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辨证脉学”体系建构与特色分析(2)
三、脉象要素的提出
中医讲形与神俱,与西医不一样。西医要么讲形,要么讲神,二者之间不干扰。中医认识问题是形与神俱的观点,觉得好多问题不但看到了形面.而且还看到神面。比如说甲状腺的肿大,中医叫“气瘿”,西医可能诊断为甲状腺炎或者是甲状腺囊肿,或者是单纯性的甲状腺肿大,但是中医叫“气瘿”。瘿,表示一个结构性改变,像古代的战将戴着的战冠上面吊着两个缨。用瘿来形容甲状腺肿大的时候就像缨一样突出的结构性改变。在瘿的前面加上了一个气字,既表示这是一种气滞,又表示使动原因为生气。所以,气瘿阶段不但包括了结构性改变,还包括病因阶段,是生气引起的瘿。这就是中医诊断的特点。脉诊要素也是既体现出固定的结构方面的改变,也体现了心理方面的改变,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第一个脉体要素就是左右。左右手,这个不用讲了,传统脉象里面左属心肝肾,右属肺脾命。安徽的许跃远、山东的金伟、北京的寿小云等脉诊大家,对左右手对应的脏腑也有固定的定位,这个不能变。我们在把脉的时候,一定要把左右手的特征进行联系。我是提醒大家保持这种左右手特征联系的观点。
第二个脉体要素是内外。内就是指桡动脉尺侧及其外周组织,外就是桡侧血管壁及其外周组织。这件事情很有意义的,因为传统脉象当中没有。比如感受风寒的时候出现浮脉,是怎么样的特征?浮脉实际上是这么一种脉象:因为受凉肌表,肌表腠理郁闭,当脉搏向外面传导的时候,脉搏向外传导遇到密闭的肌腠,皮肤和肌肉能量进行交感,交感以后与下一个新的搏动的传导碰到一起,就像海浪一样,第一个海浪在它退的过程中第二个海浪接着上来,这两个海浪融在一起,出现了浪花。这就是地地道道的感受风寒的特定性脉象。这时候我用发汗解表没错。比如说有一个患者眩晕,眩晕得非常厉害,在西医院治疗半个月没有效果,然后他就到我这里。我一把脉,问前几天是不是有像感冒的症状?他说对,淋过雨。这很简单,就是西医的前庭神经元炎,不是椎动脉供血不足,吃药就可以了。
第三个脉体要素是曲直。曲直是指脉在腕屈肌腱行进过程当中的空间形态。有的会出现一种迂曲的空间形态,出现S状、反S状、C状、反C状;或者是向桡侧腕屈肌腱整体偏移,这都有病理意义。脉出现弯曲情况临床上非常多见,大家只是不知道它的意义而已。S状弯曲大部分人肝阳上亢或者是肝气郁结。大家可以临床试一试。脉象过于挺直,就像中医的弦脉一样,这也有病理意义。
第四个脉体要素是寒热。寒热是指手下血管壁与血流之间这种寒热。实际上临床上大量的患者可以用寒热解决,直接去判断。寒证、热证,不要从形态学上去判断,不要从脉的快慢去判断,就判断它深层血流的热度情况就行。虽然脉沉细无力,但血流要热那就是热证,这就是“热深厥亦深”证。如果脉形很大,摸上去像滔滔的洪水一样,但血流温度实际上是凉的,那这就是个虚寒证,脉形再大,也要用补益药,大剂量的温阳药。寒热可以出现什么情况呢?寸热尺寒,尺热寸寒,可以出现单部的寒。比如说经常有腹泻,胃肠道有病变,我们试试摸右侧的关脉,温度就下降。我《伤寒论》学得不好,但是我经常用经方。比如说麻黄升麻汤针对上热下寒证,上面冒汗就很热,下面是胃肠道功能低下,出现腹泻,从温度觉一试就是。所以,寒热觉是应该认认真真掌握的,单个脏器如果寒的话会在对应细微的点上出现一个凉的感觉。小青龙汤和麻杏石甘汤区别在哪呢?如果我诊到血管壁,尤其是桡侧血管壁温度下降,加上这个血流比较稀稠的话,这就是外寒内饮,就用小青龙汤。如果桡侧血管壁温度低,但是血流速度是热的,这就是外寒内热,用麻杏石甘汤。
第五个脉体要素是清浊。清浊不是物理量,但是脉象当中存在着这种情况:有一些思想比较明快的人脉象就是一种清的感觉,就像看见透亮清水一样的感觉。如果心底不明快的人脉诊上去就像黄河水一样,给你一种灰蒙蒙的感觉。诊断清浊需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我就不多讲了。
