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学习应该是探索和创造,而不是膜拜大师和背诵经典!
发现个现象,学中医的朋友里面,很多人是对历史上的大师是顶礼膜拜,对大师们的经典著作是俯首帖耳,容不得别人有半点质疑,而且这类人学习大师的经典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
说心里话,我认为这类人是在侮辱那些大师,大师之所以是大师,一定是具有开拓未知的勇气和探索精神,他们之所以能留下传诵千古的经典,是大师们确实发现了“真理”,但是大师们发现的“真理”未必就是全部的真理。
我相信每一个喜欢思考的朋友都有这种感觉:就是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随着学习思考的不断深入,会感觉到自己的认识是在螺旋式变化的,之前认为对的知识,放在一个更大的框架下审视可能就是错的。那么中医也不例外,历史上的大师们在探索人体的秘密时也是类似的过程。
之前看李小龙的书,其中一段话令我印象颇深:一种招式的创始人可能接触到部分真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随着创始人的离世,他的主张、意向和套路,被他的徒弟及追随者转化成法则。教义被创立,强制性的仪式被设定,理念被制定,最后体制被确立。那些一开始在创始人那里还不太确定的招式,现在却被固定下来而成为确定的知识,按逻辑顺序被组织和分类的反应,应对各种各样情况的灵丹妙药。如此一来,有着善良意愿的徒子徒孙不仅将这些流传下来的知识奉上神坛,也让他成为埋葬创始人智慧的坟墓。
我们把上面这段话迁移到中医,历史上的张仲景、刘完素、缪希雍、吴又可、唐荣川……是不是也应该这么想的,他们希望后人整天医圣啊,经典啊,大师啊……这么称呼他们吗?他在写著书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有很多尚未思考清楚的问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