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2017年第121期(总225期)骄子俊彦 张廷休与国立贵州大学校训、校歌及学报发刊辞

张廷休与国立贵州大学校训、校歌及学报发刊辞

——丁武光

在贵州大学的百年校史中,民国三十一年(1942)五月国立贵州大学的成立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第一任校长张廷休先生是安顺人,他在任七年(1942—1949),贵大从最初的农工学院农、林、经、土木、矿冶、机电等六个专业,扩展至五院十五系,增设了文理、法商两院及中文、外语、史社、数理、化学、政经、法律等系,另设文科研究所、机电专修科,形成贵州较完备的高等教育综合体系。

张廷休先生像

先生字梓铭,回族,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于安顺。自幼家贫,勤奋好学,先后就读于贵州安顺县立中学(今安顺一中)、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在山东济南中学执教,后考入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历史系,1924年毕业。1930年以后,任河南省政府秘书长,不久到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归国后先后任国民政府财政部专员、中央土地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秘书,蒙藏教育司高等教育司司长,1942年8月出任国立贵州大学校长。1949年贵州解放前夕,移居台湾,主持正中书局。先生于1961年11月逝世,终年65岁。其主要著作有《欧洲大学起源考》《近代革命史概要》《贵州文化之开拓》《论为学与从政》等。

张廷休先生组建国立贵州大学时,正是抗日战争艰难时期,培养“抗建”人才为其旨要。先生返黔,深知开启本土高等教育的艰难,在此之前贵州高等教育自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贵山书院为校址创设贵州大学堂以来,几起几落,历尽坎坷与曲折。大学的重组,将意味着一种新的尝试。先生留欧时对西方教育有很深的研究,他认为必须以新的理念办大学,独立的思想是大学的灵魂。由他亲自制定的校训、校歌和为学报撰写的发刊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张先生的教育思想。

先说校训,仅四字:坚毅笃实。

张廷休先生题国立贵州大学校训

如此简明的校训,其内涵则十分丰富。所谓“坚”,寓刚健自强、坚韧果敢之意。《荀子·法行》有“坚刚而不屈”,《论语·泰伯》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其意在做人求知有气节,有毅力韧性,坚定不移,持之以衡,自强不息。

“笃实”出于《周易·大畜》:“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笃”,作厚实、真诚、纯一解。与此相联的有“笃行”、“笃志”等,即坚守志向,专于心,矢于行。“实”指充实厚重,亦可作有丰富的知识积蓄和厚实的学问讲。“笃实”,从做人来讲,要忠厚老实,要真诚,讲信用;从求知来讲,要脚踏实地,广泛积累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并学以致用。从做事来讲,要求真务实,励志笃行。

“坚毅笃实”四字校训所表达的办学宗旨,不仅言简意赅,易于传记,而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涵盖了教育理念、科学精神和品格修养,体现了办学的理想追求。既符合当时的时代精神,又具有现实意义。

民国三十五年国立贵州大学校长张廷休签发的毕业证书 图片来源网络

再来看看由张廷休先生所作的校歌歌词:

学府起黔中,正神州鼎沸,海峤云红。

既披荆斩棘,水鲜藻馥,此地贮潜龙。

坚毅笃实,吾校之风。

拨乱世反之正,来吾道夫先锋。

登麟山眺望旭日方东,看花溪银浪沾润无穷。

歌词开篇应时起势,道出黔中大地之上,正迎来一个新的时期,在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史之后,一座新型学府应时而起,它面对的不再是僻省闭塞的自我营建,而是大中华不可缺少的海天伟业。而青年学子正是社会的希望,任重道远。未来之路,仍然会荆棘塞途。“潜龙”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在这片尚待振兴的土地上,水鲜藻馥,一代英才将蓄势待发,龙行千里。

往下,歌词将校训“坚毅笃实”这一学校的根本宗旨彰显其中,首先在于告诫青年学子要通过个人修身与社会实践,自立立人,只有通过“知”与“行”两个方面的不懈努力,才能在人生境界与学问知识上真正有所成就。“拨乱世反之正,来吾道夫先锋”,在此民族危难之际,青年学子要担当道义,进德修业,胸怀天下,存报国为民之志,在不远的将来,为国家民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末句“登麟山眺望旭日方东,看花溪银浪沾润无穷”,意思是登上麟山,极目远眺,一轮红日正从东方冉冉升起,照耀着大地。学府的建立如眼下流淌的花溪之水,对这片土地沾润无穷,以此象征永久的生命力。人与自然,形成广阔的空间,由此而拓展开去,显得真切而动人。

