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瘟”与“疫”
中医辩“瘟”与“疫”
来源:《知医必辨》
作者:李冠仙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中医辩“瘟”与“疫”(此标题为散人所注):
吴又可书二卷(《瘟疫论》),中有正名一条,因其温疫二字,只用温字,不用瘟字,以为后人添设,只要称为疫而已。不知瘟疫二字,义本有辨。瘟属阳毒,疫属阴毒,不得概称热症也。
道光五年,大行疫气,但服大热药则生,不及服则死,俗谓之麻脚瘟,其实寒症也,阴毒也。十二年大行瘟症,得病即壮热非常,神糊妄语,甚则发狂,稍服燥药,立见致命,服犀角地黄汤则愈,此瘟症也,阳毒也。此二年中《瘟疫论》之方,无所用之。吾故曰∶又可之书,义理粗率,不求精详也。如云临症悉见温疫,伤寒百无一二,有是理乎?既以温疫为热症,以三承气汤为主治,何又先用达原饮耶?
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内因、外因皆有温症,但可谓之温,不可谓之瘟,然则瘟疫之瘟,亦不得谓之温也。或问时邪未尝无瘟症,如大头天行、虾蟆瘟等症,不亦谓瘟疫之类乎?然此等瘟症,究属时邪,非同兵荒之后,死亡相继,尸气化为厉气而行瘟也。其治法不离乎东垣先生普济消毒饮。设又可遇此,亦能和达原饮耶?亦能三承气汤下之耶?
或问时邪盛行之时,亦有逢人传染,似乎瘟疫者,究系六淫之气,而非兵荒之后,厉气所冲,见症即当用下者也。《景岳全书》亦有瘟疫一门,而施治之方,无异时邪。他书亦未尝无论瘟疫者,而亦治同时邪。若有高明,于伤寒外定为时邪一门,于时邪外定为时邪之瘟疫一门,于时邪之瘟疫外另定天地厉气所中真正瘟疫一门,如此分门别类,按症施治,自可无讹。惜古无是书,致吴氏混瘟疫于伤寒,谓所医之症,止见瘟疫,不见伤寒,殊不知伤寒与瘟疫,风马牛不相及,何可相提而并论也?
散人注:这是作者对“瘟疫”病名追根溯源的论述,作者认为,瘟疫虽然都是集中爆发的大规模传染性疾病,但是症状却分阴阳,所以治疗用药上也要有所区别。如果温病用了热性的方药,阴病却用下泻法,就不但不能治好,而且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