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1)
最近几天的时间,我想聊一聊25年前发生的两件事和10年前发生的一件事。
先啰嗦啰嗦25年前发生第一件事时的背景。
那年,我读初一。
相比现在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的优越条件,那时候,学校设施真的就是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一张课桌、一条凳子,一张床板,连个食堂、甚至连吃饭的窝儿都没有。
我们都是端着瓷快餐杯、拿着一双筷子,蹲在操场上吃饭,或顶着炎炎烈日、或迎着呼啸而过的冷风,啃着馒头,早晨晚上吃咸菜和稀饭;中午吃着不咸不淡、没点儿油腥的水煮白菜、萝卜土豆,喝白开水。
吃完饭,大家再去公共水龙头那里,排着队刷快餐杯。
那时觉得只要能吃饱,还挺好。而且,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似乎谁也没有怨言。
那时候,只有中午又一顿菜,早饭和晚饭都是咸菜,每学期统一交菜钱。
而馒头,不能用钱买,也不能用票换,都是提前定好的。比如,在每学期开学时,生活委员就会统计所有人定馒头的个数,一学期期间,是不允许改来改去的。
统计好了学生定的馒头个数后,食堂的工作人员会把每个学生一学期馒头的个数换算成小麦的重量,让学生家长在规定的时间把小麦送到学校。我爸都是在规定的时间,骑着倒骑驴,一骑就是二十里路,一送就是三袋子粮食。
那时候,男生一般都定2-3-3,也就是早晨两个馒头,中午三个馒头,晚上三个馒头。女孩子一般都是1-2-1,早饭一个馒头,中饭两个馒头,晚饭一个馒头。
我是年龄很小、个头小、又瘦弱的小孩,其实饭量本来也不小的,但是,有同学看我定1-2-1,开玩笑地说:个子不大,还挺能装饭!
就是因为这句话,我就特别怕别人说自己饭量大,然后改成了1-1-1,不敢多定馒头。现在想想,小时候多么敏感又可笑,我吃多吃少都是吃的自家粮食,干嘛害怕别人说。
再加上,当时家里姊妹多,粮食不够吃,每次我爸送粮食,我都有一种罪恶感,好像是我把家里的口粮都浪费了,所以,我就更不敢多定馒头了。三年下来,就1-1-1的标准。
要不我一直不长个儿嘛!
这是属于70后、80后这代人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