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长篇小说《岁月芬芳》之《第十二章·人间大爱》【上】

第十二章      人间大爱【上】

你把我生,你把我养,            永世难忘亲亲的娘。

菜窝窝养我一身胆,                石疙瘩给我铁脊梁。

粗布衣裳挡风寒,                    穿着布鞋走四方。

水有源,树有根,                    养育之恩不能忘,

敢不做个好儿郎!

看着我走,盼着我闯,           永世不忘我亲娘。

摔倒了把我扶起来,                朝前走替我拍巴掌。

大树能长三千尺,                    石缝里树根万丈长。

山有情,水有意,                    鱼水之情不能忘,

敢不做个好儿郎!

看着我哭,盼着我笑,            永世不忘我亲娘。

化作小草报春晖,                    笑看人生风雨狂。

给娘一个甜甜的笑,                替娘抹去脸上霜。

不图名,不图利,                   亲娘的嘱托不能忘,

敢不做个好儿郎!

钟山陵

这是李鑫唱给母亲的歌!这也是天下孝子献给母亲的歌!李鑫是个大孝子!2011年10月23日,他曾经陪着母亲到父亲生前工作过的南京市公安局,去追寻父亲当年的足迹。他背着母亲游总统府、中山陵。故地重游,亲人已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南京,俗称金陵,素有六朝古都的美誉。中西合璧的中山陵,阐述了孙中山“博爱”的伟大思想…..

当他们母子来到中山陵的大门口,便随着人流进入了陵园。

中山陵全是由大理石建成。看上去庄严肃穆,气势宏伟。中国传统的古代建筑基本都是土木结构,特别是地上建筑几乎无一例外为木制。战火纷飞、雷电风雨和人为原因,让木制结构不抗火,不耐腐蚀的弱点暴露无遗。不少西方学者怀疑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古建筑难以存世长久。从中山陵的建筑用料可以看出设计者深受西方建筑文明的影响。

中山陵的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符合中国的传统习惯。进入陵区,首先看到了三门石牌坊,上面刻着中山先生的手迹“博爱”二字,这两个字虽然简单,但其中蕴藏的道理不知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过了石坊,便是通向山顶陵墓的石阶,据导游介绍,全部石阶共392级。这些台阶并不是一阶挨一阶地向上排列的,而是先是一组挨着的台阶,组合成一个平面,然后再是一组挨着的台阶,再一个平面,如此往复。导游提示说,上山时,除了你脚下的平面,向上你看不到其他的平面,看到的全是台阶。下山时,除了你脚下的这组台阶,向下你看到的全是平面,看不到其他的台阶。听我的描述,也许难懂,你一看照片就会明白。留神一看,果如导游所说,心中对设计者充满了敬佩。拾阶而上,看到一座碑亭。它是国民政府给中山先生立的石碑,上面有颜体镏金大字“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绕到石碑的后面一看,发现也是一字没刻。又一块无字碑!导游介绍说,当时孙中山治丧委员会确定让汪精卫撰写碑文,但他写了两年也没成稿。最后他说总理先生的功绩无法用语言概括,所以就不写了。导游庆幸地说,幸亏没写,要不然,这块石碑可能就保不住了。

到了山顶,就是中山先生的灵堂,门额上写着他一生孜孜以求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和民生”。李鑫想,刚刚推翻满清政府,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中山先生就能提出以民生为本的三民主义,在当时,他的伟大思想何人能望其项背!灵堂内有中山先生的石像。再往里是圆型的墓室。墓室有中山先生的卧像,卧像下面埋有他的灵柩和遗体。墓室的穹顶是马塞克辅就的巨幅国民党党徽。这是我在祖国大地上唯一看到的国民党标志。我耳边似乎回响着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话语。经过牌坊,就到墓道。整条墓道长480多米,分为三道:中道宽12米,钢筋水泥路面;左右二道各宽4.2米,柏油路面。墓道两旁对称地种植着两排雪松和四排桧柏,代替了古代陵墓前道常用的翁仲(石人石兽),喻示着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长留于天地之间。其中的雪松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

走完墓道,他们便来到了陵墓的正门。陵门坐北朝南,有三个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镂花铜门。陵门平面为长方形,高16.5米,宽27米,进深8.8米,全部用福建花岗岩建成。屋檐为单层歇山式(歇山式建筑是我国古代第二等级的建筑屋顶式样)。门楣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表达了孙先生毕生的奋斗目标和所追求的理想。

陵门之后,是一座方形的碑亭,边长12米,高约17米,全部用花岗岩建成。亭中这块高81米、宽4米的巨碑,碑的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大字。字为颜体,道劲有力。谭延闿在民国时期曾做过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是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孙中山曾经当过临时政府大总统,并没有担任过政府总理,为何碑文称他为“总理”而不称为“总统”呢?当时段棋瑞政府虽然明令国葬孙中山,但实际上举行的是党葬,孙中山在国民党内的职务是总理。再看碑的背面,没有题写任何文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撰写碑文,胡汉民撰写墓志铭,可花了两年时间碑文内容也没能定下来。大家都认为像孙中山这样伟大的人物,其功绩是无法用文字来评述的,于是就决定不写铭文。这座碑亭四面各有一个拱门,北侧的拱门下设有石栏,我们在此可凭栏远眺中山陵祭堂的雄姿,游客们纷纷在此摄影留念。

