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引发的政治和生态问题

公元前586年夏,梁山崩塌。同年冬天,周天子去世。

有两点要说明。一、此梁山非彼梁山。这座梁山位于当时晋国首都绛城附近,黄河边上。二、梁山崩塌与周天子去世刚好在同一年,至于两者是否有某种关系,不得而知。

但是梁山崩塌却引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山崩掉下的石块太多,以致于黄河断流三日。

大概是由于黄河堵塞而造成了都城河道污染,也或许是其它原因,梁山山崩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585年,晋国国君晋景公和卿大夫们商量迁都之事。

当时能决定晋国命运的卿大夫人数众多,光是卿就多达12人。这是因为,几年前为了庆祝齐晋鞍之战的胜利,晋景公一高兴,就在原先上中下三军外又加了新上、新中和新下三军,于是就形成了六军的规模。六军的正副领导人有12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2个领导班子中,荀氏家族有3人,占四分之一的权重。分别是:中军佐荀首、上军将荀庚、新下军将荀骓。其中荀首与荀庚分别是前任元帅荀林父之弟、之子,而荀骓也是他们的远亲。可想而知,荀氏势力该有多大了。

商量的结果,多数卿大夫都说,“必居旬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盐,国利君乐,不可失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劝说晋景公迁都到荀瑕氏的封地,说那边土地肥沃,而且盐很多,如果迁到那里的话,对于国家和君主都是一件大好事,而且要赶快啊!

晋景公作为一国之君,岂会听不出这话中的玄机,荀瑕氏之地虽有两个大族,然而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却只有荀氏一族啊!他也不说什么,就向卿大夫们深深一揖,退到后宫去了。

就在众大夫们都认为迁到荀瑕氏封地已成定局时,新任的新中军元帅韩厥跟在晋景公后面,向他说了一番话,使得晋景公大为赞赏。

这个韩厥我们已经在《鞍之战》中见识过了,当时他作为行军司马,公正执法,硬是不给亲手提拔他的元帅一点面子,将违法的元帅亲兵给斩了。

晋景公深知这位韩厥乃是个公正忠直之人,就问他:“他们都说要迁到荀瑕氏封地,你看怎么样?”

韩厥说:“不可以!据我所知,荀瑕氏之地虽然靠近盐地,但根本不像他们说的土地肥沃,而是土薄水浅,一旦有污染物积聚,很不容易消散。污染物一多,对百姓生活就造成影响,生活有了影响心里就会忧愁,越忧愁身体就越差,这种情况下特别容易生风湿性脚肿的毛病。

不如迁到到新田(今山西侯马),那里土厚水深,污染物容易消散,而且即使有了污染物,汾河和浍河的水也会将它们带走,所以住在那里不太会生病。而且据我所知,新田百姓历来顺从王化,听从教导,如果您将国都迁到那里去,子孙十代都会从中受到好处啊!

他们说荀瑕氏封地靠近盐地,这当然是事实。但是,盐地是国家财产,国都如果迁到那里,那些贵族和百姓们难道不会产生贪念?时间一长,他们肯定要对盐地巧取豪夺,官民争利,对国家难道是一件好事吗?”

韩厥一番话,把迁都荀瑕氏封地和新田两个地方的利弊讲深讲透了,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在讲话中没有针对任何人,但是言下之意已经很明确,那些赞成迁都荀瑕氏地的人无非是出于私意而已,根本没考虑国家的长远政策。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韩厥首次提出了健康与生态环保的理念,大概可以算得上中国环保第一人了吧!

晋景公很高兴,所以置多数卿大夫的意见于不顾,只听取了韩厥一个人的话,当年四月十三日,将国都从绛城迁到了新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