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意识与潜意识的斗争(连载四十七)
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认为,关于人类的集体逻辑天花板的终极突破问题,通过常识化视角下中西方哲学之间的互补性的终极挖掘,是尽早诱变终极瓦解不可知论的终极方法论的最佳路径,因为常识化视角下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都是广义的方法论,它们率先实现可终极自圆其说的成熟,是建构终极方法论的逻辑前提,当然也是知行合一的人的主观成熟的前提。正因为人的文明只能从零起步循序渐进地建构,所以从科学与哲学都是常识基于本体论的延伸角度,率先建构可终极自圆其说的本体论,然后再通过终极认识论的过渡向终极方法论延伸,这才是哲学与人生同步主观成熟的正确理论创新路径。只不过这种路径发现是建构在此前人类文明与文化进步规律的总结基础上得出来的,我们的文化先人之所以无法形成这种认识论,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没过渡到即将向终极主观文明转变的临界点,所以根据形而上学的难度高低,能力不济的他们只能选择性放弃对终极本体论的常识化建构努力,于是才有了我自主建构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的机会。之所以强调即便能常识化建构终极方法论,也只代表人的文明的主观成熟,不是客观成熟或者主客观一起成熟,是因为可终极自圆其说的本体论只能确证逻辑是人的主观存在本体,而客观存在的本体具体是什么,无法像主观存在本体这样在旧哲学语境中直接明确。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认为,逻辑这个主观存在本体作为意识现象的内在本质,它的进化产生与客观存在本体相关于与化合作用相关的有机生命进化历程,因此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把原始细胞胞的物质选择性交换功能常识化解读为主客观一致性,这样一来,这个主客观一致性就成为哲学能够实现可常识化普及的一个有关键转折意义的逻辑基准。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认为,通过终极方法论的建构实现哲学的终极主观成熟,可以实现人的文明存在的主观成熟,但无法替代与发现终极客观本体相关的人的文明的客观成熟,因为人的文明的客观成熟的标准以人的物种永生为标准,其难度远大于人的主观成熟的终极自圆其说标准。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发现,能提出本体论命题的西方文明之所以既不能发现终极本体,又不能建构终极本体论,那是因为他们的理论创新思路依然不能主动摆脱与古希腊自然哲学产生相关的坐井观天认知视角的狭隘,其中的逻辑内因就在于《逻辑学》的最终形成,在畸形地放大了形式逻辑有限的辩证能力的同时,片面迎合了非终极主观成熟的人的一致性下意识错觉。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发现,只要不能终极主观成熟于可常识化普及的终极自圆其说,任何人都只能盲目相信人的意识人生有直观与直觉的感知能力,因为此前的所有理论都未确证逻辑具有与空间一样的多维结构,因此旧哲学定义形式逻辑呈线形结构,辩证法当中隐含的辩证逻辑呈螺旋结构,但其实,只要通过终极本体论的正本清源作用发现形式逻辑只是辩证逻辑的局部,任何人都不难常识化理解,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之间的关系,就像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道对理的宏观指导,是跨越不同认知维度的,因此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判定,不但逻辑具有多维结构,而且中国传统理认知与西方文明的逻辑认知之间具有异名同出的一致性。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同时发现,正因为逻辑具有多维结构,所以局限文明条件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演绎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物万物”这种朦胧的准终极本体论思想,西方哲学才能建构起不能自圆其说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由此可见,作为辩证逻辑的局部,形式逻辑的辩证能力有限,实证能力当然就一定不足,于是身处文明局限中的人,既没实现主观思想自由,又没实现客观物理自由,所以在不知道人从产生开始,就在通过主观能动性所内涵的可终极自圆其说的终极革命能力下意识地谋求人的终极自由,而这种下意识的本质不是人的神经意识现象的本体论命题,而是在缺乏终极本体论局限下的非终极性认识论命题,它的实际作用机理是本质上与自我意识相关的显意识积极性对潜意识消极性的自我压制努力。如果显意识积极性是与清晰的自我意识相关的显意识理性,那么潜意识消极性是什么呢?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认为,是所有有机生命从原始细胞膜继承而来的感性感知能力与潜在理性的集合,也就是随着有机生命的进化,高等生物以原始细胞膜所框定的内环境为基础,陆续进化出由神经系统所主导的复杂生命机理,它的本质特征就是任何感性感知都内涵明确的潜在理性,然后由广泛的潜在理性共同汇合成潜意识理性。正因为只是潜在理性汇合而成的潜意识理性,所以整个生物界都下意识地进化于与基因突变相关的物质化合作用,这是有机生命的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一致性源头,当然也是主客观一致性的源头,只不过只有人的自我意识诞生后,才能通过反向感知形成形而上学认知,然后利用人的有无限革命性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形而下学手段将这些不脱离一致性的差异性认知区分开来,于是就有了不断膨胀的人类思想体系。综上,只有明确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存在有明确的主客观一致性,然后通过人的存在有明确的主客观一致性进一步明确存在有明确的主客观区分,哲学本体论才能具备可终极自圆其说的正确逻辑认知起点,终极哲学的常识化建构才能看到希望。希望这是我曾经说服不了的那些人接受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的起点,而我此前之所以不能直接说服他们,就是因为通过高超的辩证思维,我能预见哲学即将因为终极自圆其说而封闭曾经的开放性的历史必然,但这并不等于我的形而下学哲学语境的贯通,所以只能继续絮絮叨叨地通过哲学基础概念之间矛盾的自我调和而继续开展我一贯坚定的理论创新,直到通过一致性理论体系让我的哲学语境彻底贯通为止。这就是我的作品只能通观,不能断章取义地看的原因所在,因为我的任何一个作品的形成,都是由一个念头开始,通过多次基于强行终极自圆其说的追求修改而来,所以通常都是还未写到结尾,就因为新的灵感产生而不得不从头修改,以增强相关语境的自圆其说水平,这就是对本具终极自圆其说能力的语言学的循序渐进诱变过程。这样诱变的灵感多了,就需要我对它们之间的内在冲突进行自我调和,如此一来,不但我的自圆其说水平得以循序渐进地提升,而且我的理论架构也因此而得以按部就班地拓展,所以只要有了常识化视角和强制性的终极自圆其说追求,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的创作就不会缺少灵感,包括我与网友之间的尖锐思想冲突,最后都变成了自我可控的有意为之,可惜他们却根本不会参考我的形而上学追求提升自己的自圆其说水平,这就是与哲学理论创新难直接相关的集体惰性使难,与显意识理论性难以克服潜意识感性所内涵的消极性直接相关。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认为,即便将来社会整体层面的哲学常识化转向成功,人类已然实现终极主观和谐于天下大同,人的生命依然必须整体呈现下意识状态,这是有机生命源自自然进化的主客观一致性所决定的必然,通过哲学实现主观成熟的人,只不过是能够自主克服一切感性人生的消极性而已,是谓自主实现了终极理性。至此不难常识化发现,人类的一切旧思想之所以不能终极自圆其说,就是因为这些思想的创造者根本未能正确认识人性。自此,从爱因斯坦所谓提出问题就相当于解决大半问题的角度,辩证分析能力足够强的人就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参照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开启个体人生的哲学常识化转向,不但事关个体人生的终极主观成熟,而且事关人的文明的整体更快主观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