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潜意识没有进入意识的那部分,是否成为了命运?

潜意识没有进入意识的那部分,是否成为了命运?

这一问,是既很专业又很现实的问题,说清楚它,得先科普一点有关潜意识的知识: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

潜意识论是精神分析的核心研究,讲到人的精神层(或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用冰山来形容:意识是冒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潜藏水下的绝大部分是潜意识。而前意识,意指潜意识有可能,或正在进入意识的那部分,可比喻为:隐形的桥梁,更好的比喻:是黑暗世界通向外界的隧道。

潜意识,也称无意识。它是人自出生起的成长过程中,不间断垒砌的被意识所压制、排挤的经验感受。简单说,凡不被意识承认、允许的东西,统统会打入潜意识。

潜意识也像海洋,容纳来自各方的河水,无论你是浑浊,还是肮脏,是洪水滔天,还是涓涓细流,它都不嫌不弃收留着。时间久了,好多已成为了古化石,也有好多成为了果冻,或暗暗涌动的粥一样的东西..总体上,意识并不知晓。

所以,人的意识界是局限的,而无意识界,是深不可测、无边无际的,它对人的情绪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

那么成为命运的,究竟是什么?人的力量,究竟是意识大于潜意识,还是潜意识大于意识?无意识如何意识化?是意识决定命运,还是潜意识决定命运,还是...诸如此类问题,值得用专题研讨。

回到本文——潜意识没有进入意识的那部分,是否成为了命运?依前面对潜意识概念的介绍,潜意识太深太大,大部分进不了意识,这是常态,再结合文明的发展看,人的命运并非被那“大部分的潜意识”决定,而是被自我意识掌握,但又似乎不全在“意识”手里,因我们总是觉得:命运这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精神分析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情感、判断、决定等是在不同的意识层面里发生和进行的。也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成熟或自我的强大,是基于对自我的不断认识,即对自己的无意识自我,不断地意识化,那么,他的命运更大程度上掌握在他想要的方向中,他终将成为他自己。

反之,人对自己没有足够的清晰认识,可能会被自己的无意识欲望、情结所制约,如做出很多非理性的行为,或是一生没有多大成就,更糟的是罹患心理病。

例,某大学生,本来成绩一直很好,也能说会道,可一到讲台发言,不是结巴,就是脑袋一片空白,逐渐地他变得寡言、回避交往,甚至恐惧社交。

这就是常见的,被无意识情结左右的心理现象:越怕什么,越来什么。陷入这样心理冲突的人,他们的情绪、思维和行为,甚至命运,无疑不是被他们陈旧的心结束缚。

解释这一心理机制,我们可用荣格的思想,他说:在我们内心拒绝拥抱的东西,必然会从内在跑出来拥抱我们,变成我们的命运。

比如,你心里特别害怕失眠,可失眠总会在你的夜晚出现;你内心拼命地抗拒被人排挤、被抛弃,那么你在生活中最有可能的就是被同学同事排挤,被闺蜜爱人抛弃。为什么越怕啥,越来啥?

把荣格的话深入一下:被你内心拒绝拥抱的东西,既是你最怕的事情,同时又是你以“不断的害怕和拒绝”之诱惑,深深吸入心里的事情。就是,那可怕之物,被你超敏锐的恐惧+排斥的魔力,给召唤到你生命里。所谓越怕越召唤,越怕越勾引。但,勾引是无意识的,而可怕之物的内含,也有当事者无意识的。

仍以那个某大学生来说明:在现实或意识层面,他知道自己害怕的是当众发言,因为曾经发言时出了丑——言不由衷、表达很糟等等,总之,留下了耻感的阴影,和对耻感再出现的害怕。这份害怕,从此成为了回避发言、社交等行为的理由或动因。心理学叫做防御,用回避,彻底防御了耻感。