第六个脉体要素是浮沉。这个也不用讲了,传统脉象当中有。
第七个脉体要素是上和下。上下就是传统脉象的异脉和复脉,我们平时在寸关尺三部诊查脉象,但是有一些患者会出现脉象搏动范围超出腕横纹,向远心端移位,而尺部摸不到脉的情况,传统中医叫“异脉”。而有一些是寸部脉很沉很弱,到了尺部,再往下诊仍然感到很强的搏动,这就是复脉,我这里说的就是上下。上就是向远心端移位,下就是向近心端移位。刚才寒热要素是关乎用药的寒热,上下这对要素直接关乎用药升降的运用。如果向远心端移位,你用降的药没错。不管是头疼、恶心、呕吐、失眠,就用沉降的药没错。如果向近心端移位,升提不足的,你用升提的药没错。当然这个陷下有虚实之分。升,不要用大量的补,不是补中益气汤。还要有别的特征加上去,才能用补中益气汤。但是用升没错,我可以升散,我可以升提,我可以用荆芥、防风,我可以用羌活,那没问题。
脉体要素最后一个就是粗细。粗细好理解,就是脉搏径向扩张的宽和窄的问题、直径大小的问题。
以上就是脉体要素。下面,我们说一说血管壁上有哪一些要素。
第一个是厚薄。看一看我们的血管壁是厚还是薄。这是我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补充的。这个厚薄表示着人的一种体质。厚的血管壁,表示土型人、阳明人,火型人都是这种厚度。而那种少阴人、太阴人,容易腹泻的,胃肠道功能差的都是血管壁薄的。用药的话就有分寸了。如果现在要用苦寒药物,那什么样的人直接适应苦寒的药物?什么样的人必须要加减健脾的药,甚至用温阳的药?为什么在寒凉药中加一些温阳药过去说是反佐?其实不是人人都要反佐,只有特定的人群才要去反佐,这关乎健脾或温阳药的运用。
第二个血管壁的要素就是刚柔。刚柔就是血管壁的顺应性,也就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强的就是刚,像紧脉、弦脉,甚至芤脉都有刚的呈现。柔,就是血管壁张力降低。传统的脉象当中,缓脉就是血管壁张力降低。桂枝汤,脉浮缓,这个缓就是血管壁张力降低,它变粗了,收得不那么紧,按上去血管壁很容易变形。
第三个是血管壁的敛散。刚才我讲了个粗细,在它波动的时候达到一个最大值,也就是它的直径扩张达到极限的时候,血管壁直径的大小。那么敛散呢?指的是在扩张和收缩过程当中它的加速变化。扩张达到极限,回缩慢的我们叫散,迅速回缩的话我们叫敛。
接着讲一下脉搏波的要素。
第一个是动静。这个动是什么?动就是谐振波的增加。什么叫谐振波?像这个桌子在这,我拍了一下以后,这个杯子会出现一个振动,这就是谐振波。像我们敲锣,敲一下以后,就会出现一个大的振动,这个大的振动会迅速地削减成为一些谐振波。谐振波是我们传统脉象当中没有讲过的,关乎人的性健康和躯体健康。大家如果想深入地了解,可以看看我写的书。有人说,谐振波能诊出这么多东西来?对啊,它和音乐一样,小提琴的琴弦可以拉出非常快乐、欢快、明快的音调,可以拉出流水、鸟叫的声音。它根据的是什么?不就是琴弦的振动频率和幅度吗?实际上我们的脉象也像琴弦一样,谐振波的振动幅度和频率可以演奏出人的内心中各种各样的心态,大家以后就会知道了。静就是谐振波少。某一个脏器的代谢功能急剧增加的时侯会出现谐振波增加。所以,我们说脉静身凉。这个脉静不单单指的脉搏速度下降了,实际上指脉里面杂波少了,除去每分钟72次的波动之外,附加在上面的小电波少了。所以说,血流产生的湍流纵波少了,使得血管里面的血流很流畅,这叫脉静。如果总是有一些湍流,血管壁上总是出现一些颤动的杂波,那肯定不是脉静。
第二个是来去。来去就是一个正弦波韵运动的开始,上升的速度和下降的速度。这个来去也不是一个物理量,应该是我延伸的。给大家指出来这是诊断区域的问题。
