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姐读女人之130--同学Susan

三十年同学聚会的时候,同学们给我交代了一个任务,找到两个多年失去联系的同学,通知她们参加同学聚会。

这个任务未免太艰巨了,一时间,我不知道从何着手。

不过,同学们给我交代的任务也确实有些道理,这两个同学,一个的父亲和我母亲是同事,一个据说,几十年前去了深圳,正好我也在深圳,想着怎么样也要给同学聚会这件事出点力,于是,我开始多方打探消息。

首先电话给老妈,要她帮我找到同学的父亲,好在母亲和他还有联系,很快有了回信,那同学毕业后就去了云南,然后去了美国,美国的电话也给了我,初战告捷,考虑到时差的问题,于是把要来的电话给了我美国的另一个同学,让她与美国同学联系。

当年在一起照这张青春万岁的相片的同学,前排正中间的那位美女,和另一个来深圳的同学以前是同事,想着她会不会有点同学消息,于是试探性的问了她,她告诉我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她保存了同学刚到深圳时候的一张明信片,那时候,同学刚到深圳,住在她哥哥家,甚至她还知道同学姐夫的名字,还有当年的电话,我喜出望外,连忙想根据现在的电话追索以前的号码,但电话和地址似乎都早已经作废,毕竟也是三十年的事了,搜寻到此有点没有了方向。

(黑白照片中的左边四位同学)

似乎美国同学的联系并不理想,对方接了电话表现得有些不冷不热,我的那个美国同学(后排左一),有点一盆冷水的感觉,既然对方没有什么兴趣,她也就只是转达了聚会的意思也就作罢。

不想放弃的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结果就有了一个朋友的回应,说知道深圳同学姐夫的去向,据说当年在深圳,还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于是拿到电话,星期一早晨就开始呼叫

“你是***吗?我是Susan的同学,我们同学三十年聚会,你知道她在哪吗?”

“Susan啊?那你找不到她”

“啊,怎么?”

“她早不在深圳了,很多年前就去了瑞士”

“那你有没有可能把她电话给我,我是她的同学,我叫丁卫建”

姐夫真好,最终把电话给了我,分不清时差的我,立刻开始拨打国际长途,但是始终无人接听,于是又把任务交给了美国那热心快肠的同学。

美国同学的回应是在第二天了,她说,真的不一样,她拨通电话后,两人激动的就在电话里聊了几个小时,而后,Susan给我打电话,我们又在电话里聊了几个小时,因为她隔几年就会回深圳一次,于是我们约定,只要她回来,立刻联系我,怎么也要见见。

尽管三十年的聚会同学没有参加,但我们泛舟东湖之上的时候,还是及时分享给了远在瑞士的她。

2011年的那次相见,用Susan老公的话来形容,就是只听见两个女生在呱呱,一刻也不闲着的在唠家常,的确,我们分开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我们有太多离别的话要倾诉。

(和Susan在我深圳办公室)

我说我一定要去瑞士看看,还要特地去她的家看看,她说好啊,反正她也是做旅游行业的,顺便可以带着我转很多地方。

2014年Susan回国,我特地回了一次武汉,陪着她和同学们在东湖之滨把酒言欢,相见于东湖之夜,同学们也和她约定,找个时间,去瑞士看看。

2017年的7月末,那个六年前的约定,正式承诺,我们同学一行,在她的引领下,走了欧洲的几个国家。

第一天晚上的相见,大家就特别兴奋,虽然旅途飞行的时间也很长,彼此都有些憔悴。

虽然是同学,但这样朝夕相处的时光,也是第一次,我们在亲切,兴奋和熟悉中再一次走进彼此。

同学当年到瑞士是留学来的,学习旅游专业,那段留学的生活对于她来说,似乎是一段特别的经历,总之不是很快乐。

一次偶然的聚会,她遇到了他,当时还不想留在瑞士的她,在犹豫之中带着他回到中国,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让他对中国有了很震撼性的了解。

中国之行结束后,他跟她求婚,希望她留在瑞士,对深圳的生活很满意的她,做出了她人生中为了爱情的选择。

记得在中国的那次旅行她就对我说过,她的人生,分成几个居住阶段,小时候在东北,高中的时候来到武汉,工作了去了深圳,然后在瑞士生活的时间比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生活的都长。

对于她的婚姻,她说得很简单,两个人都喜欢吃,喜欢旅游,可以想想,一对可以吃到一起有共同的志趣的伉俪,自然会琴瑟和谐。

随着中国的兴旺和发达,她的丈夫对自己十多年前就选择一个中国女人结婚,从开始的自豪到越来越得意于自己的有远见,其实,从沿路上她的对旅游的深刻理解和热爱,还有她和各地导游中间的谈话,我早已经明白,他应该更欣赏她的,就是她的独立,努力工作和坚韧。