但这毕竟是经不起推论,或极其脆弱的理由。那么想必在当事者身上,是存在自己并未意识到的深层焦虑(其实大多类似的个案都如此):潜意识恐惧。

即,但凡夸大现实危机,或是对本来安全的处境,体验为危机四伏、如临大敌,都可能跟过往不安全经历有关,如长期处于被否定、不安全的亲子关系,或是经历过受辱等创伤性事件...最关键的,那时的不安全感受,未得以丝毫安抚,而是被迫,或硬性吞下,既没有消化,也没有转化。它成为一种被自己感觉为“自卑、胆怯,懦弱、无助的小孩”等经验存在。因为这吞下的存在,很是痛苦,唯有把它们彻底压制、遗忘,恐慌的心才能平复。

童年期,被压制和遗忘的经历感受,不等于销声匿迹,它常常以情结,或性格特征的形式冬眠于人的潜意识。当现实处危机、压力境遇时,情结或隐性性格的部分容易被触及,或被激发,表现为情感情绪失控,或另外一个人似的。

再用荣格理论解释,那个害怕当众发言的大学生,他内心一直害怕和拒绝的东西,就是他经验为“不好的,出丑的,弱小的我”等等,他也一直高度敏感、压着、防着他们的出现,殊不知,内心那些个被他拒绝拥抱的弱小孩,挺顽强又顽皮,冲出线跑出来,反把自己给吓着了。

这样理解,我们同时也就清楚了:要治愈心病,或是不被自己的情结控制,不活得那么谨慎、纠结的话,我们需要学习并学会:原谅过去的“不好”,包容、接受自己身上那些弱小的部分。

精神分析的理念,跟那个古老的说法(三岁看大)一致:童年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0)

相关推荐

  • 稻盛和夫:一个人真正变的强大,是从这3件事开始的

    真正的强大不是外表的强大,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真正的强者不在于能力有多强,也不在于拥有了多少东西,而在于修炼出一颗强大的心,不惧生活带来的任何风雨. 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了自己 ...

  • 【书评】当童话遇见心理学——读《公主走进黑森林》

    当童话遇见了心理学,童话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宝库,也是个人成长.圆满的秘密通道.同时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困惑,为什么童话里会有那么多残暴的行为?那个行为必须残暴而彻底,因为那是一种自我成长的决绝与必然, ...

  • 心理学考研 |【人物周刊】第七期——“神秘之域”荣格

    " 人物周刊:是心理学考研常考的心理学家的人物生平.重要理论.题目特色.以及考试要点等. 本文:3483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本篇幅较长,建议收藏阅读 The least of thin ...

  • 熊玲:你有多少无意识(下)

    --躯体与梦分析心理治疗工作坊感受点滴 无意识里有人最真实的一切.可以说,人的真相在无意识,无意识就是真实. 可我们能感受多少无意识,又能接受多少真实呢?在感受自己的无意识反应中,我觉得人的无意识是无 ...

  • 熊玲:吃亏是什么

    熊玲:吃亏是什么

  • 熊玲:不打电话可以吗

    熊玲:不打电话可以吗

  • 熊玲:自我被谁伤害(下)

    --论完美犯罪的精神动力学(四) (续 前) W的故事和梦,也阐明了抑郁症的心理动因之一,是早期理想自我因爱的"断乳"而受损.自我好与不好的价值定位,早在过去就设置了.也可进一步解 ...

  • 熊玲:存在感的代价

    熊玲:存在感的代价

  • 熊玲:什么是欲望?

    人作为物界追求灵魂的动物,从欲望的层面,人的思想和防御则是人赖以活得有价值的存在. 道家思想称,万物是阴阳相滋生.相平衡的.对人与物的存在而言,如果说物理世界,平衡是对矛盾对立的终极防御,那么人的心理 ...

  • 熊玲:别人好,是一面哈哈镜

    熊玲:别人好,是一面哈哈镜

  • 熊玲:宅男的世界

    <名医>杂志的采访如下: 1."宅男"这个近几年兴起的新词,只要一个男生不出门我们就说他"宅",想请问一下熊老师您是怎么定义"宅男&quo ...

  • 熊玲:错的魔咒

    熊玲:错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