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杰出儿童们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首先祝大儿童们节日快乐,因为我知道,爱好春秋历史的人不会是真正的儿童,只会是三十岁以上的大儿童们。
说到儿童节,老树想到一个问题,古代的孩子很可能比现代要早熟一些,当我们的孩子们正在被大人们教着做这个做那个时,古代的孩子们已经在教大人们做这个做那个了。当然了,那也只限于一些智商情商很高的杰出孩子们。今天就讲讲其中三个杰出的先秦儿童。
范宣子
公元前575年农历6月末,这天也叫“晦日”,意思是天上没有月亮。丧心病狂的楚国军队竟然利用这一个兵家十分忌讳的日子悄悄地逼近了晋军营寨,布好了战阵。晋国人完全蒙在了鼓里。
第二天天一亮,当晋国人发现楚人已经在自己眼皮底下,而自己连布阵的地方都没有了时,全军一片惊慌。
生死存亡之际,主帅栾书、将军郤至等人吵得不可开交。栾书认为当前既然我军无法布阵,不妨以不变应万变,等援军到来再说。而郤至则认为应该想办法速战速决。栾书反问道:“怎么布阵?”郤至一时语塞。
正在此时,从营帐外跑进来一名儿童,气喘吁吁地对这些元帅将军们说:“叔叔们,你们把水井填平,把土灶铲平(塞井夷灶),这样不就可以空出地方来布阵了吗?”
这名儿童名叫范匄(范宣子),是中军副帅范文子的儿子。范匄提出的“塞井夷灶”到今天已经变成了一个成语,意思是布好战阵,决心战斗。
范宣子的父亲范文子本就极力反对这场战争,现在听儿子这么一说,气得满地追打范宣子。
权衡利弊,晋国人最终并未消极等待鲁卫援军,而是采用了范宣子的“塞井夷灶”策略,打胜了这场著名的“鄢陵之战”。
这位神童范宣子后来一直做到了晋国正卿,为晋国恢复霸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甘罗
秦始皇尚未统一六国时,甘罗在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跑腿。当时只有12岁的甘罗办了一件足以让大人刮目相看的大事。
当时吕不韦准备派张唐到燕国做相国,以联合燕国进攻赵国。但张唐以前曾得罪过赵国,而到燕国去必定要经过赵国,他怕被赵国人杀害,不肯前往。吕不韦很恼火,但又说不服张唐。
甘罗得知此事,就对吕不韦说:“我能说服张唐!”
吕不韦刚在气头上,喊道:“你给我滚!我都说不动张唐,就你一个黄毛孩子能说服他?一边凉快去吧!”
甘罗道:“当年项橐(tuó)只有7岁,孔子已经把他当成老师请教问题了,现在我都已经12岁大了,又怎么知道我一定不行呢?您先让我去试试吧!”
吕不韦觉得刚才自己确实有些失态,于是安慰了甘罗几句,让甘罗去劝张唐。
甘罗只问了张唐三句话,让张唐心悦诚服地自愿前往燕国。
第一句:“你的才能与武安君白起比怎么样啊?”
我们知道白起这个人打仗是很厉害的,而且还动不动就砍人头,活埋,比如长平之战中他就活埋了40万赵军。诸侯国听到白起的名字无不惊慌失措。
张唐说,我当然不如白起啊。
第二句:“那范雎(jū)与吕不韦比哪个权势更大啊?”
范雎曾任秦国相。正是由于范雎的存在,秦昭王才勇于废除垂帘听政的宣太后,让自己真正当上了一言九鼎的秦王;也正是由于范雎的存在,秦国远交近攻,攻城略地,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吕不韦与范雎相比就更进一步,他与秦始皇的关系就好比管仲与齐桓公的关系,没有吕不韦相助就根本没有秦始皇的功业,更别说司马迁认为秦始皇嬴政实际上是吕不韦自己的儿子呢。
张唐摇摇头道:“范雎的权势与吕不韦无法比。”
第三句:“当年范雎要攻打赵国,但白起阻拦他,结果白起就被范雎杀了。现在权势比范雎大的吕不韦亲自请你出任燕相而你不肯,我不知道才能比不上白起的你以后下场会怎么样呢?”
甘罗的一番话真的把张唐吓得惊惶失措,连连说道:“我去我去,我去还不行吗?”
甘罗接着自告奋勇出使赵国,说服赵国国君联合秦国共同攻打燕国,条件是割五座城给秦国。听了甘罗一番说词,赵国国君真的割了五座城给秦国,然后赵国倚仗着秦国势力攻打燕国,打下30个城,秦国又白白得了11个。
至于张唐是否出任燕相已经变得毫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过小甘罗的一番舌辩,秦国白白得到了16座城。甘罗回到秦国,受到秦始皇的亲切接见,并封为秦国上卿。
但是老树不得不郑重提醒,甘罗其实并不值得当代孩子们学习。司马迁说甘罗是“战国之策士”,但甘罗“非笃行之君子”,意思是他为人并不怎样。甘罗的事迹在史书中也只此一件,后来无载,估计大概就是因人品不怎样而很早就被杀了。
晋悼公
要介绍的第三位是个重量级人物,因为他以14岁的年纪荣任晋国国君。他叫公孙周,也叫孙周。以下是孙周受命为晋君的过程(为以前所写之文)。
先秦三位杰出儿童(少年)的事迹至此介绍完毕。但我要说,不管是春秋还是战国,那些杰出孩子的事例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不宜作为当代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毕竟稚嫩的肩膀承载不了沉甸甸的责任。
老树观点: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知识培养才艺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其实是:做好一个人,做一个好人。这才是教育的本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