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母为红军端饭送便 贤父办药铺救苦救难 || 作者 李芝

幼母为红军端饭送便 贤父办药铺救苦救难

——肝肠寸断忆父母   二行热泪思双亲

作者    ‖    李芝

作者李芝,男,汉族,1955年出生,会宁云台山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白银市骨干教师,会宁县兼职教研员,会宁县优质课评委会成员。2015年在会宁县会师中学退休。曾在《甘肃教育督导》《白银教育》等杂志发表及评奖论文十多篇。课题《恰当的比喻能荡起教与学的双桨》获白银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市优质课竞赛中获三等奖。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二十字令,更好》《感念母校教学生活——写给会宁县会师中学全体教师的一封信》《感恩有你  寄语予你——我爱我母校 我爱我师 我爱我同学》《钥匙启门》

未救慈父  悲感交集终生悔

1996年农历2月28日,这是我刻骨铭心又撕心裂肺的一天。早上11点左右堂弟打来电话说父亲病重叫我赶快回家。我知道,父亲平时身体并无大碍只有轻度高血压。一时我乱了手脚,向学校请假并给两个小学读书的儿子交待几句后我奔向会宁走韩集的车。车摇晃着直到下午5点左右到了家。其时,父亲背靠着被子两眼无光乏力,面容憔悴,意识清楚但已不会说话。看到我来,父亲强挣扎着用尽最后的力气拉住我的手……父子相顾无言,肝肠寸断,我天旋地转哽咽着哭不出声来!!!二十分钟左右,父亲永远地走了。原来,父亲最后弥留和坚守是在挑战人生极限――等待他不孝儿子的到来!父亲走的匆忙让我捶胸顿足,遗憾终生……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疼爱的妻儿,离开了他热恋的故土,离开了他亲手创建的家!离开了他几十年治病救人的行道。可怜父亲一辈子治病救人却救不了自己!父亲走时有很多很多的话想要对我说,但最后一句话也没说出……据母亲回忆,父亲去世那天早上还向她要鸡蛋吃,母亲说,你高血压不准吃鸡蛋。过会儿,父亲又向母亲要他寿衣,母亲开玩笑说,你别装模作样了。中午12点左右,父亲面色腊黄,浑身虚汗,家里人都说赶快往家叫我,父亲说,跟不上了……

世上没有治疗后悔之药。每当夜深人静,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时父亲去世前的那一幕,久久挥之不去,只有泪洒枕巾,涕泪哽咽。假如父亲提前几天得到医治情况可能不是如此!自责悔恨之心伴我终身!

人生苦短弹指间,道路坎坷行路难。

唯恐留下遗憾事,魂牵梦绕心不安!

呜呼!天地之大兮为何不留柔贤父亲;

哀哉!宇宙无涯兮奈何带走慈惠爸爸。

前天庄子上杨老师打视频聊天时对我说,你家俩老人柔贤慈惠让人永久难忘;无独有偶,昨天我和高中班主任段老师聊天时他说,他作为知青在韩集云台插队劳动锻炼时,父亲谨小慎微的处事态度,谦虚和蔼的做人风格,治病救人的济世精神,精湛的医疗水平等历历在目。他们知青中有许多人得到过父亲救助。作为儿子,听了他(她)们对父母亲赞誉之声甚感欣慰。回忆父母大恩大德,寸草之心怎报三春之晖?我早准备为父母亲写点什么,苦于自己才巯学浅加之身懒,姗姗来迟。

想起远在天堂的父母,惟有泪千行!作为儿子写写父母善念善举,一方面慰籍父母在天之灵;又可缅怀二老救助受伤红军战士,为羁押“死囚犯”平反昭雪,开办药铺治病救人等大爱无疆的感人事迹和乐于助人,尊老爱友,和睦乡邻,孝敬老人,勤俭持家等为人处世之道。以弘扬民族正气,发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