沿路上跟同学聊的很多,有几点感触很深:其一是无论什么事情都要邮件确认,记得我们早上上大巴,因为司机的住宿点改了,她在酒店大堂里发邮件给司机,我很奇怪的问她,直接出去告诉司机不就行了,干嘛还要这样多费一道手续,她说,一会见到司机会告诉他,但邮件一定要发,这样好有依据,她在瑞士的最大的旅游公司工作多年,严谨的工作态度,让我感受到她的认真。

其二就是对于旅游的重新认知,我自认自己已经是资深旅友,但如何选择酒店,怎么样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何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经过跟Susan的一路欧洲旅行,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来旅行真的不是见过看过那么简单,每一个选择,都决定着你对那个地方的认知和感受,我也终于通过Susan明白了,什么叫私人定制。

挺高兴,同学和我一样,我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各自行业的专家,反正我已经很清晰的知道,只要以后我去国外旅行,尤其是欧洲旅行,一定会找她来帮我制定相应的旅行计划,如果可能,我还会和我的同学一起去更多的地方。(有需要了解相关资讯的,可以看:www.lylinginfo.com

其三是她讲到中国旅游团队和西方旅游团队的不同,西方旅游团队很重视行程,会先把全部的行程看一遍,然后按照行程走就行,到了地点,先讲解景点内容,大家会认真听完,然后解散,说好几点集合,过了时间,车会直接走,没有准时的顾客自己去酒店或下一个站点和大家会和。

中国的游客时间性拖沓的现象近年已经开始慢慢在减少,但无论大小事情都要问导游,很多属于个人问题的事情也要导游决定(比如穿不穿外套,带不带伞等),还有就是,导游讲解景点的时候不听,只管看见什么觉得好照相的就自己去照相,等自己不照相了,又去问导游景点情况(Susan的建议是,不听讲解可以,那就以后不要再问,这样也是对导游的一种尊重),不看行程是中国游客的一个很大的特点,还有就是,永远要为了队员的松散和拖拉,找人,浪费时间。

因为知道她喜欢中国的那些卤制品,同学们从四面八方带了一些鸭脖子,翅膀之类的给她,结果她因为觉得甘贵,就存放到酒店冰箱里,结果,天天提醒大家不要掉东西的她,先就掉了那些她在瑞士根本吃不到的家乡卤味,看到她一路上想起来就失悔的模样,我们就要笑上半天。

印象很深还有一件事,就是每次吃完饭,同学们着急忙慌起身离开,她迷惑不解的眼神,按照Susan的意思,如果不是赶时间,大家坐下来,其实吃饭都在其次,更重要的是饭后大家的交流,吃完就走人,在欧洲生活了多年的她,已经完全的感觉到了不适应。

2017年的8月,我如愿以偿的来到了同学的家,而且是和美国同学琼一起去的,去美国时要去看琼的家的时候的那种激动,似乎又回到了我的身上,当年一起的同学,她在异国他乡的工作和生活,她每天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跟我们在通话,对于我来说,永远是一件让我好奇,又非常想了解的事情。

我,靠着同学家的窗台,浮想联翩了许多。

这张当年的青春万岁的合影,被同学的老公特地放大了挂在墙上,时隔三十多年,我们三个再次合影。

这是在她瑞士的家,窗外看到的景色。

这是永远在微笑着的同学的丈夫

这是同学的婆婆,一个温文尔雅的老人

看得出Susan在家是比较享福的,应该家务做的很少,Susan的丈夫是那种能工巧匠级别的人物,在中国看到吃饭的圆桌,感觉比较科学后,就自己动手回家做了一个。

在Susan的家里,我们自己动手,来了一桌中西合璧的团圆饭,聊了很久.......

离开瑞士好几天,心里都还有好多的对同学的牵挂,一日在网上给同学留言,Susan说自己也觉得日子好快,似乎十几天的旅游一晃就过去了,她给我发来那天我们到她家去的时候带去的花,告诉我,花都开了,好艳啊。

现实中的花朵过上几天就会凋零,但那些开在我们心里的那些青春的花,还真的无法褪色。

结束旅程后,在深圳的家里,我打出这些文字,想起旅途中好多的细节,那些画面一遍遍的在我眼前再现,盈盈在目,记忆犹新。

想起Susan所到之处要我们住的那些位置最好的酒店,点起菜来生怕我们吃不够的那种豪爽,想起她提醒我们不要在办事过程中打断别人,想起她只要提到瑞士,就赞不绝口的表情,想起我们在威尼斯的湖边,就着夜半的凉风和星星,开怀畅饮的情景,想起......

