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快速赶上欧美日,知识产权保护是关键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说起来我们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无论规模还是制造能力,都达到了中端水平,但实际上,我们制造业中的核心技术和材料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我们的制造业用了四十年才形成现在的局面,而形成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多少年,关键要看一点。
改革开放之初就针对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田到户效果显著,人还是原来的人,地还是原来的地,实施前后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实施前出工不出力,粮食产量低,交了公粮以后家里所剩无几,农民的劳动成果大部分上缴了,实施后,除了交公粮的部分,多余的粮食都归自己,农民的积极性马上就被调动起来,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我们的制造业也通过放开市场,引入私营企业,充分调动了所有人的积极性,政策的力量就是这么大。几十年过去了,建筑、家电、汽车、手机等行业陆续突破,我国成为世界加工中心,标志着制造业整体上了一个台阶。
我国已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但是一部分关键技术和材料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而这些都是科技创新的结果。这些原创技术无法逆向设计,同时没有一定的积累,短期内也无法突破。
观察农村改革和市场化改革,我们明显感觉到只要实现了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就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以此为基础,所在领域才能够快速发展。
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华为公司,任正非曾经说过,只要把钱分好了,管理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华为内部实施的建立在科学的考核机制上的合理的分配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使得华为公司成为世界一流通讯信息公司。
科研人员也是劳动者,他们的技术创造受到保护,被市场认可,就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领先,而科技创新差的最后一把火,就是真正的无处不在的知识产权保护。
后工业革命时代,科技是关键的生产力,此时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不亚于当年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放开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一定会释放科技创新的极大热情,提高整体的生产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