张廷休校长提出的校训“坚毅笃实”和所作的校歌歌词,曾经激励过一代青年学生追求真理、奋发进取,担负起振兴贵州的时代重任。2006年贵州大学确立的新校训“明德至善 博学笃行”,和60余年前张先生确立的国立贵州大学校训“坚毅笃实”有着清晰的传承关系。贵州大学校歌,仍以张廷休先生原词改编,今天正以更大的气势唱响花溪河畔。

贵州大学老校区航拍图 朱华 摄

除此之外,张廷休先生1946年为《贵州大学学报》撰写的发刊辞 (见于民国《贵州文献季刊》第五期) ,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教肓理念和思想。全文如下:

本大学学报编纂委员会既辑第一期学报(文史专刊),索余一言以发之。

余惟一国学术人才之兴,盖必得其时、其具、其人,然后蔚然而成风。会汉之学,昌于武帝,唐之文,育于玄宗,待其时也;汉初诸儒集于齐鲁,英美俊才多起于剑桥、哈佛,有其具也;两宋学派衍于二程,近世哲学源于康德,近其人也。一方之学术人才亦然,三者合,然后兴。

盖上世俊杰,萃于河域。东晋以来,发于长江以南。有清之初,学术莫茂于苏皖,以被于浙赣。嘉道而后,文武钟于三湘,而邮乎蜀粤。其驰张起伏,如岁之有丰歉无定。再者贵州之建省虽后于他方,不可谓不久,先达宦游斯土者,虽视他方为减,亦不可谓不多。其贤士之超然显名者,若尹道真之为许慎高弟,孙淮海之为阳明后学,桐野子尹以诗于子缌,莼斋以学兴中州人士相唱和,又不压于他方也。然终以三者未合,其才寥寥然,不获如齐鲁苏皖蔚起而成风。

会民国肇造南北大学朋兴,而贵州犹以偏隅不设,志学之士往往孑身负笈求师万里之外。及御倭之役,学者车辙交错于吾黔,乃以三十一年创立贵州大学后,四年始以学报与海内通声气。盖三者之相合,其艰如此。嗟吾黔之学子,可不爱重而蕃勉之耶。

抑吾又闻之,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规矩云者,所以端其始而终不越焉者也。夫教授之言如表,学子之言,其影也。表正则影直;教授之文如花,学子之文则实。花茂则实蕃。斯编诸作,纵不逮古人几,乎正且茂矣。法理工商诸学继此而刊者,又必以正且茂为鹄也。

吾贵州大学之士,既欣逢夫三者之合,又幸接乎正且茂以端其始。当中原多故之日,独能师弟从容,讲贯而服行之,一二十年之后,其必有直且蕃不越乎规矩者,起俾吾西南学术,庶几昔日齐鲁苏皖之隆也乎,余日望之矣。

民国三十五年八月

这篇发刊辞,代表一个时代的教育理念,在贵州教育发展的历史上应具有一定的地位。张先生纵论古今,客观分析了黔省近代兴学的艰难,论述了学术与学术人才和区域环境的关系,提出“余惟一国学术人才之兴,盖必得其时、其具、其人”的观点。其论点的引入,既沿汉唐宋明理学传统,又引进近世英美剑桥、哈佛人才勃起之源,他认为一方学术人才之兴,蔚然而成风,必须“三者合,然后兴”。

往下,先生综述了贵州建省以来的历史,虽出现郑子尹、黎庶昌等一流人才,“然终以三者未合,其才寥寥然”。进入民国时期,推行新式教育,南北大学朋兴,而贵州则偏隅一地,长期无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志学之士往往孑身负笈求师万里之外”。抗战爆发为贵州带来了机遇,学者车辙交错于黔省,民国三十一年贵大终得其时而创立,四年后创学报与海内通声气。可见三者之相合,其艰如此。由此,先生阐述了其时、其具、其人三者相合的内涵,告诫诸学子,珍视所得,励志精进。

先生深知办大学是培养当代人才的途径,进一步提出办好大学的首要在“人”,由此确立教与学的关系。教授之言如表,学子之言如其影;教授之文如花,学子之文则实。表正则影直,花茂则实蕃。学者亦必以此为“规矩”,“端其始而终不越”,唯“正”且“茂”不越乎规矩,一二十年之后,贵州大学方能起俾西南学术,侪身中华。先生的这些办学思想,是当时对传统理念的一次创新,不仅着眼贵大办学之初,哪怕到今天仍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张廷休先生早年从安顺走出,1949年移居台湾,数十年人世沧桑,今乡人难闻其详,今见此文,或可感知先生一二。

贵州大学老校区航拍图 朱华 摄

· 作者简介

丁武光: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副会长、《红楼》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安顺市黔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屯堡文化学会副会长、安顺市作协顾问、市收藏家协会顾问、市蜡染协会顾问、安顺市政府督学等。

· 朗诵者简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