第三个是长短。血液在血管里面流动的时候,血液的流动速度和脉搏波的速度不一样。脉搏波的传导速度明显高于血流速度,也就是说,心脏一收缩的时候打出来一个机械波,这个机械波又沿着血管壁往前传递。正是机械波与血流的前进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为什么西医现在许多血管病变放了支架以后解决不了梗死的问题,因为它把这个机械波阻断了,后面的血管就成为无效腔性的东西。这个机械波在血管壁上的传导速度非常快,所以脉搏搏动和心跳活动几乎是同步,但血流速度慢,血流速度有延迟。传统脉象有长短,我们重新进行了定义,长短就是指动脉波沿着血管壁传递距离的长短。大家可以试一试,这是有病理意义的。
第四个是高深。就是指一个正弦波的振幅,如洪脉,振幅大;牢脉、伏脉,振幅低。高深脉象老实说我用得不好,我用的是周学海的脉象要素。但是,后来我发现用得不好。实际上,高深应该再分开。高,太过,不及;深,不及,或者太过。
第五个是怠迟。刚才我讲了脉搏波在血管壁上的传导距离,是长短,现在是讲传导速度的快慢。长短和速度之间没有关系,传导得快不一定传导得长,传导得慢不一定传导得短。脉搏波沿着血管壁传导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节段性的变化,会出现突然的加速,又突然的缩减,又突然加速、突然缩减,那就会诊到很多的疾病。例如,我不久前诊断一个患者,我说一定要注意这个人的心功能。他没有出现心衰,但是心脏搏出率低于射血的搏出率。因为他的正弦波起始段的前三分之一出现了速度的衰减。这个速度减就代表了心肌收缩的无力。中风的患者如果提高大脑的灌注量,首先要把心脏的收缩力激发出来。怠迟,指的是传导速度的快慢。迟数就是频率,和传统的一样。结代也一样,也不用多讲。
下面我们透过血管壁单纯地感受一下血流。
第一个是稀稠。这个脉象要素是我在临床中发现的。你查一查严重贫血的患者、严重的蛋白血症的患者会发现,患者的脉血液质地非常的稀,象溪水流淌一样。为什么孕妇出现滑脉?滑脉的阻力比较小,摩擦力比较小,就是因为孕妇有生理性贫血,造成血液生理现象的黏稠度降低。而有些患者的血液很稠。稠是什么呢?营养过剩、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影响了内分泌功能及细胞黏液分泌因子。比如说风湿、肿瘤等疾病,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功能,分泌大量的补体,提高血液的黏稠度,这时就会有一个稠的感觉。那稀就主血虚、肾精亏虚。稀还主水湿停滞,肾功能衰竭者尿不出尿来,就会出现水湿停滞,你试着按他的脉,血液会被动地得到稀释。
第二个是急缓。我讲了脉搏波的传导和运动速度、血液的运动速度完全不一样。除去脉搏波传导速度之外,我们还可以感受血流的速度。那么血流速度快的称为急,血流速度慢的称为缓,它们的不同存在着病理意义。滑涩和传统脉象一样,指的是血液的流利程度。流得快的就越滑,流动时摩擦力大就是涩,摩擦力小就是滑。
第三个是进退。进退这个脉象要素是我加的,因为血液在血管里面流动,它的速度是不断地变化的,不像自来水管一样哗哗地往前流。它的速度可以迅速提升,然后会逐渐衰减。假如血液速度没有衰减,流速很快,会出现物理上的虹吸现象,会把脏器中的血液全吸到大动脉当中去,那就谈不上泵血了。正是在这个速度的变化当中,在速度迅速提升又迅速衰减的时候会产生什么呢?血液的舒张压。产生血液的舒张压会使血液压到脏器中去。血流是进两步然后退一步的,实际上不是退,而是速度的迅速衰减。诊断中风的时候,这种退的概念是非常有意义的。诊断脑供血足不足、脑血管压力大的时候就要靠这个脉象要素。供血足还是不足,是用镇肝熄风汤还是用治疗大脑缺血的补气方子,就用脉象要素去判断。
(摘自《名师经方讲录》第八辑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p1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