`

坎坷童年   苍天无情人有情

父亲,讳永贵。取永远尊贵之意。生于1922年农历腊月29日,卒于1996年农历2月28。父亲八岁(民国十九年,1930年)那年,是他人生中遭受灭顶打击之年。奶奶因中毒性痢疾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父亲回忆,奶奶得病时正在甘沟东岔下阳坡转娘家,病重后,奶奶娘家人给我们家通知后家里人赶快把奶奶往家里抬,到家后没过多久奶奶就走了……据父亲回忆,奶奶去世前一天晚上,父亲外婆做了个梦,梦里看见女儿和我外婆玩耍争抢绣花枕。父亲外婆说,她女儿不行了,无巧不成书,果然,第二天有人向外公家通知了奶奶不幸去世的噩耗……父亲幼年丧母,可谓人生一大不幸!好在我们家业兴旺,生活殷实,加之太太管家。奶奶疼爱孙子是天经地义,何况又是没娘的孙子。父亲得到太太千般呵护。加之后面的奶奶也很贤惠,父亲在自家没有受苦;再者,父亲的舅父弟兄三人(父亲大舅父和父亲其他两个亲舅父是亲堂弟兄,但亲如一家))家道殷实,父亲大舅父儿子女婿在外公干,属官吏家庭,父亲二舅父既是父亲舅父又是父亲姑父,父亲以后娶自己小舅父大女儿既我母亲为妻。所以,父亲与外公家是“剪不断”亲上加亲亲如一家人的血脉关系。几个外公是“慈善大使”级人物,看到少娘的外甥更有一番情意在心头!把父亲作自己儿子一样对待!父亲在内外亲人呵护下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道路虽然坎坷,生活并不窘迫。正所谓,苍天无情人有情,内外呵护显真亲!

六旬父亲相片

上下求索   父亲生命中的天乙贵人

少年时父亲读过五六年私塾。聪颖过人,记忆力极强。父亲和庄子上杨希震是读私塾时的两个佼佼者。他俩同岁同学又是好朋友,两人“脚不离鞋,鞋不离脚”。其他同学读书时总挨老师打板子,他们两个老师一板子也未打过。他们两个不仅书读得好还练就一手好书法,父亲书法亚于杨希震。父亲还打得一手好算盘。父亲不仅记忆力好而且语言表达尤佳。线装手抄本《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等古典名著父亲从头至尾讲得头头是道。除夕夜家里坐纸,父亲给几个叔叔哥哥讲故事一直到深夜,父亲讲得娓娓动听,听的人全神贯注。少年时,由于当时家里土地多,雇一个人做活要花很多钱加之六爷爷(云台山好人也是厉害人)掌管家事,所以,父亲读书中途就辍学了。母亲回忆,父亲辍学后为给六爷赌气,好几年没去老庄子,当时我们已分家搬到新庄上住。1946年,父亲大舅父怜悯外甥生世之艰难,由我堂大舅(父亲表兄〉王明轩引荐,父亲在民国甘肃省政府工作,后来由于父亲心急而返回家乡。父亲虽然在国民政府工作昙花一现,但在他人生中留下重重一笔!回家后,父亲跟他的同学加好友杨希震学“阴阳”。杨希震德艺双全,在穷人家走艺不收钱,受到社会广泛认可称赞。可悲天不佑好人,杨希震解放初期就病逝了。据母亲回忆,杨希震去世后,父亲一病不起,庄子上人都说,他们俩亲如弟兄,形影不离,恐怕父亲要跟杨希震走了。后来,父亲通过通渭老中医医治病情才好转。1947年,父亲与母亲结婚。

出生书香门第   虽未读书身有书香

母亲,王仪兰,生于1931年,卒于2019年。会宁县甘沟乡东岔社下阳坡社人。生于殷实书香之家,可谓大家闺秀。取名仪表端庄贤淑秀丽,芝兰玉花之意。人如其名,母亲不仅长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而且性格开朗,口才优佳。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但言谈举止受外公外婆教育和言传身教,完全按《弟子规》要求的去做,可谓“母仪乡邻”。母亲剪纸,刺绣等手艺令人神往。解放初期,母亲担任过村妇联主任,1956年,母亲在甘沟学习妇幼保健工作。受其外公和父亲影响,母亲在针灸小孩等方面也有见长。受其堂兄王明轩新思想影响和再三叮咛,母亲没有缠足是人生一大幸事也。

