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开局遇冷,9月前半月35城新房成交面积下降7%,为促销,房企降价、赠演唱会门票……
“金九银十”悄然来到,在各路开发商“十八般”武艺齐上阵,新型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下,楼市的去化率究竟如何?
开局遇冷
易居房产研究院数据显示,9月上半月,35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相比8月上半月下降7%,同比去年同期下降7%,一二三四线城市均下降。
具体来看,各能级城市表现不一。上半月,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相比8月上半月下降7%,同比去年同期下降14%。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成交量开始企稳,7月份以来成交有所放缓。从9月上半月的情况来看,一线城市的“金九银十”恐难再现。究其原因,北上广深均执行认房又认贷的信贷政策,不仅增加了置换型购房的成本,也使得改善型需求难以大量释放。
16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相比8月上半月下降8%,同比去年同期下降2%。今年四五月份,部分热点二线出现小阳春行情,随后苏州、西安等城市调控政策加码,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地纷纷上调房贷利率,二线城市成交量开始回落。从9月上半月的成交情况来看,二线城市成交量不如8月上半月,重现“金九银十”的难度也不小。
此外, 15个三四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相比8月上半月下降3%,同比去年同期下降16%。三四线城市2018年成交最火热,购买力透支严重,也是今年以来降温最快的城市,在三类城市中同比降幅最大。从9月上半月的成交情况来看,三四线今年出现“金九银十”的概率较低。
与8月上半月相比,9月上半月成交量增长的城市有16个,下降的城市为19个,略多于增长的城市。其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城市分别是南京、温州、岳阳、西安和杭州,这一表现与当地开发商推盘量增加有关。以南京为例,8月底以来,多家开发商纷纷抢跑,9月预计有近万套房源将入市。杭州方面,8月新房供应达到2019年以来的最高值,9月又迎来一波加推高潮。由于政府限价政策,南京和杭州部分楼盘一二手房价格存在倒挂现象,使得新房更受购房者青睐。
不仅环比下降的城市在增多,同比结果亦呈现出相同趋势。与去年同期相比,成交量增长的城市有15个,下降的城市有20个,增幅排名前5位的城市分别是厦门、福州、珠海、西宁和温州。厦门楼市2018年下半年是最冷时段,今年年初以来成交量连续上升,1-8月成交量同比增长7成,9月上半月,厦门成交量同比去年同期大增168%,但相比8月上半月下降60%,这说明厦门成交量相比去年底部时期有明显回升,但要出现“金九银十”成交大幅增长依然乏力。
促销手段层出不穷
中原地产上海首席分析师卢文曦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直言,通常,开发商上下半年的销售节奏为4:6,因此下半年是重要的时间节点。春节后会迎来一波交易潮,七八月份因为天气原因并不适合推盘卖房,故而挤压的部分需求会在九十月份消化掉。
此外,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当前融资收紧下,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重视经营现金驱动大于融资现金驱动,这也意味着,房企更多依靠自我造血、依靠经营性现金流来推动公司发展,回款变得至关重要,结合金融机构的按揭流程,再往后的交易今年很难到账,因此开发商不得不在九十月份发力。某四大行信贷人员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证实,11月之后的按揭可能最快要到明年1月才能到账。
然而,卢文曦强调,这两年政策调控力度很大,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季节性的波动已经开始回落,并未出现此前火爆的“金九银十”场景。
为了抓住今年能够实现回款的销售季节的尾巴,各大房企都祭出了十八般武艺。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降价促销是最为常见的手段,某业内人士直言,这是最简单粗暴且有效的手段。
降价是否真的能成为去化利器?某头部房企营销人员直言,要看力度是否一步到位,其表示有些力度促销确实能够刺激消费,实现以价换量。
另一房企的项目营销管理人员表示,很多降价宣传是为了导流客户,只要将大量的潜在购房者吸引至案场,销售人员自有办法提高成交量,毕竟购房也存在从众心理。
卢文曦表示,除了降价外,延长首付时间、牵线首付贷等也是常见的促销手段。
除了上述硬性的促销手段外,也不乏些软性的招揽。
刚刚定了一套某浙系房企古镇项目的张瑶(化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除了环境和楼盘建造外,开发商减免物业费和提供的软性服务(小区内免费提供绘画、花艺、瑜伽等多种形式丰富的课程)也是其最终和亲友组团购买的原因。
新城控股的南京吾悦广场则直接宣称,转发项目海报到朋友圈即可至营销中心领取刚刚结束的热门综艺——《乐队的夏天HOT巡演》南京站门票抽奖券一张。
除了营销条线的直接发力外,不小房企看似风平浪静下也在“暗中”发力,通过对渠道中介佣金的“跳点”来加速去化,常规操作为如果中介的去化达到规定的指标则佣金上涨,《国际金融报》记者获悉,为了尽快去化,某规模房企在上海的项目直接将佣金点数翻了一番。
诚如万科首席运营官张旭的表态“每一天都是买楼的好时机”,不管“金九银十”成色如何,各家房企都没有放弃。
记者 孙婉秋
编辑 沈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