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与其追究「为什么」,不如多想想「是什么」

开智学堂20小时前

关注
「是什么」非常适合解决那些棘手的事。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开智学堂”(ID:openmindclub),作者:张海良,36氪经授权发布。

“ 人们喜欢寻根究底,探寻本质,万事追问「为什么」。但在开智校友张海良看来,在认识自我,解决问题,抉择改变时,与其追究「为什么」,不如多想想「是什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思考「是什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新的洞见?一起来看~

「为什么」是一种迷思

想象你的大脑是一个 google 。它是一个搜索引擎,在其背后有一个信息数据库,其中包括你已获得的经验,学到的知识和直觉。当您需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和困难时,您会形成拥有某个关键字的问题。

比如,你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养成早起的习惯」,关键词是「早起」和「习惯」。然后你的大脑搜索资源并找出可能的答案。您的关键字条目越具体,您的答案越具体。

想想你最喜欢的电影、书或电视节目。如果我问你为什么喜欢它,你会说什么?通常情况是,你无法立即回答,你会边说边思索:「我不知道,《了不起的盖茨比》真是一本好书。」

但经过一番考虑(搜索),你可能会想出几个理由,比如书中的人物和情节非常感人,比如你喜欢书的作者菲茨杰拉德,他写的非常棒;或者你也有可以能说你喜欢长岛,而书中写的就是它。而以上这些回答,都与你的过去有关。

当我们问「为什么」时,我们是在检查自己的思想、感觉和行为的原因以及背后的动机,「我为什么会这样觉得?我为什么会做那件事?我为什么会这样想……」我们似乎相信,这样做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

但其实,当我们强找理由时,我们也是在无意识地搜寻那个最简单,且听起来最可信的答案。而一旦我们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貌似合理的原因时,不论答案对错与否,我们就会马上停止思考(停止搜索)。

为什么会这样?有一个认知偏差叫「确认偏见」(confirmation bia),意思是当我们在主观上认为某种观点正确的时候,往往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信息,而忽略掉那些可能推翻这一观点的信息。

另外,我们的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思考不仅缓慢、费力而且极不靠谱。认知科学家威林厄姆在《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里指出,多数时候,我们是根据记忆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定。

而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甚至为了避免思考,大脑还会自我改变——如果你不断重复同一项任务,它会变成习惯,你的大脑也会做出相应改变来让你不动脑筋就能完成这项任务。

由此可见,要通过询问「为什么」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我们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此外,询问「为什么」还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出现「受害者心态」。特别是当一个人处于迷茫和经历挫折时,许多个「为什么」会因为人们忽略积极的信息,放大消极信息,用这些细节填充你的大脑,最终让人自怨自艾,出现抑郁、内疚、责备、后悔。——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不能变得更聪明?为什么不换另外一种办法处理呢?

询问「为什么」,多数是一味地探究过去经验中的成因,是一种自我设限的「问题解决」方式。它面向过去而非着眼于现在甚至未来。而问题和行为抉择,恰恰是在当下并波及未来。

如果以方向隐喻论,当我们用「为什么」去寻根究底时,我们是在向下挖坑,如果跳脱不出来,只会越陷来越深,最后把自己埋葬。

现在的状况是,科学和现实中的我们一直鼓励问「为什么」多过于「是什么」。我们强调从「根源」解决问题多于从「结果」解决问题。

「为什么」与「是什么」

既然「为什么」是一种迷思,那么在认识自我,解决问题,抉择改变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美国组织心理学家 Tasha Eurich 给出的办法是What Not Why。即用「是什么」替换「为什么」来澄清自我、产生洞察。

正如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言:一旦我们对某种激情形成了清楚的认识,这种激情也就不再是激情了。心灵受激情控制的程度,是由头脑中充分观念的多少决定的。没有对「是什么」的充分认识,过多的「为什么」只会引入歧途。

在 《洞察力》(insight)里,Tasha Eurich 通过许多实验和案例分析了两者的区别。最后指出:

'为什么’会引导我们到关注自身的局限性,’是什么’能帮助我们看到我们的潜力。’为什么’会激起负面情绪,’是什么’会激发我们好奇。’为什么’让我们沉浸过去陷入难以自拔,’是什么’能帮助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类似的,帕洛阿尔托心理研究院精简治疗中心的理查德·菲什、保罗·瓦茨拉维克、约翰·威克兰德用「第二序改变」来解决问题,他们通过处理此时此地的情境,针对处理问题的结果(是什么)而不是探究问题发生的假设性原因(为什么)。

在《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里,三位研究心理治疗的专家指出,在有计划地介入人的问题时,最实用的方法不是去问「为什么」而是问「是什么」。也就是去了解此时此地到底是什么行为使得问题持续不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才能使改变发生。

他们在日常生活与临床上的发现,改变不仅可以不经由彻悟,而且只有极少数的个人行为或社会改变是对问题的起源有所彻悟而发生的。也就是说,只有少数人的改变是经过追究「为什么」而完成的,大多数人,仅仅关注「是什么」就能有效改变。

还有社会心理学博士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她在《成功,动机与目标》也明确区分了「是什么」与「为什么」两种思维方式。