我自认为,父亲母亲虽为近亲结婚,但他(她)俩的结合是珠联壁合,凤落梧桐。

年轻时母亲与女儿侄女相片

父亲母亲与俩遗留红军战士的不了情缘

止于至善   母亲为受伤红军战士端饭送便到康复

建国初期,我们家常来一位客人,他是父亲的同事,甘沟乡政府乡长,遗留红军战士李宗祺。父亲当时是乡政府秘书,他俩既是同事又是多年亲密无间的老朋友。李乡长一到我家,好像到了自己家,就叫客至若归吧!“李家哥,你吃啥子饭?”母亲诙谐风趣地学用川语问道:“就吃你做的臊子面吧!”李乡长和母亲如此熟悉亲如兄妹,源渊还得从一九三六年十月说起。

一九三六年十月,会宁县甘沟乡东岔村下阳坡社我外公王士楷家来了一位远方特殊客人。其时,外公正和几个“做活”的人碾场,客人用浓浓的四川口音问外公:“老哥哥,你这儿有没有住处?我在这儿住一晚上?”外公说,我们家住处宽展顶,就住下来吧!外公一生乐善好施,与人为善,为人正派,同情穷人特别是同情弱者。他当时在家乡当私塾教师,正如他的名字,外公是众人学习的楷模。当时私塾老师是地方乡绅,加之外公一侄子(王明轩,会宁名人,国民党中央立法委员,河南训政学院毕业,营救共产党人有功。)和一侄女婿(李作栋,国民党陇西县最后一任县长,河南训政学院毕业,王明轩妹夫,营救共产党人有功。)在外做官,外公是当地有头有面之人。

在外公家找住宿的人,名叫李宗祺,生于1918年,生肖马,四川青川县人。他是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徐向前(政委陈昌浩)部队战士。

中国工农红军 一、二、四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主力约2.18万人(主席,陈昌浩。副主席,徐向前)奉中共中央命令组成西路军北上准备建立甘、宁、新根据地,打通苏联对中国工农红军国际援助线。途中(详看《悲壮的西路军》)李宗祺叔叔因肋部等处受伤而掉队了。据母亲回忆,同李宗祺叔叔一起掉队来甘沟东岔的还有两个,可惜我把他们姓名忘记了。

当天晚上,李宗祺叔叔和外公一家人吃饭时外公发现客人的手冻伤非常严重。外公外婆将李宗祺叔叔安排到咱家高房上住下。为热情款待客人,外婆给李宗祺叔叔炕上铺上新羊毛毡。第二天起床时外公发现客人睡的新羊毛毡上有血迹,客人的脚冻伤非常严重,脚趾头冻得几手贴连在一起,基本不能行走。好心的外公外婆一方面用男孩小便在炕洞温热后洗客人手脚,一方面询问客人血迹来历。经过几天盘问后,客人发现这户人家是善良之家,终于说出实情:他是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徐向前部队战士,因脚手冻伤行动不便,特别是右肋中间受枪伤而掉队遗留了下来。好心的外公是大善之人,一方面对李宗祺叔叔人身安全加以保护,一方面用干草水加中草药汤清洗他枪伤,用男孩小便洗他冻伤,经过近一年治疗,李宗祺冻伤枪伤得以痊愈,身体得以康复。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外公可谓上善若水,功德无量!

受伤红军战士李宗祺在外公家治病养伤期间,五岁幼小母亲为他嘘寒问暖,端饭送便从不间断,日复一日几近一年。母亲是小孩子,李宗祺是大孩子,他(她〉们俩年龄相差十多岁,但感情深如兄妹,一起说说笑笑,时不时一个还“欺负”一个。母亲回忆,李宗祺叔叔在外公家养伤期间,有时故意欺负她将大小便拉到高房台子上,幼小的母亲毫不含糊将其打扫干净。母亲从小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甘为他人当人梯,止于至善,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从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开花,结果。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容易但经常做好事难哉难矣!母亲,大爱无疆者也!

