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诗4
陈振桂,出版《起名八十八法》《中传统文化概览》《当代儿童文学》等98本著作,其中大学教材10本。
杂体诗的种类很多,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说:“按诗有杂体:一曰拗体,二曰蜂腰体,三曰断弦体,四曰隔句体,五曰偷春体,六曰首尾吟体,七曰盘中体,八曰回文体,九曰仄句体,十曰叠字体,十一曰句用字体,十二曰藁砧体,十三曰两头纤纤体,十四曰三妇艳体,十五曰五杂俎体,十六曰五仄体,十七曰四声体,十八曰双声叠韵体,十九曰问答体,皆诗之变体也。”《文体明辨》列举了十九种杂诗,实际上可以归为杂体诗类的远不止十九种。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藏头诗、回文诗、打油诗、拆字诗、宝塔诗、辘轳诗、图形诗、联句诗、集句诗、剥皮诗、同头诗、问句诗、联边诗、神智体诗、戏谑诗、数字诗、谜语诗、巧记诗、啰嗦诗、歇后诗、叠字诗、绕头诗、隐讳诗、形似诗等40多种。本书主要介绍藏头诗等二十三种。
历朝历代无数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嗜好奇趣诗,充分说明奇趣诗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有强大的生命力,经历千百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些诗体,还大有发展的势头。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时代,许多年轻人都喜欢在网上发表藏头诗,并且还发明了藏头诗生成器,只要输入相关的字,就可以自动生成藏头诗。近年,教育界开始注意到藏头诗的重要性。认为藏头诗对加快青少年大脑运作效率、丰富词汇、提高语文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004年3月30日,北京文联、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组织的相关人士在北京市崇文门回民小学宣布“学写藏头诗,打造民间文学传承基地”正式启动。这种让儿童尝试怪异诗创作的做法一经传出,便在学界引起争论。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民协主席赵书认为:“藏头诗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民间文化遗产,应该渗透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这样才能得以传承。”我想,奇趣诗,特别是藏头诗、回文诗、拆字诗、宝塔诗、神智体诗等一些世界独一无二的诗,就是我们要弘扬的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奇趣诗》一书从搜集资料、酝酿构思,到编写提纲、分篇撰写、反复修改、编辑成书,先后花了十五年时间。期间还以本书的内容连续开了六年的选修课,参加学习的大中专学生超过3000人。学生们普遍对奇趣诗感兴趣、愿意学、读得懂。我就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留下来;把学生不爱听的内容删去或补充材料再修改。现在全书体例统一,每类诗基本包括两部分:比如藏头诗,第一部分就是藏头诗的涵义及其发展。主要介绍藏头诗是一种什么样的诗体,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在各个朝代有那些名家名作,发展趋势如何?让读者了解藏头诗的发展概貌。第二部分是藏头诗的分类,让读者了解藏头诗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介绍具体的作品时,一般都作些具体的引导或简单的分析欣赏。把理论、作品、兴趣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提高可读性。
学习《奇趣诗》可以开阔眼界,认识多姿多彩的奇趣诗。奇趣诗,在我们的大中小学课本很少出现,而在民间广为流传,特别是普通老百姓乐于使用。在本书中,对各体奇趣诗,可以广泛阅读,一饱眼福。学习《奇趣诗》,不仅让我们了解中国奇趣诗表现形式的多姿多彩,表现内容的博大精深,其体裁的独特,只有中国有,只有中国文字才能创造这种文学形式,从而产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而且还能让我们在广泛阅读历代经典奇趣诗和掌握奇趣诗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奇趣诗创作,从而达到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