并指出「是什么」关注细节,非常适合做一件困难、生疏、复杂或是需要很多时间学习的事,也就是说,用「是什么」非常适合解决那些棘手的事。

「为什么」与宏观相连,可以把一件小事和一个更大的意义或目标联系起来,重新赋予其新的意义。

在各类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认知科学等都在研究「是什么」,哲学主要研究的是「为什么」。

在这个领域,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指明:解释总是有终止的时候,可是「5」这个字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只有探究「5」如何被使用的时候,它的意义才能显现。他在《哲学研究》写道:

如果我们不去问’为什么’而直接去探究现象所发生的重要事实,往往我们可以发现,亊实会引导我们去找到答案。

一个问题,最值得探究的是「问题」本身。不去追究「为什么」,针对「是什么」,大师中的大师马奇也有这样的告诫:

如果我们只在不被辜负的时候去信任,只在有所回报的时候去爱,只在学有所用的时候去学习,那么我们就放弃了为人的本质特征——愿意在自我概念的名义下行动,不管结果如何。

小结

回到最开始的计算机假设,当我们用「为什么」方式时,这种不定向的搜索,导致混乱、迷茫,引出更多问题。当我们换用「是什么」的方式输入问题关键词,它会迫使我们在查询中具体化,最终导致解决方案。

在《创新算法》中,大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指出,创造力是正确表述问题的技能。一旦表述正确,问题就能自动解决。由此可见,不论是从认识自我、行为改变、问题解决、创造发明,「是什么」反而比「为什么」更为重要。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系信息发布平台,36氪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相关推荐

  • 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为什么要活着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为什么要活着?& 8203;人究竟是为谁活着,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 ...

  • 《如何阅读一本书?》翻译(第五章02)

    主动阅读的精髓:阅读者要问四个基本问题 我们已经在本书中广泛讨论了主动阅读.我们曾经说过主动阅读是更好的阅读,而且我们也注意到,通览阅读始终是积极主动的.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崎岖之路,绝非坦途.但也许是 ...

  • 命题老师提炼「初中政治6册考点 万能答题模板」,比开卷还有效

    初中的政治学习是尤其讲究方法的,尤其是男同学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经常给老师抱怨他背不过记不住,有时候即使背过了考试的时候写出来也是错的,慢慢的就对政治失去了信心,但是老师今天就来帮同学们解决政治中的问 ...

  •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快来做这套拉筋延寿的养生操 | 童子功一日一练:四大伸筋导引法

    小的时候我们弯下腰很轻松就能摸到脚尖,随着年龄的增长,缺乏运动,不良的生活习惯等等因素,很多人身体的「筋」已经过早开始老化了,即出现「筋缩」,也就是筋变短了,不用说摸到脚尖,现在的我们有时连弯腰都困难 ...

  • 中医的「血虚」、西医的「贫血」,它俩是一回事儿吗?

    导读:中医和西医的概念不能混淆,需要解释清楚哦! 血虚与贫血,不但在词义上有些相似,而且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又有些重合交叉,因此,有人常把血虚与贫血当作相同的病证来处理,往往造成不良的医疗后果. 如 ...

  • 「STOP 技巧」帮你与「神兽」有效沟通

    辩证行为治疗学苑 发布于 03-29 孩子们开学时,朋友圈里一片欢呼,爸爸妈妈们各种的庆祝,似乎孩子回归学校,亲子问题万忧可解.但现实是岁月静好只是片刻,一地鸡毛才是日常!接踵而来是孩子早上起不了床: ...

  • 你知道自己的妈妈每天「睡多久」吗?试过「褪黑素」促眠吗?

    本文约 1600 字,阅读约需 2分钟 目录 1. 褪黑素是啥? 2. 褪黑素有用吗? 3. 褪黑素安全吗? 4. 怎样睡得更好? 今天母亲节,大家有送出或收到礼物嘛? 说到送礼,"今年过节 ...

  • 「 伤感文学 刘斌 - 一杯失忆咖啡 」

    个人原创伤感文学 www.gerenwenxue.cn 一杯失忆咖啡 文/刘斌 独坐咖啡厅角落 享一杯失忆咖啡 冰中加冰 吸一口,感受冰冻的麻木感 记忆就此冰冻 拍一拍后脑勺,砰一声 记忆破碎零散一地 ...

  • 「 伤感文学 刘斌 - 不一样的青春 」

    个人原创伤感文学 www.gerenwenxue.cn 不一样的青春 文/刘斌 溜走的光阴 逝去的青春 残留的记忆证明了青春曾经来过 悲伤过后的青春经历不同的岁月 透过窗,看到了远处所有的美好 听到了 ...

  • 「 伤感文学 刘斌 - 冲破那堵墙 」

    2018-06-26 第8期 文学 伤感 个人原创伤感文学 www.gerenwenxue.cn 冲破那堵墙 文/刘斌 嘿!前面那堵墙,你挡到了 我的道路.我的视线 懒惰成性的你,常伫立在 我寻找人生 ...

  • 「 伤感文学 刘斌 - 爱上那片海 」

    2018-06-01 第4期 文学 伤感 个人原创伤感文学 www.gerenwenxue.cn 爱上那片海 文/刘斌 无数滴小水珠 凝聚成一片广阔的海 它们拥有着团结的心 与天相连,与地相依 时不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