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导管消融2021新进展
陈松文 刘少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编者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2013年,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八大学会联合发起中国房颤联盟(CNAFA),并宣布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房颤,预防卒中”。在中国房颤日到来之际,本刊特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少稳教授分享“房颤导管消融2021新进展”。
1
EAST 研究入选的患者是新发房颤,即从确诊房颤到入组 1 年之内的患者,实际上EAST 研究入组患者的房颤中位诊断时间为 35 天左右(从诊断到入组);
2
在 EAST 研究中导管消融也是一种可选项,比如第一年有 8% 的患者做了导管消融,到了第二年有接近 20% 选择了导管消融,因为 EAST 研究干预组起始就选择节律控制,节律控制方法包括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
3
另外在节律控制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中,决奈达隆占一定比例。
专家简介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及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副主任委员及国际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心律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工匠'、'上海好医生'称号获得者;
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包括SCI论文84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47篇;主编的《心房颤动与导管射频消融心脏大静脉电隔离术》是我国第一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方面的专著。
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擅长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心房颤动和各种复杂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领域颇有建树;开展多项新技术,所参与的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4项。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