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抗洪救灾纪实《激战洪魔》之二十六
抗洪救灾中的献县人民医院
于蕴然
献县人民医院前身为河北省卫生厅、献县张庄天主教堂合办的普济医院。当时医院职工五百余人,病床五百多张,占住天主教堂西大院和东堂南半部,医院医疗条件较好、后勤规模相当庞大,是省卫生厅直属医院。1954年7月子牙河河水猛涨,大堤多次出现险情,遵照上经指示,普济医院职工、病人和贵重器械全部搬到献县城内中学。普济医院抽调大批医护人员上堤防汛,开展巡回医疗,当时在医院参加护士培训班的40名十五六岁的女学员也投入到防病灭病工作中,她们把从医院树上砍下的树枝,连夜运往大堤,表现出了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经过全县人民的艰苦奋战,多次出现险情的河堤安然无恙。过了些日子,医院职工和病人从城里搬回医院。1956年7月子牙河又爆发洪水,鉴于1954年特大洪水没有决口,产生了麻痹思想,在接到上级搬家的通知后,医院迟迟未动,结果8月12日大堤决口,医院全部被淹,水深达1丈2尺,有的病人爬上树,有的立在床上。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在医院党支部和医务主任张杰的组织下,用木板、木头制成木筏子,临时把病人转移到东院楼上,参加运送病人的同志有李树曾、张林笔、朱根山、于蕴然、马志增、高瑞彬、孟祥宗、李维时等人。随着水位的持续上涨,上级派船(来自黄骅县)把病人和职工运送到城内,医院留守十余人看护,由于运输及时.病人和职工无一伤亡。一个月后大水回落,普通科病人搬回医院,肺科病人分别转人涿县医院、官厅疗养院进行治疗,后来卫生厅决定将肺科迁往石家庄,成立省胸科医院,普通科仍称普济医院,由献县政府代管,1961年改为献县人民医院。大水使医院遭受严重损失,仅房屋倒塌就达160间。在抓好医院自身抗洪救灾工作的同时,医院还派出了医疗队,参加防病灭病工作。
1963年8月,献县再一次遭受洪水袭击,12日子牙河南大堤决口。由于医院吸取了1956年的教训,在决口之前已把职工病人和器械搬到了县城中学,医院留下唐万景、马振峰、郭泽起、李树曾等10余人在楼上看守医院,院内水深达1丈3尺,湍急的洪水把医院存放的木头、存放尸体的棺椁冲得七零八落,唐万景等人跳入水中用绳子把木头、棺椁拴在一起,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医院派出的医疗队也在灾区与洪魔、病魔展开了殊死搏斗,王印梅、高孟福、张清芝等队员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或乘船、或步行、或凫水,不论白天黑夜,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为减轻群众疾苦、保护群众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个月后医院从城里搬回。
三次特大洪水给普济医院造成了严重损失,肺科因此迁至石家庄,医院规模从省级医院缩至县级规模,由于三次长期被洪水浸泡,医院的南北楼和一排平房48年后的今天依然潮湿,外墙被水浸泡的痕迹清晰可见。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