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遇见一个人 只是为了让你记起前任的好
最实用的心理疗愈&只写真实成长体悟
文:凡默(原创)
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婚姻咨询师
塔罗师|占星探索者|能量疗愈师
1
极少写情感故事,今天也自然不会写对前任哼哼唧唧的缅怀文,来满足那些少女们般悲切女主角的自我臆想。
可是,遇见一个人,受了伤,才记起前任的好,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多见的老套模式,做的个案中,听到这样的感叹不低于十次,如果不是足够清醒,你都怀疑电话那端是同一个人。
无论是一个剧情,还是一个故事,还是一种情绪,如果我们不能从这些表象的分析探索到底层的驱动力与真相,我们就如同活在混沌不清的猪油里,无论是那些深切的悲伤还是不停的逻辑分析,对于我们的生命的蜕变都是无济于事的。
人性是自私的,如果我们新的恋人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与对爱的渴望,前任往往是个符号,你偶尔经过你们一起去过的地方会有些惆怅,那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想起,也是对自己生命曾经有过的时光缅怀。
可是,如果我们遇到的人,新的伴侣,给我们吃尽了苦头,我们这个时候对前任就会有波涛汹涌的思绪,我们定义为想念或者相思。
2
一个女人,与丈夫分居半年,在群里痛心的说,一直怀念当初被自己遗弃的初恋,非常的后悔与想念他,觉得对不起他,现在就想找他,跟他道歉并告白自己的情感与思念。
问及与前任相恋的故事发生在何时,答十年前。
这里,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内在小女孩”在面临痛苦与困局的时候,因为不能自我负责,然后在头脑的虚幻世界造梦的过程。
这明显的是吃不到苹果,赶紧吃个桃子转移一下吃不到苹果的“痛苦”,那些所谓的思念后悔不过是煽情起来的自圆其说而已。
可是这里要分享的是,痛苦时候“记起前任”的好,也是真实的。
3
关系是最大的修行道场,只有成长的有觉察能力的人才深谙此道,那些只是在关系中不断寻求情感满足的人,却很难在这个过程中拿到礼物。
我们一进入关系,为何往往过完浪漫期后,就不容易看到对方的“好”,仿佛郎情妾意的浪漫期不过是猎人挖的一个陷阱,我们跳进去后,浪漫没了,体贴没了,那种虚幻的超级满足的状态也没了。
那是因为浪漫期,我们都非常愿意配合对方扮演对方期待的“完美父母”,去满足那个“脆弱小孩”的需求,这个过程,不仅仅被满足方能够十分满足,而且满足方也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价值与重要性体现出来,哇对面这个人因为我对他她的好,如此的容光焕发,如此的幸福,我是有用的,我是有力量的,这种泡沫的自我感觉也会让一个人持续很久扮演这样英雄般的角色。
可是浪漫期过后,彼此进入彼此的现实生活,我们会发现咦,对面那个人不是我想像的那个样子(其实这个时候才是从虚幻走向真实),然后我们就会企图去改变对方,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对方依然是对方,只是将自己的负面流露了出来,可是因为我们内在是一个“饥渴的”、“缺爱的”小孩,我们这个时候就会把对方投射成“坏客体”(小时候忽略我们的坏妈妈),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纠缠很多年,自然只记得对方的不好,因为不是记得伴侣的不好,是整个过程中,我们就是一个小孩子,在生妈妈的气,觉得妈妈是坏蛋,觉得妈妈不爱我,甚至与这个男人一毛钱都没关系。
1
4
所以,恋爱初期,我们往往全部在一个小孩子扮演角色里,根本看不到对方,只是盯着自己需求是否被满足,是否得到我们想要的爱、想吃的那口奶,所以我们很难站在一个“成年女人”或“成年男人”的角度来客观的看待对方与关系,孩子是不用自我负责的,也不用讲道理的,也是主观的,你晚上没按我的要求打电话给我,就是不爱我,你出差没给我买礼物就是心里没我了,这就完全是一个不能自我负责的孩子,哪有一刻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
所以我们常常说的“作”,实际上就是一个饱受创伤的小孩子一个人站在舞台上,活在自己世界里,一个人又唱又跳又骂又哭,与外在的世界完全无关,这看似可笑,实际让人心酸。
因为我们如此的渴望爱,却不曾触碰过爱,如此向往温暖却又将其拒之门外,在自己旧有的模式里不断重播着我们与父母的互动模式与命运,这是关系的可悲之处,也是需要我们深深觉察到并为之转化的。
5
我们只有离开一些人,再遇到一些人,不断受伤,不断重复,才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记起真的曾有人真心的珍惜过我们,只是我们没有能力感受到而已。
同时,我们也要深深的明白,除非我们自我负责、自我疗愈,要不然所有的爱恋不过是一个受伤极深的孩子,蹦达着从一段关系到另一段关系,找完美的爹妈,寻找那些永远不可能从他人身上得到的需求。
明白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深深的探索自己的内在,并去看到自己过往受伤留下的能量如何的主导我们的生活,以及真正的发愿要自我疗愈,通过自爱来建构起真正的自我价值。
当我们内在趋向平衡与完整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的遇到一个相对完整的伴侣,开启陪伴的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