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博物馆设计——开创融合式教育博物馆新模式

  华成出品

近日,由上海华成实业设计布展的体育教育博物馆顺利竣工,并将于2021年1月6日至1月22日正式试运行开放。

该馆位于上海体育学院的绿瓦大楼——承载着几代上体人“体育报国”梦想精神殿堂。全新建成的体育教育博物馆打破传统展陈模式,向“馆课融合”转变提升,开创了博物馆、校史馆、校友馆多主题式向“融合式教育博物馆”转变的崭新模式。

展馆概况

体育教育博物馆

基本陈列

与国同体,薪火相传。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上海体育学院与新中国体育教育事业同命运共呼吸,是新中国体育教育事业探索前行的重要实践。体育教育博物馆位于上海体育学院绿瓦大楼四楼,总面积约为1600余平方米。
本馆通过追溯中国近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脉络与演绎,寻根探源,发掘体育教育的始因与意义,反应出上海体育学院的发展与中国体育教育的关系、作用和地位,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
序厅入口以八块对称分布的屏风展示总书记对新时代体育事业的论述。顶部轴线中心设计“圣火”艺术装置,寓意体育圣火、薪火相传。

设计理念

薪传体育学术,尽展竞攀气度。作为独特的“育人之馆”,体育教育博物馆,打破传统展、陈模式,向体验、课堂、“馆课融合”式博物馆转变提升。开创博物馆、校史馆、校友馆多主题式向“融合式教育博物馆”转变的崭新模式。历史育人、校史育人、体验育人共同构成体育教育博物“育人之馆”的思想底蕴。
序厅正面利用视觉宽度将LED结合浮雕,动态展示一代代体育人高举心中的圣火,兼蓄竞攀为实现体育梦、中国梦而谱写的奋斗诗篇。
展馆设计秉承“馆教融合”的理念,从当下面对未来,以未来引领当下,遵从“从知识到见识、从参观到参与、从体会到体验”的设计原则,提取绿瓦大楼的深厚底蕴进行艺术化、时代化处理,让传统更新潮,让展览更灵动。
本馆整体明度由厚重向明快递进,色彩由单色向彩色过渡,材质由传统向轻质转换,空间造型由折线式向开放式发展,展示手段由图文、陈列向体验、媒体递增。

空间规划

展馆第一展厅包括序厅、“西风东渐 睡狮初醒--中国近代体育教育的滥觞(1840—1911)”及“难多兴邦 步履维艰--中国近代体育教育的发展(1911—1949)”;第二展厅展示“雄狮昂首 铿锵前行--中国体育教育的繁荣(1949至今)”、上海体育学院校史。
第一展厅融合绿瓦建筑沉稳、大气的风格,以能体现历史厚重感的灰色为主色调,以历史大画面为背景,攫取绿瓦大楼的建筑元素为装饰,运用顶部暖色灯光和时代感的材质串联,渲染营造历史文化的氛围。
以窑洞为载体,动态展示边区体育的蓬勃发展
第二展厅展示“新中国体育教育巡礼”及校史,展厅中的核心层次,利用视觉高度设计轻质拉膜吊幅,造型取自绿瓦和象征体育第一、二、三名的升旗装置,运用影像展示建国以来体育事业的辉煌征程和精彩瞬间。中心区域,即拉膜吊幅的四周,重点展示新中国体育教育巡礼。
轻质拉膜吊幅造型取自绿瓦和象征体育名次的升旗装置,运用影像展示建国以来中国体育运动的精彩瞬间及体育教育理念的发展。
校史部分展厅色彩随年代变化逐渐明快,体现出上体院“国际化”的风格气质和多元文化的体育殿堂。丰富多元的新技术应用将带给观众寓教于乐的体验。核心区域为传播大师体育思想的课堂,是 “馆课融合”的集中体现,也是体验体育魅力的乐园。上百件学校珍贵的藏品,将新中国体育事业和上体院的发展高度浓缩。
将绿瓦大楼半景画、学子建操场的场景复原、珍贵影像资料结合,展现艰辛建校的风雨兼程。
全面复校的场景复原

上百件学校珍贵的藏品,将新中国体育事业和上体院的发展高度浓缩。

“上体荣誉”大型实物陈列柜

多功能区设有完善的多媒体设备和声效控制,其顶部设计为祥云背景的大型帷幔。
比起身处课堂,在体育教育博物馆这一体育文化地标亲身聆听一代代优秀运动员接续奋斗的青春故事,更能感染和激励年轻学子,使他们在沉浸式教学场景中产生共情与共鸣,强烈感受更快、更高、更强之奥林匹克精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