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要30分钟就能预防复发转移,死亡率下降34%

你知道吗?癌细胞在氧气较少的环境里生长得更快且更容易发生转移、扩散,而进行有氧运动能让患者吸收更多的氧气,来延缓癌细胞的生长、扩散和转移

科普君给大家推荐过很多运动方法,如“八段锦”、“科学健身18法”和“太极拳”等,相信有许多觅友经常练习并已将动作烂熟于心,但也有部分觅友“点赞分享收藏”三连操作猛如虎,一看运动攻略至今还躺在收藏夹里落灰!原因可能是觉得自己无法驾驭这些略显复杂的方法,绝对不是因为懒!

今天就教大家一个不用记动作、不需要借助辅助工具也不会太累人且巨简单的运动方法——走路!

走路虽然简单,但它的作用可不容小觑。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数据表明,每天走路步数达8000步,可使全因死亡率降低51%,达12000步则可使全因死亡率降低65%[1],全因死亡率,顾名思义,是指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率。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走路亦是有显著的效果。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坚持每天走路30分钟,死亡率将下降34%,生存率提高33%[2]。

可见,走路这一小小的运动却是有着大大的作用。然而随随便便地走一走是较难达到我们所想要的效果,想要让走路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还是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三点。

“天时”——时间段

清晨日出后,一般是6点之后。太阳出来后植物开始光合作用,吸收沉积一晚上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此时空气清新,适合运动。

晚餐后1小时。餐后不适合立马去运动,可能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更不可餐后立即运动,容易发生意外,如伴有高血压的患者饭后马上运动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乏力,乃至晕厥。

睡前。睡前走一走可消耗身体剩余的能量,有利于入睡及保证睡眠质量。

“地利”——地点

可以选择公园,绿地等车量较少、空气清新且较为安静舒适的地方;若是不方便外出的患者则可在室内较为空旷的地方走动,避免磕磕碰碰。

“人和”——步数、速度、姿势

刚开始运动的患者,可以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步数,每天慢中速走6000步,后续可适当增加;也可每天快走30分钟以上,体质较差或年龄较大的患者可适当减速。在一定范围内,走路步数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即走路步数越多,全因死亡率越低;走路速度也与癌症死亡率呈负相关。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不可一味地追求快速、高步数而忽视自身承受能力。

走路的姿势应是双眼目视前方,抬头挺胸,身体微微前倾,步幅一般为身高的1/3,先脚跟后脚尖着地,双手自然摆臂,保持身心放松。

走路虽然简单,要点不可少

1、鞋袜要宽松,过紧的鞋袜会导致脚部血液循环不畅。

2、走路会出汗,衣服不可穿得太单薄,容易着凉感冒。

3、走路的途中做好有厕所,长期憋尿会出现意外。

4、病情严重且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需先咨询医生。

走路还有这些好处

1

心脑血管疾病

走路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其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效果已经得到广泛的证实,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都可受益其中。

2

糖尿病

胰岛素是人体唯一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走路可以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达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效果。不仅如此,有研究显示,走路时间与糖尿病死亡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走路时间越长者其糖尿病死亡率越低。

3

骨骼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钙流失速度越快,进而容易导致骨密度下降,造成骨质疏松。走路则可延缓骨钙丢失,改善脊柱、股骨等部位的骨密度,以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现象发生。

4

精神疾病

内啡肽是一种帮助身体处理疼痛、压力和情绪的神经传递素,它有促进积极情绪的作用。走路可促进大脑血液循环,提高大脑内啡肽的分泌,有助于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5

肥胖

走路是一项以消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运动,可增加人体能量消耗,从而达到预防肥胖和减肥的效果。

运动不仅能帮助癌症患者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帮助健康人群抵御疾病的发生。有研究表明,每天坚持走路可有效预防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等各种癌症。如此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快点用起来吧!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参考文献:
[1]Saint-Maurice PF, Troiano RP, Bassett DR Jr, et al. Association of Daily Step Count and Step Intensity With Mortality Among US Adults. JAMA. 2020;323(12):1151-1160. doi:10.1001/jama.2020.1382
[2]N Orsini, C S Mantzoros, A Wolk.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with cancer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survival: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men. 2008, 98(11):1864-186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