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正邪与阴阳关系
全文共计1236字 | 1个音频 | 阅读需要17分钟
导读:“自古正邪不两立”、“邪不压正”,成为各大武侠片的经典台词。“阴阳相隔,生死两茫茫”,成为言情剧的经典煽情片段。中医也是“正邪”“阴阳”,却和你认识的电视剧里的不一样,今天的【中医入门】宝国叔就给我们讲一讲正邪与阴阳的关系。
导读:“自古正邪不两立”、“邪不压正”,成为各大武侠片的经典台词。“阴阳相隔,生死两茫茫”,成为言情剧的经典煽情片段。中医也是“正邪”“阴阳”,却和你认识的电视剧里的不一样,今天的【中医入门】宝国叔就给我们讲一讲正邪与阴阳的关系。
何为“正”?
正,即为正气,是对人体生命的形质及其相应机能活动的概括,主要指由此所产生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自我调节、抗病祛邪、康复自愈的能力,具有保护维持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抗御疾病和邪气的作用。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身体的保护屏障和自愈能力。
何为邪?
邪,又称邪气,泛指一切能够引起发病的因素,包括六淫、疠气、饮食失宜、七情内伤、劳逸损伤、外伤、寄生虫、虫兽所伤等,也包括机体内部继发产生的病理代谢产物,如饮瘀血、宿食、水湿结石等,具有伤害正气、引起疾病的破坏作用,即所谓“邪气发病”。
简单来说,就是能造成人体疾病的所有因素,无论身体内外。
正与邪有何关系?
正邪相争:
邪气外侵或内生,正气则通过升降出入运动重新调节与代偿分布,与邪气抗争,包围人体健康。是疾病产生的过程,是正邪双方相互排斥和消弱的过程。
①正气足:正气足,抵抗力强可以打败邪气,邪气被削弱、被局限在某处或被逐出体外,身体不需要借助外力可自愈;
②正气弱:正气不足以抵抗邪气,最终邪气削弱正气,伤正气导致身体生病;
③正邪相当:当正气和邪气不相上下,二者相互削弱,争持,则会出现病程缠绵难愈。
由于正邪的消长盛衰,会出现虚证、实证或虚实错杂、虚实真假等复杂的病理变化。正邪相争的过程决定着病情的走势发展、病症、转折变化。若邪气由表入里,疾病的发展则会由表入里、由轻转重;反之病情会由里往外,由重转轻,最终痊愈。
所以在正邪相争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外力(汤药、针灸或者按摩等方法)扶正除邪后者直接驱邪气,保护正气,最终邪气除,身体痊愈。若是正气太弱,邪气太盛,则会出现外力无助的状况,最终导致邪胜正,身体出现常年患有疾病或者油尽灯枯。
正气足,则阴阳平衡;正气弱或邪胜正,则阴阳失衡或阴阳离决。
何为阴,何为阳?
中医认为,“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以及“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阳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的关系,一阴一阳构成人体平衡,正气足,人可安。
阴阳是对立的,是相反相互关联的,即同一范畴、同一层次的物质或现象,是同质同象所具有的相反的两个方面,而且永恒客观存在。如整个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腑为阴;对于脏腑,六腑为阳,五脏为阴;再看五脏,心肺为阳、肝肾为阴;肾藏“精”为阴,肾“命门之火”属阳。
阴阳消长是永恒的、互助的,即双方通过消长而互变,它包括生理消长的互资和病理消长的互补,达到阴阳平衡。当消长超越了一定限度,平衡反遭破坏,出现病状。
阴阳转化是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变,即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它是阴阳消长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同样包括了生理和病理的两个方面。
虽然“正邪”和“阴阳”都会有此消彼长的变化,但是二者很大的区别:
1. 阴阳为人体固有的平衡,是永恒存在的;阴阳是互助的;
正邪是防御与侵扰的抗争,是暂时存在,只有互损,互消的过程;
2. 阴阳抗争是身体机能平衡的自我调节;
正邪的抗争的疾病的发展与转变的过程;
3. 阴阳可以相互转换;
正邪不能相互转换,只有相互削弱的关系。
所以“正邪”与“阴阳”之间是有联系也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