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利己与利他的一致性

(续)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角度,在把一切知识都整理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并普及于每个社会成员之前,人需要像列宁说的这样,用坚定的决心持之以恒地改变世界,这句话说的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改变世界的前提——改变自己,而且是决心改变自己。

这一切都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人本来不缺社会层面的集体协作属性,无奈自然文明派生出人类文明时,在人之初就率先放大了人的利己属性,于是人类文明便被动开启了自相矛盾的生活和必须自主消灭一切自相矛盾的进化历程。认识到这一点,是哲学前提批判的终点,是人按照终极哲学过真正高级知行合一人生的起点。

换个角度看,以人有了自我意识为分界,此前的类人猿只能活在利己与利他不分的本能中,此后的人如果能力有限,只能苟且地活在当下,那么这种人的生活以利己心为主,以被动利他为辅,反之,对于那些能力足够多到可以深远地预判未来的人来说,其生活一定是利他心与利己心的相对平衡。比较之下,如果明白深度哲学化对于人之为人的重要性,那么哲学普及对人类的整体进步的重要便可想而知,只可惜哲学普及问题却一直未进入公共视野。

显然,因为哲学不能普及导致的能力不得正确深度开发,所以思辨能力不足的人便看不清未来,所以只能苟且地活在当下,以肤浅的利己的自私为人生理想,结果束缚了自己,也干扰了别人。这里我说了一个利己的自私,那么有利他的自私吗?我认为有,只要认真一想便知,尤其在利己者用错误的价值观绑架他人时,被绑架者丢失的就一定是利他的自私。

一个社会,当肤浅的利己者多了的时候,自然是在整体互害的环境中运行,尤其在阶级政治的错误引导下,再披上了法律的合法性外衣,这种看不清的互害机制就更折磨人了,所以真明白这一点之后,许多抑郁症患者一定会不治而愈,然后像我一样活出一个另类的积极人生。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如果有人强调自己的利他心多于利己心,那么他一定是过于自私的,因为物极必反,因为真正成熟的人只求利己与利他的平衡。反之,一旦过于强调利他地活,注定也只能活在哲学化自我意识的整体迷失中,是谓顾此失彼,是谓南辕北辙。由此可见,由于利己的客观合理性不可抹杀——个体自由是人类集体自由的唯一构成——所以人类哲学理论探索重点在于终极和谐协作关系的研究与建立。

显然,整体和谐以个体和谐为前提和基础,个体和谐又必须以整体和谐为皈依的指向。既然不允许片面在个体层面强调利他心多于利己心,那么只有通过社会集体利他的实现,才能让所有人忘记利己心来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

要实现社会整体和谐,需要一个能说服全世界人的理论,这种理论在确保利己也利他的一致性,靠传统的坐井观天地式哲学研究想肯定不行,仅有系统性也不够,必须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同时具备完全的整体性才行。世上任何一个宗教都因为逃避现实人生而不具备这个整体性,所以只能在西方哲学与道文化的互补中寻求。

这里既说到了自由,又说到了和谐,这二者一样是对立统一关系,西方文明重自由,中华文明重和谐,西方文明因重自由而注重哲学的结节与细部在逻辑上的精确,中华文明因重和谐而强调整体和谐通达于天人合一的宏观辩证,二者有显而易见的互补性,却一直找不到顺利兼容的正确切入点,结果导致西方哲学的坐井观天,中国传统文化则一直在坐天观井,希望我的常识化视角能够终极克服这个障碍。

如果这个视角能给您带来眼前一亮的希望,那么我的絮叨式论述就有了全部合理性——希望在后面的论述中能让你看到我对西方文明一直不曾调和的唯物与唯心冲突的无懈可击的调和。

回顾人类一直不曾确知的文明史源头,可以形成共识的是,由于人的理论探索从零起点开始向整个未知索取答案,文明的尽头虽然隐约可见,但还是因为政治与哲学的共同扭曲而至今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这既尴尬了哲学,当然更尴尬了人本身。

我认为,基于对文明的共同追求,我们至少应该以哲学的完整性和普及性为人类的共同发展目标。谁要是敢不同意这个目标,那么我就建议人们群起而攻之,因为这种人已经苟且到拖文明进步后腿的地步了。事实上,当然一直有人在用错误的理论阻断人们正确接受真理。

当然,如果有人能雄辩地告诉我哲学普及这个目标确实错了,那么我一定做他的信徒,如果不能,那么我就只能继续在我的言论自由中放肆我自以为的无懈可击了。

在人类分支文明中,在现实世界具有明确终极指向性的文化分别存在于中西方文化中,一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借助道这个概念升华出的天下大同梦想,二是西方哲学发展到马克思主义时预言的共产主义思想。其他文明分支也多有终极理想与追求,可惜他们都错把希望寄托于宗教所营造的来世天堂,不足取。

因为宗教的来世天堂理念太过消极,所以宗教迎合的都是思想懦夫的心理需求,肯定不符合现代文明发展的真正走向,真正有能力的人一定都是思想强者,追求的也是现世的幸福与自由,所以我相信,通过对比现世可能的天下大同与共产主义理论之间的共性,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新的启发: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预言系统相隔两千多年,但结果大同小异——面对预言的美好,人类当中真信者寥寥无几——为什么?肯定是不同人因学识不同而对人类文明走向的感知力出现了差别,这种差别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教育的差异化束缚了大多数人的感知力,因为理性知识的不足,所以他的认知过多受感性的迷惑而盲目否定未来,这派生了人的一个劣根性——苟且于当下的妥协,所以真正的教育应该是通过最具理性的哲学让所有人都能平衡自己无度的感性,让所有人都知道,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只可惜哲学界尚未就此达成过任何共识,所以这不仅是哲学的悲哀,亦是人类整体的悲哀。

其次我们可以这样横向比较,如果哲学是道,那么道的圣人不仁和天地不仁理论告诉我们,哲学与道一样有先在于人的可能,所以哲学从不悲哀,真正悲哀的只是人类自己,因为正是人自己有智力没能力才导致了一贯的文明局限,尤其在跨越两千年后的马克思主义依然不能被群众主动接受,说明这两个看似美好的预言系统都存在不曾发现的逻辑缺陷待解,只要找到这个缺陷,然后用新的逻辑建立起更清晰的概念体系,哲学获得突破发展的同时,人类的整体认知水平一定能同步得到绝对提升。

最后我认为,哲学就是无数的概念基于逻辑的严谨堆砌。基于人类整体认识缺陷,这种概念堆砌一直不真严谨,所以哲学一直是开放和待成熟的。如果哲学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工具,那么从工具普及的参差不齐也证明了哲学的尴尬——掌握最前沿哲学理论的,在未来依然可能被证明是谬误,这说明,哲学未实现终极化之前,伪哲学亦是哲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