全身。这种呼吸在应用时,不必做任何准备,用则有,不用则无。

5.内转呼吸法:本呼吸法是把纳入之气用意引到腰部腹部,使中丹田(前丹田与后丹田之间)充实后再引气围绕脐的周围转圈。先从里圈开始由右向左,顺时针方向外转圈,共计转36圈;然后再从左向右,逆时针方向,由外向里转圈,共计转24圈。

6.沉气呼吸法:用于治疗,也用于气功的预备功。它不是太极内功原有的呼吸法,适用于初练者和体弱者,尤以高血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失眠等最为适宜。姿势可随意,平坐、靠坐、仰卧、站式均可,以靠坐、靠卧最适宜。练功时全身放松,以意配合呼所,不用注意吸气,呼气开始以意引导气由命门下降,降到会阴、大腿、小腿、涌泉,久练可感到呼气时气由命门下沉到足心,并能产生一股热流。但必须注意,此法强调不管吸气,只注意呼气,任其自然。

收功法

比较简单、随意。用于治疗,可以逐渐停止意守,两眼慢慢睁开,两手相搓发热后抚摸面部,活动肢体,开始散步;如练整套太极内功时,不拘哪一个姿势,均以意收功,身体直立,以意使气下沉到足心,然后活动肢体,散步即可。

梅墨生,号觉公。斋号为一如堂。书画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员,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副秘书长,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科学与养生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武术七段,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

早年从民间隐逸武者俞敏先生习武,为太极拳大家李经梧、道家仙学泰斗胡海牙先生入室弟子。为道家南宗太乙门第23代传人。

编辑 | 告白

审校 | 杨大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