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彝族祭龙习俗-首届布摩文化论文集
晏朝辉:金沙彝族祭龙习俗-首届布摩文化论文集
2014-12-8 15:26|发布者: 苏月飞阳| 查看:48| 评论:0|原作者: 晏朝辉|来自: 中国彝族网
摘要: 金沙彝族祭龙习俗 晏朝辉(贵州金沙) 彝族祭龙节(编者配图) “祭龙”是彝族人民在家中举行的祭祀活动,是祈求福禄的一种古老习俗。祭龙有的又称之为“祭福禄”;所以,《祭龙经》、《安龙经》又说成...
金沙彝族祭龙习俗 晏朝辉(贵州金沙) |
彝族祭龙节(编者配图)
“祭龙”是彝族人民在家中举行的祭祀活动,是祈求福禄的一种古老习俗。祭龙有的又称之为“祭福禄”;所以,《祭龙经》、《安龙经》又说成《祭福禄经》、《安福禄经》。中华民族都是崇拜龙的民族,彝族也不例外。彝族先民把龙称之为福禄之神,认为得到福禄神的保佑,就能子孙昌盛,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五谷丰登,衣食充足,六畜兴旺等。所以每逢家人身体有疾病或家内人口不顺的时候,就许愿给龙神。择定吉日,就可以举行祭龙神的活动仪式了。
龙神是安位在楼上沿墙边上,禁止妇女和其他人去摸或移动,否则会发生不吉利的事。
要举行祭龙神仪式,事先要去请“布摩”选择日期。然后,回来准备所需要的物品。即:肥猪一头,雌雄鸡各一只,耳镯一对,桴棪木叉若干,茅草若干,椆木(椆木又叫岩青,叶似柳叶,生于岩石间的一种常青树,彝语叫实舍)枝叶若干。两棵柏香幼苗,连根带泥保护好,升斗,五谷盐茶;还要请一个表亲弟兄来陪布摩,请一个屠户和几个帮忙弟兄。
到了吉日,主人亲自去把布摩接到家里来。回来后布摩当天就把桴棪木叉削去皮整理好长短,选好椆木枝。然后,抬泥土到堂屋的右边墙脚,上下堆成长方形(长度约1.6米左右)。泥土堆好后,“布摩”就安插坛位。要把它分作上下两个坛位,每个坛位插三排桴棪叉。每排三对,均用白色。每对桴棪叉后面插一根椆木枝,再用一小把茅草把前后之间隔离开来。上下两坛均同样安插。然后两坛的坛门前各插两根稍高一点的桴棪叉,又在叉上各放一根没有叉的“梁”。坛中安插用桴棪木做成的龙神位,另插两根桴棪木棒,上挂高粱、小米、苞谷、稻谷等五谷杂粮。还有升斗,上放一碗应卦米。另放一碗水,水中放耳镯,应卦米上放利市钱。但是这种活动中的利市钱不能收取,主家若要拿利市钱给“布摩”或杀猪的屠户,只能在其它房间内悄悄地给他们。应卦米上放一盏“神灯”和酒杯等。准备工作做好后,让所有的人吃了晚饭后,再举行祭祀活动。
祭龙活动分为:杀猪祭龙、叫魂、除煞、接寿、开财门等几个阶段进行。
杀猪祭龙。首先,主人递酒,请“布摩”开坛,又请其表弟兄一人作陪。主人烧好香、烛、纸和神坛中的酒杯倒上酒后,就上楼去把龙神请下来,交给“布摩”。“布摩”打开来看,清扫干净,另用洁净白布包上生鸡蛋、大米、五谷杂粮、“帛纳娄”、木花等装在木箱子里,放在上面神坛之中。然后,“布摩”两只手各拿一支耳镯,口中念龙神的兴起和祭龙神给人们带来福禄财喜等祝福词语。念了后双手将两支耳镯同时丟入那碗水中。如果两支耳镯头尾不相对,就还要拿起来重念重丟,一直丟到两支耳镯头对头、尾对尾为止。
