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宜点评《建筑工二首》等三首
主 管: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 办: 四川省诗书画院
顾 问: 何郝炬
社 长: 刘道平
主 编: 滕伟明 周啸天
副主编: 邓建秋
编 委:
何郝炬 李洪仁 刘道平 滕伟明
周啸天 邓建秋 郭定乾 孙和平
何 革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005
国内统一刊号:CN 51-1614/
投稿邮箱:634565789@qq.com
(标题处请注明“投稿”)
蔡长宜(1948— ),又名吴静,四川屏山人。有《姐弟诗弦》《长宜诗词赋精选》等。
陶武先
立柱挑梁撑架构,封墙扣顶嵌门庭。
甘居板屋一窗暗,喜看楼台万户明。
两岸横驰叹要津,一桥飞架伴祥云。
胸中梦想江中映,水上天衢手上伸。
【点评】
诗人诗写平民,笔接地气。第一首诗开头两句,正面描述建筑工人之劳动情景。诗人宛如现场亲临,将建筑高楼大厦的工人们的劳动井然有序地呈现出来,营造的画面尤具感染力。后面两句表现工人们甘于吃苦的奉献精神。
夜晚休息时,工人们蜗居在临时搭建的板房中,人多灯暗。生活条件虽然艰难,但见高楼从自己手中成就后,万家窗户透出温馨而明亮的灯光时,心中便生出自豪与慰藉。此诗短短二十八字,由两副工稳对联衔接而成。该诗情通理顺,内涵丰富,巧妙地将工人们工作的艰辛与生活条件的简陋,及其劳动成果的价值与精神境界的高度烘托出来。
其笔力雄厚,扬时代正气,为工人喝彩,实为佳构。第二首诗着重渲染建桥工人们的思想境界和劳动技能。面对人们望之生叹的险要关津,工人们凭勤劳智慧加科技手段,将横跨要津的桥梁高高地架入云空。而正在桥上作业的工人们看着自己的愿望在江水的见证下倒映成虹,更欣慰这空中的通衢是从自己手中延伸而建成,于是平添由衷的自豪之情。诗人遣词炼字,一丝不苟,自成一家风格。
诗句两两对仗,工稳衔接。其截取画面的宽度(叹要津),高度(伴祥云),长度(手上伸),言简意赅,既微观又宏展,殊为大气,让人阅后,产生无限的遐想,不失为讴歌建桥工人的力作。
被点评诗人简介:
陶武先,男,汉族,1948年8月生,四川射洪人,197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政治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曾任四川省第十届政协主席。
刘道平
堤决银河已绝情,洪荒无奈哭天倾。
忧民请命千秋业,治水抛家万世名。
若为私亲陪幼子,讵能报国救苍生?
禹王恨作拼爹事,自奋霜蹄入洛城。
【点评】
此诗乃咏史类。首联及颔联皆为追忆大禹之功。遥想当年,许是银河决堤,洪水绝情,造成天倾地陷,生灵涂炭。危难当头,大禹忧国忧民,挺身而出,并吸取其父鲧失败之教训,一改堵截为疏导,历尽万苦千辛,十三年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平水患,功高至伟,享誉千秋。
颈联发出“若为私亲陪幼子,讵能报国救苍生”之感叹和议论,既歌颂大禹公而忘私报效家国之情怀和伟大之精神,同时也警示世人应有高尚之境界。尾联以“禹王恨作拼爹事,自奋霜蹄入洛城”作结,融入21世纪的时髦新词“拼爹”,反其意而用之,赞赏大禹父死子继,甘为治水先锋,“自奋霜蹄”,独创伟绩。
因而受人拥戴,继舜而位,夏朝始立,建都洛阳。全诗格律严谨,对仗工稳;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借题发挥,引人遐思。“霜蹄”语出《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
被点评诗人简介:
刘道平,男,汉族,1956年1月生,四川平昌人,197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4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曾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罗 扬
瑞龙桥,御龙桥。桥下轻抛诗一瓢,清波洗素袍。
山招邀,树招邀。欲隐山林种绿蕉,红尘烦事消。
【点评】
首先,词的上片“瑞龙桥,御龙桥。桥下轻抛诗一瓢,清波洗素袍”,作者罗扬以崇州街子古镇的两座名桥瑞龙桥和御龙桥来点出风景佳处,张扬生于斯长于斯的唐代诗人唐求,是集山水之灵气于一身的吟咏高才。此地为唐求隐居故梓(唐代称青城县味江镇,现称街子)。相传,唐求每吟一首诗,便将之揉作纸丸,放入随身携带的葫芦,并未敝帚自珍,而是抛入味江中,任由流逝。偶有拾得其葫芦者,见葫芦中三十五首半诗,诧之,故呼之为“一瓢诗人”,流传乡里。至今御龙桥头,尚塑有骑牛挂葫芦的诗人塑像,令人入目不忘,尤生敬意。从罗扬词中可知,唐求才高德厚,却淡泊名利,顺随自然,“清波洗素袍”,甘为白丁,乐寓桑梓。下片“山招邀,树招邀。欲隐山林种绿蕉,红尘烦事消”,在上片的基础上,再度细化诗人乐山乐水的仁者智者的情怀。将山和树拟人化,用它们永恒的魅力召唤诗人,以解脱诗人对唐末乱世的无奈,以遁迹隐居而回归自然的生存方式,来忘却滚滚红尘带来的烦恼。与山水为亲为邻之寥寥数语,把诗人的形象活脱脱跃然纸上。
编辑:陈雨吟
排版:陈雨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