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可能并不美好
每到年终,我们都需要总结。因为只有反思、才能查漏补缺、铿锵前行。
虽然2020年自己的账户依然是正收益,给媳妇一个体面的交代。但面对十二月份净值大幅回撤的事实(沪深300涨了5.06%,而我们的账户却跌了7.02%),以及这一现象所折射出的内在原因,再结合2021年我们对证券市场趋势性预测,恐怕结论并不乐观。
我们不是在制造焦虑,我们给了理由,也给了应对措施,请各位小伙伴认真阅读,觉得好请“一键三连”。
毋庸置疑,2020年是公募基金普遍挣钱的一年。据某媒体统计,去年公募基金年化收益的中位数是40%。就算没买基金,小伙伴们在股票市场也都有收益,无非赚多赚少而已。那么,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大家都挣到了钱?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讲一个故事:
2020年3月份,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股市暴跌。到了4月7日,我们刊发了一篇大势看多的评论《大家乐观点,现在可以干了》,还特意分享到我的大学同学群里,建议炒股的同学赶紧抄底。不过我的同学并不认同。截图为证:
事实验证了我们预判的正确性。我们看多的理由非常简单: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全球开启大放水模式。美联储直接搞无限QE+零利率+2万亿美元救助方案;而我们央妈也不甘示弱,放水的力度比美联储的还大。当时的我们并不清楚,疫情对实体经济会产生何种深远的影响,但从多年股票市场的交易经验判断,放水对股市就是重大利好。既然三月份刚刚砸完盘,那4月初正好是个机会。
这也间接回答了我们开头的这个问题。2020年大家都挣到了钱,也许是你的交易水平很好,但核心要素是央妈放水了,我们挣的其实是接盘侠的钱。
那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十二月份,我们的账户收益大幅回撤?
因为市场风格变了:资金从普度众生向少数龙头聚集。坚守小票的小伙伴,就跟我们一样很惨。这里说一个预测:今年央妈不会再使用降息、降准的操作了。大家要是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有点研究的话,就会认同我这个观点。事实上,从2020年5月份开始,央妈就已经在控制流动性了。至于前不久,国企信用债暴雷、银行破产打破刚性兑付的做法,也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流动性泛滥之后,稍微紧缩一点,暴雷现象就开始出现了。所以,最新的中央会议,也是在强调“稳”字上。
总结看:一边在收紧银根;另一边IPO在加速、注册制即将全面落地,退市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些都会逼着聪明的资金向基本面更好、现金流更充裕、市场地位更强大的龙头个股上抱团。。
第三个问题:2021年,我们怎么看?
按照现在中央及央妈对待货币政策的态度,我们不难看出:只要不引发金融风险,“稳杠杆”的态度会一直贯穿全年、甚至持续到2022年。如前面说的,炒股就是要挣接盘侠的钱,而未来可能流入股市的增量资金,大约两个方向:外资+老百姓的储蓄资金。假如预判正确,外资只会抢中国的低估值核心资产,而老百姓的储蓄资金,也是往公募基金里投,势必间接的还是往核心资产、龙头股上抱团。
所以,2021年的小票会更惨,马太效应会更明显。看股指大盘几乎失去的指导意义。
那么,我们怎么办?
2021年,我们看好的几个方向:
1、黄金板块。按照美福奇的预判:因为疫苗发放缓慢,叠加圣诞疫情扩散更快,上半年老美还得在泥潭中煎熬,因而还有继续印钱的基础,所以以美元计价的贵金属,还有看涨的逻辑;
2、新基建这个热点最近有些冷清,大家都往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方向涌;不过既然新基建是国家的战略方向,这里反而有低吸的机会;
3、芯片、半导体板块,现在掐脖子的就是它们,只要投的钱足够多,国产替代的预期终将实现;
4、港口板块:这个板块可能要冷一些。不过龙头企业的业绩是可以保证的,毕竟受疫情的影响,海外订单还得飞向中国,港口企业的业绩有保障。
假如你自己炒股,尽量少碰小票。假如想买基金,建议不要申购新开盘的基金(这里挖个坑,以后再填),反而考虑投老基金;主要看基金经理,以3年以上,最好5-10年的收益业绩而定;选好的基金经理很重要。
最后,贴上最近两年我们的收益情况吧,两个账户都是自己的,总算给自己一个交代,希望我能贴上十年,秒杀95%的基金经理。
(上述论断均系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股票的推荐依据。欢迎大家来我的社区,交流股票、原油和黄金投资经验,切磋技术。)
行文不容易,欢迎“关注、转发、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