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很少请吃年猪肉,与人品和好客度无关,原因就这1个
回想过去的农村,这几天最快乐的日子,无疑就是东家进西家出的吃“袍哥汤”,因为那时候的农村,杀猪过年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请吃“袍哥汤”是少不了的仪式,要是谁家不宰杀一头或两头年猪,只能说明该户人家不理事、懒惰;可是现在,家家户户杀年猪的现象已经看不到了,不杀年猪也不再是被耻笑、讥讽的话题,没杀年猪就没有“袍哥汤”可吃,想想就觉得遗憾啊!但没有吃到“袍哥汤”,并不代表农村就没有杀年猪,只不过如今的农村,杀猪过年的现象确实没有过去普遍了。
我的理解是:与纵向比,现在杀年猪的农户确实远没有过去那样多了;但与横向比,农村宰杀年猪的场景还是可以看到的。那为何随着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杀猪过年的习俗反而减少了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过去的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低,但因为一是可以通过向食品站出售生猪换来一定的“盐巴钱”;二是为了满足农村家庭一年内的肉食和猪油需要,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想方设法喂养2~5头猪。除了出售生猪以外,至少都会留一头以上待年底进行宰杀,制作成腌肉或腊肉供全家人一年的肉食需要。
那时候的农村,售卖新鲜猪肉的现象极为少见,农村人平时要想吃到新鲜的猪肉,只能去集镇上的食品站购买,还得是遇到食品站正在杀猪,否则是没有其他渠道买到新鲜猪肉的。所以如果谁家没有宰杀年猪、家里没有腊肉或腌肉备存,那该户人家平时的生活里,就很难看到有猪肉了,就连吃猪油,也是非常奢侈的想法。
这也是生活所迫吧,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又是属于一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农村人也只能顺应时代的背景,再苦、再累、再穷也必须得养猪,我记得那时候不仅每户农村人要养猪,就连生活在农村的非农户口,也会想方设法养上几头猪,否则日子是真的不好过。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我们的市场早已转型为市场经济,基本上所有的商品都不再是计划供应,而是按需供应,只要你有钱、只要你喜欢,就能随时随地买到你喜好的东西。猪肉的供应也是这样,不仅在城市的农贸市场里天天都有卖,就是农村的集市,甚至是村子里,也随时都有售卖猪肉的商家存在;
同时打工经济的兴起,也让很多的农村人转变了思维、改变了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挣钱,有效增加了农村人的经济收入,提升了农村人的生活水平。很多农户不再需要通过养猪来换取“盐巴钱”了,而且留守在家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们,也没有多少精力再去养猪,所以农村养猪的农户就大为减少;
还有就是随着我们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成功转型,国家富强了,人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社会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问题就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有的专家认为农村零散养猪,会污染环境,于是一些地区就开始限制农村的零散养猪,这也迫使一些想养猪的农村人,不得不放弃养猪的打算。
在以上各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如今农村的养猪户,就比过去大为减少,很多农户猪圈已经空了多年,甚至还有的农户把猪圈拆了,改做他用。所以近年来,农村很多家庭无猪可杀,杀猪过年的现象自然就没有过去那样普遍了。不过现在的社会就是好,农村人不杀年猪,并不等于农村人就没有猪肉吃,一年到头、随时随地,他们都能吃到新鲜的肥猪肉,因为市场供应随时都是跟上的,只要有钱,吃肉就不是难事!
现在的农村,大家对于养猪的欲望渐渐淡泊了,圈里的猪少了,杀年猪的现象也就比过去少了,常吃“袍哥汤”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了,所以不是我的人品变差了,而是很多农村家庭锅中无肉,也就不整“袍哥汤”了。
大家觉得是这样的吗?今年你家杀年猪不?谁愿请我去吃“袍哥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