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必须知道的京剧知识(49)谭鑫培
谭鑫培
谭鑫培(1847~1917年),名金福,堂号英秀,艺名小叫天,湖北江夏(今武汉市)人。谭鑫培在程长庚、余三胜、王九龄和卢胜奎诸家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谭派”,是京剧有史以来传人最多、流布最广、影响最大的老生流派,以技艺全面且精当、注重刻画人物性格为主要特色。
谭鑫培幼年随父谭志道进北京,入小金奎科班学艺,初工武丑,后改武生。因其父有“叫天”之称,故其艺名“小叫天”。出科后搭永胜奎班和三庆班演出,后听程长庚之劝,改武老生并向程长庚、余三胜、王九龄、卢胜奎、冯瑞祥等学艺。
谭鑫培武功根底坚实纯熟,身手矫健稳练,在很多戏里还表现了独特的技巧。如《战太平》里的虎跳,《李陵碑》中的卸甲丢盔等,都有独到的功力。谭鑫培的嗓音圆润甜亮,略有沙音而益増其美,行腔时高音刚而不直不硬,低声柔而不沉不懈,嘎调又宽又亮,具有很高的润腔技巧。
谭鑫培一生创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在唱念做打方面均有独特风格,以声调悠扬婉转,长于抒情取胜,念白字斟句酌,清晰流畅;武功根底坚实纯熟,身段灵活洒脱,干净洗练,至今仍被京剧老生所宗法。代表剧目有:《定军山》、《阳平关》、《南阳关》、《太平桥》、《战长沙》、《当锏卖马》、《桑园寄子》、《碰碑》、《乌盆记》、《王佐断臂》、《南天门》等。在艺术上,谭鑫培极富革新精神他所演的剧目,在剧词和表演艺术上多有自己的加工改革之处,而且很会扬长避短。例如谭鑫培面频清瘦,因此在演《定军山》里的黄忠时,便不戴帅盔而戴扎巾,就是为了掩其所短而发挥其所长。在《搜孤救孤》一戏中,卢胜奎演时以公孙杵臼为主,经谭鑫培加工后,成为以程婴为主角的戏。其他如《连营寨》、《空城计》等戏,经他删减增,更为精炼精湛,成为后学所宗法的上演目。
由于他在艺术创造上的卓著成就,当时的北京有“满城争说叫天儿”的说法。京剧在程长庚手里创出基本模样,而在谭鑫培手里,京剧声腔尽脱原始本色而最终确立起在中国戏曲中的国剧地位。因此,谭鑫培才被尊称为第二个“大老板”(程长庚是第一个“大老板”)与第一个“伶界大王”,京剧史上有“伶界大王”之称的也只两位:谭鑫培、梅兰芳。谭鑫培与汪桂芬、孙菊仙并称为“后三杰”、“后三鼎甲”。辛亥革命后,“正乐育化会”替代了原来的“精忠庙”。经艺人公推,谭鑫培为会长。1917年,谭鑫培被北洋军阀逼演堂会,心情抑郁,不久便病逝了。
慈禧听谭鑫培唱戏
有一次,慈禧太后召谭鑫培进唱戏,可是怎么等也不见人来,于是就派李莲英过去找。李莲英来到谭家,发现佣人都在屋门口站着,谁也不敢进去。李莲英就催促道:“老佛爷等着呢,怎么还不见来呀?”佣人说“睡觉呢,吩咐了,睡觉的时候谁也不许叫。”李莲英没办法,只好回去禀告慈禧,慈禧一听,不但没生气,反而还说:“你看人家这家规,说不让叫谁也不敢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