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球(二)
我把打球看作相当神圣的事情,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大相信。
每次看球之前,我会像书法家一样,“沐手凝神”,——洗洗手,抹把脸,让自己整个人神清气爽;在茶几上放好水果,烧好水;提前五分钟坐定,端端正正的姿势:不靠沙发背,不侧身倚着扶手,屏气凝神,安然静观。
打球有技术和战术,看球也是看运动员的技术和战术,还看球员在赛场上的综合素质,也可以看到教练员对于暂停的使用和对队员的临场指导,当然还有裁判员的执裁,和解说员的叨叨。看球,能学到很多东西,对个人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有些东西是读书也未必能读到的。
比如那次郝帅和张煜东的比赛,郝帅发球对方回球过来己方正手回击时拉丢,他就说乒乓球上有水,认为裁判判罚不公,更糟糕的是爆了国骂。作为国乒“六小虎”之一的代表,这就有点叫人大跌眼镜。个人认为,当值裁判应该直接红牌,可以报请裁判长直接将其驱逐出场。
前段时间,周雨在比赛中也出现了极不冷静的一幕,在比赛结束后大喊“换人”。本次判罚,从镜头回放来看,主裁判和副裁判出现了判罚不一的情况,虽然及时更正,但周雨严重不满,导致中断比赛数分钟。作为一名国家队主力队员,不只代表最高水平,也代表最高素养。
当然,对于张继科撕球衣的举动,我倒不怎么认为怎么过分;还有马龙赢球后站上球台,举头望远等等,那都是球员在高压下拿下比赛后的情感宣泄,可以理解。
当然,看球主要还是看比赛的精彩过程。有精彩好球出现时,就激动得大口喝水,然后站起来摩拳擦掌地在客厅转一圈,再坐下,接着看。
我这样的举动,就像我原来惠安中学的同事郭名高写字一样:每每写完一幅字,端着茶壶,小口嘬着,把鼻梁上的眼镜扶一扶,眯了眼睛踱着方步绕书案走几圈。他心里装满了得意,我心里装满了惬意。
凡事,入了迷都能达到个境界,看球当然也不例外的。
那一次,爱人的闺蜜来了一大堆,叽叽喳喳地说闹。都是常来常往的熟人,跟她们说点客套都显得是多余的。我打过招呼,让她们随便活动,自己就继续看球赛。
比赛恰好就是丁宁和木子,木子换手回击得分那场。木子和丁宁多回合对拉,然后反手位换左手反拉,连丁宁都发愣。那个镜头回放了好几次,我鼓着掌叫好,跳了起来,然后猫腰猛喝了一大口水,把水杯使劲儿往茶几上一墩,一声大呵:“神球!”
爱人和闺蜜们给吓了一大跳,齐唰唰转过头看着我搓着手掌在那里转圈。
“这家伙是不是有点神叨叨了?”她们居然小声嘀咕。
“唉,一群球盲,无法交流。”
她们乐得哈哈哈大笑,干脆勾拉撕扯地去上街溜达去了。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巴不得独享清静呢!
我看球时喜欢清静。因为,看球,既要看球员的每一个技术动作,又要看他在各个比分段的战术安排;看人家一场比赛怎么打,一局球怎么打,甚至每一个球怎么打,然后意外情况(比如擦网、擦边)又是怎么样瞬时反应处理的;冲和被冲者心理变化是什么样的……这其中的名堂,多了去了。
刚刚结束的2019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山东女子勇夺冠军,其中山东省队小将王晓彤真是立了大功,演绎了以“小”胜“大”的经典。赛前,从账面实力上来说,王晓彤目前只是山东省队队员,朱雨玲则是女乒绝对主力之一;从以往成绩上看,王晓彤仅获得过青年冠军,而朱雨玲已经是世界冠军;从比赛经验上,那更是前者青涩,后者历经多次世界大战,经验丰富了。
但比赛就是比赛,优势不等于胜势,就像做生意的人常说的话:“账面上的钱都是数字,口袋里的钱才是钱。”
我看了那场比赛,还回看了几遍。小将王晓彤就一个念头:全力冲击世界冠军。所以,全程比赛,她几乎板板发力,完全是日本队的那种疾风暴雨式的打法,扑头盖脸地一顿狂打。朱雨玲在这样的打法下,显然被打懵了,没有了自己的节奏,心理防线一如2016年对阵伊藤美诚那场比赛,瞬间垮塌。整场比赛,朱雨玲疲于应付,比分也是罕见的差异。
其中,很应该注意的是,小将的几个发抢侧身爆冲,都拿了分,足见其头脑之冷静,思维之清晰,胆识之过人。
看球,看临场教练的指导,可以看到体育运动中智慧的因素。
还是说朱雨玲吧,她在场边跟李隼教练争辩(有人说争吵)的镜头,大家一定还记得。可以说,如果运动员出现了这样的情绪,说明已经彻底崩溃了,教练的指导完全执行不了了,那种情况下,比赛只有一个结局:输球!
对于临场教练,我总相信前几天国乒一位教练跟队员说的话:“我在场下,我比你看得清楚!”的确,一位好教练,就是这样的作用:看得清楚(看得到对方的强点和弱点,看得清自己队员的心理变化),及时暂停,说得清楚,并且马上做出清晰的指导,让球员坚决执行。
我喜欢看马龙和许昕他们的比赛。老将们打球有一个很好的优点,就是不管比赛打到什么程度,表情始终没有变化,对方根本摸不透你的情绪有没有起伏。但是,年轻队员就容易从小动作上暴露自己的情绪变化,比如有人就会一个劲儿地跺脚,有些球员就会露出一副沮丧的神情,就连樊正东也改不了失球后蹦起来的习惯。
当然,跟所有球迷一样,我对央视的解说员也很吐槽:蔡解说不是打球出身,所以技术只能蜻蜓点水;杨解说有点卖弄嘴皮子的嫌疑,动辄就会东拉西扯,更要命的是倾向性明显;刘伟的解说,个人觉得还可以,能说到点子上;最近邓亚萍做了几次解说,很受大家欢迎,毕竟是女乒标志性人物,她的解说精准到可以被用作临场指导。
个人理解,解说吧,就是解说一下运动员的打法特点,技术特长,战术素养,心理素质,可以穿插一点对阵双方的历史战绩,做好比赛的“店小二”身份,——当说则说,还要说好;不当说就禁言,留给观众欣赏。总之,当好绿叶就可以了,不要非要把自己当作红花一样盛开,搞得大家看比赛耳根难以清净。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卞之琳《断章》)在文章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代表所有球迷,把这句话送给央视解说团队,也送给现场的观众:看球,就是我们大家在互相欣赏!
(作者简介:陈启,教师,乒乓球爱好者。文风力求散淡,干净。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酸汤挂面》、《一件棉袄》《吃搅团》等发表于《教师报》。诗歌《船夫之歌》《向往北方》等发表于文学陕军。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