在中国的旅行和欧洲各国沿途的游记我都写在我的订阅号里了,分享有和她在一起的旅行路线和相关的游记给大家:

广东的风景----从化温泉

欧洲之旅第三站--捷克Czech(布拉格)

欧洲之旅第三站--捷克(克鲁姆洛夫)

欧洲之旅第三站--捷克百威小镇

欧洲之旅第四站--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

欧洲之旅第四站--奥地利(美泉宫与维也纳街头)

欧洲之旅第六站--匈牙利(马家什教堂与渔人堡)

欧洲之旅第六站--匈牙利街景,咖啡馆,黑维兹

欧洲之旅第五站--斯洛文尼亚(卢布尔亚娜)

欧洲之旅第七站--意大利(进入威尼斯)

欧洲之旅第七站--意大利(威尼斯)

欧洲之旅第七站--意大利(米兰)

欧洲之旅第八站--瑞士(茵特拉肯)

欧洲之旅第八站--瑞士(很想多住几天的翁根特色酒店)

欧洲之旅第八站--瑞士(少女峰)

欧洲之旅第八站--瑞士(卢塞恩)

欧洲之旅第八站--瑞士(采尔玛特)

欧洲之旅第八站--瑞士(苏黎世)

欧洲之旅第八站--瑞士(蒙特勒)

欧洲之旅第八站--瑞士(洛桑)

欧洲之旅第八站--瑞士(日内瓦)

欧洲之旅第九站-德国(博登湖和康斯坦茨小镇)

(0)

相关推荐

  • 杂谈:拿什么祭奠你,我的青春//成金华

      拿什么祭奠你,我的青春   文//成金华 青春的岁月是条河,这是一条不归的河流. 河流的两岸,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有没有一个时刻,想起年少时,会有热泪盈眶的感觉? 为什么我不愿意去回忆,是因为我怕 ...

  • 散文||相逢是首歌

    相逢是首歌 地球转动,岁月轮回. 新年又到了,2019年里赚了多少钱可以粗粗地算一下,当然也可以保密,那是隐私,那是暂时的.然而,人生中收获最真实的却是年龄. 时下,我们高中的同学,都已经年过半百,该 ...

  • 【广东】陈荣熙《抓泥鳅》指导老师:许明娟

    抓泥鳅 东华小学东城校区二年级 陈荣熙 今天是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的日子.同学们各个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像一群快活的小猴子.太阳也好像被感染了似的,对着我们眉开眼笑.风儿高兴得在我们肩膀上跳蹦,又顽皮 ...

  • 丁姐读女人之七十九--Johnny与李姐

    我是翻译Johnny, 中文名任威,2012年12月份来到东方情缘上班,目前的东方情缘武汉公司的翻译主管之一,之前做过很多工作,但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性质的工作.由于自身交际范围较小,几乎没接触过中年的 ...

  • 丁姐读女人之五十七--过客匆匆

     周末在家里清理相片,一张我和我先生还有一个美国会计师的合影进入了我的视野,人和人之间谁也说不清楚谁会和谁相遇,谁是谁的过客,这张相片,应该就是一个例证.  那是一个我们服务的女士,在我们代理的网络上 ...

  • 丁姐读女人之十七:我的淮民老兄

    淮民老兄(女)大我9岁,是我在19岁读自修大学的时候认识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从一开始就这样叫她,或许我觉得只有这样称呼她,我才会感觉亲切,她每次总是一身军装静静的坐在她固定的位置上,我没来由的就喜欢上 ...

  • 丁姐读女人之二十---闪光的女人

    或许她自己都不记得了, 和她第一次真正打交道是在QQ上,那时她在英国,很着急,也很无奈的征求我的意见. 我大致了解了一下她的情况,她通过我们的网站认识了一个英国人,彼此感觉很好,于是她告别了家人,热热 ...

  • 丁姐读女人之23---你是我的“菜”

    老武汉的人都知道徐家棚,徐家棚有个车辆厂,那是一个在文革年代和武重,武钢一样都很有名的大厂,而我今天故事的女主人,就是在那里土生土长的武汉女人. 武汉人有句土话,形容一个人一件事,对自己的胃口,用&q ...

  • 丁姐读女人之25,26,妹妹当‘妈’

    Viola 和 cathy是一对亲姐妹,回想起来,我和她们有限的几次见面,似乎都是和姐妹俩一起. 第一次见面是2014年的1月,我去武汉万达的东方情缘办公室处理一些事情,她和妹妹在跟一个同事在聊着网站 ...

  • 丁姐读女人之27--菲律宾女孩mai

    尽管自己很多年前就开始写单身女士,但计划写1000个女人的故事,是2014年的下半年一个很偶然的想法,我想把自己这些年接触的女性,一个个写出来,而且不再拘泥于单身,或许因为太熟悉单身女性,所以,回头看 ...

  • 丁姐读女人之28----人生的角色

       或许我们注定要在冬天里相遇,还是在漫天飘着雪花的时节.   微信圈里流传这样的一句话,数九寒冬还赶约会的,那是绝对的死党级别,而我们,真的是在窗外雪花飞舞,地上极容易摔跤的日子去赴约的,似乎,在 ...

  • 丁姐读女人之29---戒指可以挂在胸前

    因为计划把早期写下的那些故事一个个也陆续加入到我的丁姐读女人里来,所以,我在写新的女人系列的时候,就同时开始了回顾,因为在好长一段时间的工作中,这个故事给了我不小的震撼,所以,回顾,就从她开始吧! 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