李宗祺叔叔身体康复后他主动要求留在外公家“做活"。经过一年的交往,外公观察到李宗祺叔叔不但有情有义,而且诚实能干,性格活泼开朗,是千里难寻的大好人。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这样,红军李叔叔在外公家又居住了一二年。居住期间,红军李叔叔同外公同吃同劳动,外婆对他添补衣服,做鞋做饭,母亲继续为他端茶送饭。外公和红军李叔叔非亲非故,天缘作合,其乐融融,亲如一家。

由于红军李宗祺叔叔勤奋能干,农活样样在行,加之他豁达开朗,为人诚实厚道,他成了遐迩闻名的好人能干人。俗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经外公牵线搭桥,甘当月下佬,他与甘沟乡东岔村翻山的马莲岔社蔺家女儿结为伉俪。正所谓“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婚缘一线牵。”此后,红军李宗祺叔叔住到了他岳父家。其岳父为人正直正派,好打不平,为人和善,家庭生活殷实,一家人待红军李叔叔非常好。逢年过节,他心怀感恩之心常“回家"看看,看望外公和外婆,他来外公家如同回娘家,外婆常做鞋给他穿。

解放后,红军李叔叔成了国家公务员并担任甘沟乡乡长一职。有人给他建议说,你曾经给甘沟下阳坡王士楷家“做过活”,他剥削过你,他是地主分子现在你要和他算账。红军李叔叔毫不犹豫地说,算什么子账?报答救命之恩还来不及呢。解放初期运动较多,但外公外婆在红军李乡长暗地里保护下生活如初,一点挫折也没受。

红军李叔照片

爱人者人恒爱之,外公外婆乐善好施,爱护呵护穷人,佑护救助落难红军战士的做法受到社会广泛好评。“文革”中外公外婆受到国家保护,点滴皮肉之苦没受。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母亲伺候红军李叔叔的事迹远近闻名,受到社会及红军李叔叔儿女们尊重。母亲健在时,他的儿子时常来看望母亲,并给母亲说,你是我父亲及我们家的救命恩人!

人老思故乡,落叶终归根。红军李宗祺叔叔1961年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子四个女儿拖儿带女回到四川青川老家,不幸的是,他回老家仅仅两年后于1963年病故于老家,享年仅45周岁,英年早世。留下孤儿寡母由儿女们的好心二舅父接回韩集云台菜科我们庄子上居住。因为曾在甘沟马莲居住的红军李叔叔岳父家搬到了韩集云台菜科社。悲哉悲矣,假若红军李叔叔不去老家,继续留在会宁工作的话,他的病是否能够得到医治?他工作到离休可达到什么级别?但没有假设,红军李叔叔永远地走了,他的走留给子女很多遗憾!每次听到母亲回忆红军李叔叔坎坷而跌宕起伏的一生,母亲眼里里含着泪花,大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之感。好在国家对其孤儿寡母们加以照顾。他的子女长大后两个儿子国家照顾参加工作,孙子们有的工作,有的经商,生意搞得风生水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赞红军李叔叔

壮士出川图报国,英雄入陇为救民。

身逢绝境遇救星,魂归故里实怜悯。

赞外公

堂堂为人表,正正登杏坛。

扶贫又济困,遐迩美名传。

赞母亲

柔慈母亲幼小贤,甘为红军送粪便。

不辞辛苦任劳怨,今日思亲心里念。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0)

相关推荐

  • 【小小说】李国明/母亲的陪嫁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李国明 黑叔就站在父亲身边,买树的贩子在橘树下转了一圈,在父亲面前伸出五个指头:"给你这个数,咋样?"父亲摇摇头:" ...

  • 再回首‖楚留香:七月半,我无法安放的相思(散文)

    又到农历七月了,市里街道上一些香火店已经开始摞一沓沓的纸纸,待家家户户买回去慰藉在天之灵,期盼逝去的故人在另外一个世界能过的好一些. 每年此时,我便更加得怀念我的外公,他的音容相貌仍旧清晰地印刻在我的 ...

  • 平凡:忆外婆

    平凡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 ...

  • 胡文慧:母亲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母亲 作者 | 胡文慧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 ...

  • 【2017征文第八篇】只道是寻常

    只道是寻常 或许会有人觉得为什么只有我跟人处不好,其他人为什么不会?肯定是我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老大说过,存在即合理.从开始单纯到选择单纯,这期间该经历多少?又该有多少的长夜漫漫无心 ...

  • 故乡琐忆:外婆

     1954年春节那次回乡后,对于我来说,外婆就不再只是母亲描述中一个模糊的影子,她美丽.鲜活.生动的形象,从此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十年后的1964年我再回故乡时,外婆坟头已是墓草萋萋...... 外 ...

