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亮辉《联海荡舟》十九、誉而不虚 哀而不伤 ──魏源挽联欣赏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誉而不虚 哀而不伤
──魏源挽联欣赏
魏源(1795——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金潭(今隆回金潭乡)人,清末著名思想家,今文学家。他是新思想的倡导者,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他与志同道合的龚自珍、林则徐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龚等逝世后,魏源均有挽联悼念。
挽龚自珍
天下谓奇人,骂座每闻惊世论;
文坛摧异帜,剪窗犹忆切磋时。
龚自珍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魏源政治见解相同,治学思想一致,且相交甚密,时称“龚魏”。龚自珍于1841年(道光十一年)8月猝逝于丹阳书院,魏源怀着崇敬的心情作了此联以哀悼。
上联起首“天下谓奇人”一语,高度地评价了龚自珍与众不同的深刻思想和人格魅力。接着引典以喻,便是“奇人”的具体写照。西汉灌夫尝在门客座中指谪时政,讽刺权贵,狂放不羁。后人常将狂士喻称“骂座”。龚自珍一生倡导改革,每发愤世嫉俗、振聋发聩的见解。“骂座”是对其惊世骇俗、特立独行的形象刻画,再现了他在“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沉闷环境中的孤傲形象。下联写龚自珍的文学造诣和与作者的深厚友谊。“异帜”指龚自珍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乃“一代文字之雄”。接着浓缩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回忆二人互相切磋学问、交流思想、发表议论时的亲切场景。然而天不假年,“异帜”已摧,西窗已空,奇人已去,这既是文坛、政坛无可挽回的损失,也使作者痛失了良师益友。现在还能与谁同剪西窗烛呢?全联两个评语,两个典故,两个场景,精练、确切而生动。
挽陶澍
知遇感殊深,石屋印心,牅北垂询商大计;
施恩诚普及,灵车返里,江南遗爱念宏规。
陶澍,清末廉吏,道光间历任安徽、江苏巡抚,至两江总督,与魏源至交。1839年卒于任所,其时魏源正在其幕府任职。上联写与陶澍的交情。先感激陶澍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一“深”字足见其诚。后追怀陶澍不居高自傲,而是虚怀若谷与下属共商大事的平易作风。魏对陶感激不已,陶对魏尊重有加,真乃君子之交。石屋印心:陶澍故居江中有印心石,其著作亦名《印心石屋文集》。下联写陶澍的斐然政绩和人们的真挚怀念。陶澍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皖救荒治淮,在苏疏浚河湖,于漕运首开海运,于淮盐施行票引兼行之法。泽及百姓,有口皆碑。陶澍死后,归葬安化故里,百姓无不痛惜,对他的施政方略怀念不已。遗爱:遗留及于后世之爱。宏规:远大的计划。封建社会的官僚能诚恳地向下属请教,能切实地为老百姓办事,真难能可贵。
挽林则徐
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
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
魏源与林则徐政见一致,都是“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关系密切。魏源曾受林则徐委托,根据《四洲志》编写出《海国图志》。1850年林则徐逝世,魏源写了此联悼念。
上下联首,作者从不同的历史视点,赞颂了林则徐的人格和功业。先从现实的角度,一“重”字极崇其在当朝众望所归的影响;再从历史的角度,一“垂”字盛誉其精神永在、万古流芳。从两个角度着笔,立体地体现了林公既有一时之誉,更有万世之功;既经得起现实的评判,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乘”,指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来通称一般史书。上下联尾,一是写林在生时,作者对他的崇敬,“追陪”“瞻”表明恭仰备至;二是写林死后,人们对他的景仰。“徒”:但,只;“殷”:深切。表达了人们深深的追念。“雅范”“遗徽”指林则徐生前身后的崇高风范和美好精神。这正是人们景仰他,怀念他的原因,也是他誉重当朝,荣垂史乘的注脚。
综观三副对联,魏源挽联有两大特点。
一是誉而不虚。将挽悼对象的人品功绩与作者的深厚友谊融为一体。这样写,使得内容实在而不空洞,抒情真挚而不虚假。有感而发,情动于衷。二是哀而不伤。所挽三人都是他的至交,他们的去世,魏源肯定是万分悲痛的。但他毕竟是哲人,能把悲痛隐在心底,不是从哀伤的表面失去理智地呼天抢地,而是从沉痛的深层,理智地怀念和挽悼。
【作者简介】朱亮辉(1957— ),邵阳市人,原邵东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湖南对联文化传承人,全国第二届“书香之家”户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诗词、楹联家协会会员,邵阳市诗词协会、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邵东市诗词协会名誉主席、邵东市楹联家协会顾问。著有《联海荡舟》《诗林漫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