出了碑亭,李鑫和母亲循着层层石阶到祭堂前平台,共有八段石阶,共290级,每段石阶上都有一块平台。平台上还陈列着一些纪念品,丰富了石阶的景观内容。石阶两旁种满了各种终年常青的树木,有松柏、枫树、石铺、海棠等。

他们已经来到了第五层平台上,这里有一对巨大的紫铜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书大字,这是当时的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西侧的那只铜鼎,壁上留有两个弹孔,据说是1937年12月日军攻打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

他们终于登上了第十层平台,这是陵墓的最高处,海拔158米。环顾平台四周,这座平台东西宽162米,南北进深38米,祭堂就位于平台的正中,从广场到祭堂总共有392级石阶。设计者为避免单调,将这392级石阶分为十段,每段一个平台,总计有大小十个平台。朝下看,不见台阶,只见平台。如果从下往上看,那么就只见到台阶,不见平台了。这392级台阶的数字正是暗喻了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

李鑫来到了祭堂前,这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的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用花岗岩砌成。祭堂的三拱门楣上从东到西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还有孙中山所书“天地正气”4个金字直额。

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直径有0.8米,四隐八现,12代表的是一年中的12个月,4代表的是一年中的4个季节。大西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祭堂正中是一尊石雕孙中山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宽2.1米,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只见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显示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坐像是由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郎特斯基雕琢而成的,它于1930年雕成后从制国巴黎运到中山陵,总造价150万法郎。坐像底座四侧的六幅浮雕,再现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生动画面。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画面上孙中山先生正在精心地为一个患病的幼儿治病。东面两幅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表现了孙中山先生早年奔走革命和创建同盟会的情形。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再现了辛亥革命后,议会向孙中山授大总统印的场面。西面两幅浮雕,一幅是“振聋发聩”,表现了孙中山为唤起民众,正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另一幅是“讨袁护国”,内容是孙中山发表演说,号召人民讨伐倒行逆施的袁世凯。

祭堂后壁正中是墓门,与墓室相通。墓门分为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楣上刻有“浩气长存”横额,是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第二道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7个篆字。门开启时,这7个字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墓门关闭时,门上的字才能看见。

整个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室内圆形,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用妃色人造石贴面。墓室的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墓壁上装有日光灯,顶上装有8个反光镜;使室内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线。墓室的中央是安葬孙中山灵棕的大理石框,直径约4.3米,石框深1.6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墓护正中的长方形墓穴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卧像身穿中山装,神态宁静,面容慈祥,如同生前安睡一样,令人肃然起敬。这是捷克雕塑家高浓按孙中山遗体的形象而创作的。

据导游介绍,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了磨难。本来,孙中山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酉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的遗体已久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1929年6月1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孙中山的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

《博爱画廊》位于中山陵博爱广场的东侧,全长近40米。陵园管理局展览部邵亚琳女士告诉郭莲芬一行,画廊首次推出了“永恒的纪念”和“南京民国建筑老照片”两大展览主题。记者和游人最感兴趣的是“永恒的纪念”这部分,32幅黑白老照片的主人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海外知名人士和国际友人在中山陵留下的足迹。而这些老照片成为解读中山陵的鲜活史料,值得细细品味。在画廊的1号展板上只有两张照片,分别是毛泽东和周恩来谒陵时的情形。周恩来那张摄于1946年5月,当时参加国共和谈的中共代表团团长的他,在抵达南京后,马上前往中山陵谒陵。毛泽东那张摄于1953年2月23日,照片上的毛泽东正与陪同人员,由中山陵的正门大道上往前走。邵亚琳女士说,毛主席谒陵时,让他走小道还是大道,当时还有过一番争论。当时有关方面从安全保卫的角度出发,安排毛泽东从一条边侧小道上陵。毛泽东闻知这个安排后觉得不妥,说,我堂堂一个国家主席,从小道走成何体统?不能从小道走。于是便有毛泽东从正门大道谒陵的照片。据说,毛主席在这次谒陵后,就再未来过中山陵。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他于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已改为中山市),是中国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早年曾求学海外,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曾一度行医。20世纪初年的中国,灾难深重,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目睹清政府的腐败,孙中山毅然放弃行医,投身革命,于1905年8月和一批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带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即“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从1907年到1911年10月前,同盟会在我国华南地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特别是在1911年4月27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从此各省纷纷响应,推翻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1911年12月29日,在中央临时政府会议上,大家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商议成立中国临时政府并定都南京,确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1912年1月l日,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但因袁世凯的坚持和革命党人的妥协,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并定都北京。革命虽然受到挫折,但是孙中山先生没有气馁,继续展开了护法运动、护国运动、讨袁运动。1924年1月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直到肝癌晚期,他仍忍着病痛,北上与冯玉祥商讨国事。1925年3月12日,终因肝病恶化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欢钟山(紫金山)。早在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曾登山游览。同年4月1日被解除大总统之职后,来这里打猎,看到这里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他回长眠此山的想法。在北京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一夙愿,再三叮嘱左右。当然,孙中山葬于紫金山,不仅仅是个人的愿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京曾是革命的策源地和临时政府所在地,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表示了讨伐帝制和继续革命的决心。