  • 伤痛的往事——被父亲打了45年的母亲

    母亲莲,1952年出生在湖南宁乡县灰汤镇的一个小村庄.1959年那个饥荒年,外婆饥病交加去世了,七岁的母亲没有了妈妈.随后外公接大姨.舅舅和母亲来到他的工作单位,江西抚州宜黄的大王山钨矿. 母亲有先天 ...

  • 【广东】李昱腾《给外公外婆的一封信》指导老师:邓丽红

    给外公外婆的一封信 东华小学 李昱腾 亲爱的外公外婆你们好: 外公外婆好久不见,天天思念,写信如见人. 外公外婆,你们的身体怎么样?希望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等疫情没那么严重了,放假的时候我就回去看你 ...

  • 本期诗人:李秀清、安秀玲、鸿雁

    本期诗人: 李秀清:我就是你 安秀玲:长在清晨之上的青草(外二首) 鸿雁:母亲 李秀清:我就是你 我是你水中的倒影 是你在水塘边的浅笑.轻舞 是你身影的另一种流转 我是你光晕的折射 是你在天地间的凝眉 ...

  • 项羽对人恭敬,亲自给部下端饭,为何手下人才全跑到刘邦身边?

    众所周知,汉高祖刘邦乃是街头混混出身,不仅好吃懒做,而且文化程度低,待人也没什么礼貌.而他的对手项羽却是楚国贵族出身,不仅武艺高超,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且对手下士卒也很好,在手下生病时,甚至" ...

  • 这几道菜,让人胃口大开,下饭送酒皆相宜,朋友小聚餐桌必备

    煮五花肉 这道菜开胃,适合晚餐喝葡萄酒,朋友应该有一张小餐桌. 材料 食材牛肉旅行350克苦瓜400克 辅料:青椒20克胡椒粉20克姜5克大蒜15克油适量盐0.5茶匙糖0.5茶匙酱油1茶匙蚝油1茶匙料 ...

  • 为丈夫事业,她让情敌去陪伴;丈夫情人二人嬉闹,她端茶送水

    人们通常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有些女人一旦很笃定地爱上一个人,哪怕哪个人对她冷酷无情,那也依旧会在爱里挣扎坚持.今天咱们要说的就是这么一个女人.她的名字叫朱梅馥 ...

  • 四野入关场面热烈,村村张灯结彩、处处端茶送水,粮草堆积如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该纵队是在抗日战争初期,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冀东暴动中保留下来的部分武装力量为基础组建的. 东北沦陷后,日寇又于1933年3月在长城一线向冀东发起进攻 ...

  • 一次高端饭局,刘强东让身旁的副总去买一包...

    一次高端饭局,刘强东让身旁的副总去买一包烟,话音刚落,副总就出门了,直到这个饭局结束,都没有再回来.第二天,刘强东直接让这位试用期的副总转正了! 这位副总负责销售这一块,来到公司后表现不错,勤勤恳恳, ...

  • 一次高端饭局,王健林让身旁的副总去买一包烟

    话音刚落,副总就出门了,直到这个饭局结束,都没有再回来. 第二天,王健林直接让这位试用期的副总转正了! 这位副总负责销售这一块,来到公司后表现不错,勤勤恳恳,但是领导层认为他比较木讷,所以在试用期三个 ...

  • “订饭送锅”的小品类突然火了!这印证了外卖市场的3个变化

    "今年开出 1000店!",这是一个主打"外卖"的鲍汁捞饭品牌,在官微写下的目标--最近,这个小品类势头正猛,"买饭送锅"是它的主要传播点. ...

  • 项羽对人恭敬,亲手给部下端饭,为何人才都跑到刘邦那里去了?

    其实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就能遇到这样的情况: 有的领导,平日里对待同事非常客气.彬彬有礼:而另一种领导,平日里时常大大咧咧.说话直率. 那我们就能据此认为前者是好领导.后者不靠谱吗? 当然不能:前者客气, ...

  • 散文《端茶送水喊亲妈》 陈久平

    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春节过完了,正月快尽了.大马猴从外边打回了电话,说她明天要回来.电话是给她男人牵挂打的. 牵挂接住电话说:你不要回来了,过年也不在家里过,年也过完了,你回干啥来.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