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与时俱进的艺术担当人王明霞

王明霞87年出生在蓟州的丹青世家,自幼受祖父熏陶学习书法绘画,现在墨艺轩教学国画的同时在天津美院高研班进修,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积累,让她在边进修边教学的条件下,对国画的理解与技法有了自己的感悟。

王明霞内营丘壑,外师造化在写生地点的选择上另辟蹊径,追慕先贤,也以蓟县为写生基地,常年深入五行八陉,力求探寻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她的作品画面气势逼人,墨色凝重、浑厚,层次丰富,极富美感,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并非像是一般女孩子的细腻风格。她采用蓟县的山石结构为写生素材,是燕山山脉裸石质山崖的自然演绎。燕山山脉脉络的分明、巍峨、耸峙、连绵与山石坚凝、风骨峭拔成就了王明霞的山水画风格和成熟技法。在笔墨运用上他将干、湿、浓、淡的笔触以不同形式的点、线、面排列组合,以笔为骨,以墨丰筋,达到文采自然的效果。

观其作品让我们感悟到她将其感观、意念都融于画境中,使人沉浸,也使人畅想,甚至使人有一种游历其中的幻觉。王明霞正是以搜尽奇峰的数年跋山涉水,勤奋写生的经历、阅历,厚积薄发,化实景为意境,将大自然出神入化的灵动把握拿捏到精准,通过点与线、墨与色、开张与收敛将千岩万壑、无尽河山尽显于画幅之上,形成她自成一家的全景山水画卷。其峰峦、绝壁、峡谷、巨石,或雄浑博大,或险峰奇绝,或清秀典雅,或幽深静谧,其溪流、瀑布、浅滩或波澜壮阔,或蜿蜒涓涓,或飞流急湍,或惊涛拍岸,充斥并扩散着山临水而活,水靠山而幽的意境,其树木、花草、苔藓疏密相间映衬极致,其烟云、水雾浑融飘渺,幻化多变,整体画境无不彰显着天人合一的境界。

她潜心读书以升华品格与境界,观古今画作以明传统与创新之源流,览名山大川以澄怀悟道。她在边进修边教学的条件下,对国画的理解与技法有了自己的感悟。在采访中她浅谈了她教学的几点感悟,自然规律的研究,她和我谈了对山、水、树、石、建筑、舟车、烟云、流水等塑性与空间的把握和认知。

      通过进修于天津市美术学院国画高研班师从霍春阳、贾广健、贾宝珉、申世辉、吴玉亮、陈福春、李志强、陆福林、路洪明、何延喆等多位老师,对“传统、生活、创作三位一体”的学习、临摹、写生、创作,对笔、墨、纸、水、色等性能的了解和掌握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索。

自古用笔讲“笔意”、“笔理”、“笔法”、“笔趣”,“意”即主观感情、认识,“理”即客观规律,“意”与“理”结合即产生“法”和“趣”,“法”是主客观辩证统一的产物。李苦禅说:“画至书为高度,书至画为极则。”好的中国画,合起来看,笔笔都是形象,拆开来看笔笔都是书法,这也就是“见笔而又无笔痕”的原理所在。实际上是用笔合于自然规律,使人看了之后,感受到的是形象而忘记了是用笔的笔痕,用笔和用墨是分不开的,所以称为“笔墨”。明代莫是龙在《画说》中提出:“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

王明霞绘画艺术,风格独特,质朴而厚,方峻严整,不以小巧胜、而凭气势出,既有坚实、丰富、传统的功底,又吸收融合了西画美学艺术,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做为中国画艺术的传承者,王明霞肩负着传承和与时俱进的艺术担当。以传统为基,紧随时代,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有所侧重不同程度的研求。尤重传统笔墨技巧,随时代的嬗变演化,哪怕她认为适宜于自己的丁点闪光处,也紧紧抓住不放,究其所以,且极尽兼融于已。细品深究她的作品,不难觅出如是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