为了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儿子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通过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的应征者中,年仅33岁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吕彦直是山东省东平县人,1894年生于天津。早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被公费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得到美国著名设计师茂菲的指导,回国后,在上海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为了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在工程接近尾声时,身患肝癌,于1929年3月18日病逝,时年36岁。

中山陵于1926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余万银元,于1929年春竣工。孙先生的遗体是1929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正如李鑫诗中写的那样:

巍峨穆立紫金山,                    浩气长存宇宙间。

迢递阶除呈仰止,                    峥嵘松柏致诚虔。

丰功日月千秋颂,                    伟绩江河万古传。

天下为公承祖训,                    发愤图强岂畏难。

(0)

相关推荐

  • 华东游记(3)·瞻仰南京中山陵

    (021年1月26日被美篇加"精"推荐首页和"带你去旅游"话题刊载)2 南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10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 ...

  • 当代作家‖【拜谒中山陵】◆王瑞松

    作者简介 王瑞松,山东青岛人,汉族,笔名:鹤松.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於<中国散文网><青岛新闻网><巴渝文化网><风光网视> ...

  • 中山陵导游讲解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景点是中山陵.中山陵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南坡,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景区.它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陵墓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中轴对称 ...

  • 华东之旅——第二天 2018.7.1

    开始第二天的旅程之前先认识一下我们的这个临时组合起来的团队. 经认识了解,才知我们这次的团队每一组都是温馨的家庭组合. 有夫妻俩带着刚中考完的孩子的.有女儿带母亲出来的.还有两个小妹妹,听说也是刚中考 ...

  • 郭进拴|我读黄永玉【之十二】

    郭进拴|我读黄永玉[之十二] 郭进拴|我读黄永玉[之十二]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已出版< ...

  • 郭进拴|我读黄永玉【之三十二】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 ...

  • 东篱‖结婚(铜川女作家东篱长篇小说《香》第十二章)

    我很快结婚了,我的结婚对象是一个包工头的儿子. 这个包工头原先是聂老师村上的一个农民.曾经日子过得一塌糊涂,家里除了一口大铁锅一无所有,还因为偷盗军工厂的电缆在1984的严打中蹲过大牢.谁知改革开放后 ...

  • 长篇小说连载 || 梧桐巷 七十二章 醉酒被打

    梧 桐 巷 黄立云 著 作者简介: 黄立云,江苏泗洪人.曾用名,春风杨柳.震西.江苏作家协会会员,宿迁市作协理事.<民生与物价>主编.宿迁市政协常委.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先后在省级以上 ...

  • 长篇小说连载 || 梧桐巷 六十二章 母女难认

    梧 桐 巷 黄立云 著 作者简介: 黄立云,江苏泗洪人.曾用名,春风杨柳.震西.江苏作家协会会员,宿迁市作协理事.<民生与物价>主编.宿迁市政协常委.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先后在省级以上 ...

  • 长篇小说连载 || 梧桐巷 五十二章:喜结良缘

    百 荷 书 房 baihezongying6789 梧 桐 巷 黄立云 著 作者简介: 黄立云,江苏泗洪人.曾用名,春风杨柳.震西.江苏作家协会会员,宿迁市作协理事.<民生与物价>主编.宿 ...

  • 长篇小说连载 || 梧桐巷 四十二章:家宴受辱

    梧 桐 巷 黄立云 著 作者简介 黄立云,江苏泗洪人.曾用名,春风杨柳.震西.江苏作家协会会员,宿迁市作协理事.<民生与物价>主编.宿迁市政协常委.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先后在省级以上刊 ...

  • 视频课||以上传至第十二章,总共上传18节

    一花一世界,一皂一匠心 截止到今天,花老师的视频课 已经上传了十二章, 总共18节的课程了 昨天刚刚上传的内容如上,大家可以扫码参观花老师的系列课.未来花老师也会持续的传课,争取和第十六期的进度一样. ...

  • 《莲花争霸》同名小说第九十二章 绝境(上)

    南宫俊摇了摇头,说道:"还有一点我想不通,秋若兰我自问待她不薄,她又为什么要和你联手来对付我呢?" 白玉川说道:"是人就会有弱点,秋若兰的弱点也和很多人一样,太重感情.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