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
我书读的不多,也很少看国外作家的著作。
更不要提与我们有着民族仇恨的日本的文学,虽然日本文学的成就的确不容忽视。
川端康成的只翻过《伊豆的舞女》和《雪国》,前者还是因为山口百惠的缘故才有耐心读下去。
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渡边淳一……,我知道这些文学家们写过的某本书名,仅此而已。
还有被称之为“日本红楼梦”的《源氏物语》,草草翻完,说它是“日本金瓶梅”或者更合适一些。
大家聊天的时候都说爱村上春树,坦白说村上的书我一本也没能看完,包括《挪威的森林》。
也许是文学素养不够,又或者没有深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思想,细细想来,有点惭愧。
东野圭吾的书算是读的多一些的,虽然也只有寥寥三本。
《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秘密》。
以上三部书的影响力自不必说,仅《白夜行》就翻拍了无数次。
《嫌疑人》是侦探“伽利略”故事的延续,福田雅治饰演的汤川学,头脑精明而外表英俊的大学物理学副教授,一时间成为众多女性粉丝追捧的男神。
《秘密》中广末凉子分饰妻子和女儿,仅能通过眼神和肢体来区分角色的不同,电影上映后,好评如潮。
每次读完东野圭吾的书,总会有些怅然若失或是战栗唏嘘。
人性中的恶毒、黑暗、自私、粗暴、虚伪通过文字被放大到十倍乃至百倍。
纵使明白推理小说必然会涉及到某些没有办法暴露在阳光下的罪恶,心情仍然久久难以平复。
某天,逛卓越亚马逊看到《解忧杂货店》,立即跟风买了一本。
收到之后没有看的欲望,随手放在书柜里一年多才偶然翻开。
故事并不复杂,我静静的坐了一下午,一口气读完了它。
店主浪矢雄治开了一间小小的杂货铺,有一天发现有小孩子在墙上诉说他们的烦恼,雄治乐呵呵的做了解答。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把烦恼写在信件中向杂货店投递咨询,而总能得到来自店主真诚的建议和解答。于是,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第一章 回答在牛奶箱里
第二章 深夜的口琴声
第三章 在思域车上等到天亮
第四章 听着披头士默祷
第五章 来自天上的祈祷
每一章都有一个独立的主人公,但与前文又没有脱离联系。
仅从烦恼的咨询者而言,最让人感动的应该是第二章的主人公,鱼店音乐人。
松冈克郎是音乐爱好者,梦想着能成为一名专业歌手。
为了梦想,他从大学退学,逃离家乡,疏远父母,不愿意传承祖业——一家小小的鱼店。
因为祖母去世的缘故,他又回到老家小镇。
听到了父亲为了他的梦想和亲属们争吵,包容他的任性;
看到了父亲愧于祖业无继而向祖母的灵柩和家传菜刀喃喃致歉,支持他的选择;
双亲逐渐老去,无人供养。鱼店日益衰落,红火不再。
克郎在现实与梦想中挣扎犹豫,最终,通过与奇妙的杂货店通信,他还是遵从了内心的真正意愿。
若干年后,他依然默默无闻,很多时间他用来为儿童福利院演出,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感到非常满足。
在为“丸光园”福利院演出的时候,他从大火中救出患有自闭症的少年,而自己被全身严重烧伤,医治无效死亡。
少年的姐姐水原芹长大后成为天才女歌手,在每次演唱会结束时都会唱起一首歌《重生》,而这首歌的作者名字叫做松冈克郎。
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置疑,这明明是一本鸡汤励志小说,即使有些时光交错纵横的小把戏,也很难把它强加进推理小说的行列。
全书读完,终于明白。
所有向“浪矢杂货铺”倾诉烦恼的主人公都与福利院“丸光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浪矢雄治和“丸光园”的创始人皆月晓子是一对因为家庭阻挠而没能并肩同行的恋人。
雄治与妻子相亲结婚,并无爱情产生。
晓子则将毕生精力倾注在“丸光园”,一生未嫁。
这是一部温暖的著作。
也是最不像推理小说的一本推理小说。
也许它没有东野以往的小说那么尖锐犀利,拷问人性。
扪心自问,如果你是杂货铺店主,会郑重其事的思考、斟酌,甚至彻夜不眠,只是为了给咨询者一个趋近于他们内心真实想法的回答吗?
雄治在回复各种困惑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而咨询者在雄治真诚的回答和建议中也找到了自己需要面对的抉择和现实。
最后,时间巧妙的设置了一个局。
雄治接到小偷三人组无意中放进信箱的一张白纸,他并没有因为是一张白纸而漠然置之,而是认真的告诉寄出这张白纸的收信人:
“如果把来找我咨询的人比喻成迷途的羔羊,通常他们手上都有地图,却没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
但我相信你不属于这两种情况。你的地图是一张白纸,所以即使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
地图是一张白纸,这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
可是换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的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可能。这可是很棒的事情啊。”
我们都会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为了生存,为了名利,为了爱情,为了更多自己想要的而进行痛苦纠结的抉择。
无论结果是怎么样,都把它当作是一张白纸来涂抹内心的颜色吧,只有你自己才会在意上面的画属于精致还是粗犷,属于水彩还是油墨。
别人是没工夫来端详你的,因为,他们都在专心看顾着自己的方向。
如今回顾写作过程,我发现自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我希望读者能在掩卷时喃喃自语: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
——东野圭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