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发生机制及遗传咨询
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约占21-三体患者的4%。核型染色体数目为46,其中包含一条罗氏易位染色体,通常由一条D组或G组染色体与一条21号染色体的长臂通过着丝粒融合而成,分为非同源和同源罗氏易位。非同源罗氏易位型最常见核型为46,XX/XY,der(14;21)(q10;q10),+21,在由D组染色体与21号染色体组成的罗氏易位唐氏综合征患者中75%属于新发,25%为家族性。同源罗氏易位型核型为46,XX/XY,+21,der(21;21)(q10;q10),少见,大部分为21号染色体长臂复制形成的等臂染色体。
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translocation)为易位的一种特珠形式。当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D/D或D/G或G/G)在着丝粒处(或其附近)断裂后又相互连接并形成两条衍生染色体时,即为罗伯逊易位,一条由两者的长臂构成,几乎具有全部遗传物质,而另一条由两者的短臂构成。由两个短臂构成的小染色体由于缺乏着丝粒,或因几乎全由异染色质组成,常被丢失,而且其存在与否不引起表型异常。
罗伯逊易位的机理及结果
罗伯逊易位又称为着丝粒融合(centric fusion)但实际上断点并不一定在两个着丝粒正中,因而形成的衍生染色体有单着丝粒及双着丝粒两种(无着丝粒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丢失)。双着丝粒染色体可以正常地分裂,因为两个着丝粒之间并不发生纠缠,也不会导致新的畸变。在减数分裂时的行为,罗伯逊易位与相互易相似。但前者由于是由两条短臂构成的小染色体通常已丢失,故在联会时只有三条染色体参加;而形成三价体(trivalent)。三价体的分离方式有三种。:交替分离时,同源着丝粒各走向一极,结果产生一种正常和一种平衡易位的配子;相邻1式和相邻2式分离时,同源着丝粒均走向一极,亦即易位染色体和某一条正常染色体共同走向一极,结果均形成二体(重复)或单体的配子。这种配子在受精后导致三体性或单体性的合子。由于单体的配子通常是致死的,因而实际上起作用的配子只有三种,即正常的配子、带有平衡易位的配子和导致三体的配子。
14q21q罗伯逊易位杂合体
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形成三价体
罗伯逊易位的携带者尽管只有45条染色体,但除偶有男性不育外,没有什么表型异常。是因为这种易位染色体包括了几乎两条长臂的全部物质,没有基因的大量丢失,而丢失的两个短臂又几乎全是结构异常染色体。在进化过程中罗伯逊易位是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少的重要机制。例如,人类的2号染色体是由巨猿的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融合而成。
含有D组染色体与21号染色体组成的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中75%属新发,25%属家族性,父母一方是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因此,对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患儿父母应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明确有无罗伯逊易位携带。下图中患儿父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其父亲为46,XY,母亲为45,XX,der(14;21)(q10;q10),表明先证者为家族性罗氏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患者。
罗氏易位携带者母亲核型图
45,XX,der (14;21)(q10;q10)
D/21或21/22罗伯逊易位母源性携带的子代再发Down综合征的风险为15%,父源性携带的子代再发Dowm综合征的风险为2%,新发患者父母再生育Down综合征患儿的风险为3.7%。建议其母亲再次生育时行植入前诊断;若为自然受孕,必须行产前诊断。
1. 患儿出生时特殊面容伴肌张力低下应高度怀疑21-三体综合征,因此应对临床可疑21-三体综合征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50%~90%的患儿伴有听力损害,7%~17%的患儿合并有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白血病风险比正常人群增高,胃肠道畸形也较多见。
2. 超声心动图和X线片有助于发现心脏缺陷和骨骼发育落后。30%~40%的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患儿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约1/4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在第1年内死亡。
3. 染色体异常是胚胎早期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21-三体综合征胚胎发生流产的比例约为75%~80%;对于染色体异常携带的孕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染色体异常配子比例高,其反复流产风险较核型正常孕妇更高。因此,病史询问过程中应详细询问先证者母亲孕产史,必要时进行父母染色体检查。约25% D组染色体与21号染色体组成的罗氏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患者父母之一为罗氏易位携带者,其可表现为反复流产。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显带核型分析即可明确诊断。
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患者核型图
46,XX/XY,der(14;21)(q10;q10),+21
针对21-三体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患儿寿命取决于有无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消化道畸形以及抗感染能力等。早期干预、定期体检、药物或外科对症治疗,以及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职业相关训练等可以改善患儿的发育状况,延长患儿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儿童期应该执行标准的免疫接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尤其针对心脏和胃肠道的外科矫正治疗,患者平均寿命可达50岁以上。通过特殊教育和适当的护理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适应能力,部分患者生活基本自理。
为有效避免该类患儿的出生,临床就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宣教。鼓励适龄生育;受孕前避免电离辐射、过量用药、病毒感染和接触致畸化学物质;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
2. 对育龄期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具体方法请看链接:染色体病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方法)。患病胎儿选择性终止妊娠是阻止染色体病胎儿出生最有效的手段。通过产前诊断手段确认的21-三体综合征胎儿,应及时向孕妇及家属解释其症状及预后,建议尽早终止妊娠。
武学清教授简介
武学清,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06年11月至2009年3月在美国爱荷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女性生殖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生殖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管理与伦理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实验室组委员;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妇女常见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女性生殖内分泌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医学与生殖伦理学分会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辅助生殖技术监测与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性学会女性生殖分会临床学组副组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遗传与生殖专业委员会委员;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医学分会理事.
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