然后,在神坛前放一张杀猪凳,捉猪杀时头朝上,面朝神坛。在捉猪、杀猪的这段时间内,所有人等只准讲彝话。“布摩”和“尼补”各执一把椆树枝叶站于两边。猪杀死后,在地上放一把茅草,把猪放在茅草上摆放好。又捉一对雌雄鸡来杀在神坛前和猪头的前面摆好,这就叫“接猪头”。这样摆好后,主人递酒给“布摩”,“布摩”开始吟诵《献酒经》。献酒完毕后就开始吟诵《祭龙经》。
《祭龙经》主要讲述彝族先民用五谷造酒以祭祀龙神。书中说道:“样样领来作,娄是样样作,能是样样作,师是样样作。用五谷造酒,开始造成酒,拿到祭龙坛,拿来祭龙神。祭酒后水洁。”说道祭龙神的供饭时是这样说的:“禾苗从高天,逐渐降地上,遍地大发展。……高山撒种密,低地撒种稀。禾苗青而秀,成熟似铜黄。收割拦腰捆,场上谷成堆。糠秕簸扬净,舂熟成白米,供饭以水洁。”又说手中拿的椆树枝:“繁茂的椆树,生于高山上。树枝向九方,叶长遮了天,花开盖大地。一支主人折,献在祭龙坛,师我手中拿。我是白鹤仙,不学都会唱。我是青雁神,不学都会讲。”又讲向龙神还愿的根源:“水源从东起,绕流又转西。云开红日现,雾散夜月明。供奉祖宗灵,祭祀龙神灵。不说龙根源,祭龙根不明。龙生有根源,哎甫时兴龙,且舍时兴龙,龙生有根源。大帝策耿纪,派巧匠阿娄,用金锄银锄,寻莫果赫源。到宇宙四方,。大山不是山,大山是龙脉。山岭绵延现,山岭是龙脉。……金龙项上拿,转来到家中。插起青树枝,椎好马祭祀。椆树搭祭坛,包扎柱与架。洁碗注洁水,献上好绸帛。献上茶与盐,洁水变龙海。绸帛龙床帏,毛絮龙批毡。椒盐龙食粮。献食龙不饥,献水龙不渴。……祭祀龙之后,武与乍之官,糯与恒之官,布与默之官,佐洛举之官,七官立为君。如此住着呢,祭龙由此兴。”
由此段《祭龙经》中看来,在彝族六祖时代就已经兴起了祭龙习俗。但是,当时是用马作祭祀品,后来才逐渐改为用猪祭祀的。所以,彝族祭祀龙神的习俗是相当久远了。
在祭祀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安财魂粮魂”。其意思是给钱财和粮食安位,使主人钱粮长久安稳。五谷丰收,六畜兴旺,财源广进,人口平安。
《祭龙经》读完后,请帮忙弟兄把猪抬去烫整干净后,先把猪肩胛板骨取出。交给“布摩”挂在祭坛桴棪叉上。猪肉不能卖,不能送人。那一对“接猪头”的鸡也拿去打整干净,砍成块煮熟后抬来放在祭坛前,主人家自己一家人吃。不能请客人或者其他人来共同吃。
叫魂。在祭祀活动中要进行叫魂。“布摩”站在大门外,念《叫魂经》。念完后,就一个一个的叫着主家全家人的名字,叫他们的魂魄赶快回到他自己的身体里来。
除煞。除煞是解除这家人身上的邪祟和灾厄。这时,全家坐在一起。“布摩”用一根红线缠绕在他们的腰间,一边缠一边口头念祝福的词语。绕三圈后,又用剪刀把红线剪断。一边剪一边念剪除灾难,祛除病魔,驱除邪怪,使人吉祥如意,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家庭和顺等的词语。
接寿。接寿就是续接寿命的意思,“布摩”念《接寿经》。然后把“寿树”(即柏香树苗,祭坛两边各一棵)拿去栽植在灵房的两边。特别提醒,要把这两棵树苗栽植成活,否则不吉利。
开财门。最后是开财门仪式。“布摩”站在大门外,大声念开财门的这段经文:“主家这财门,天上取来的。左扇是银门,右扇是金门,尼能传下门;娄慕弥尼,寿与福之门;陡崆鲁尼,银与金之门;能沽鲁尼,丝与绸之门;慕宗峪底,粮与谷之门;吉门九十道,赤叩君来掌;吉门六十道,必益臣来掌;吉门三十道,实楚师来管;吉门一十道,样样吉利事,都来这一家;你这一家人,是彝人根本;这是尼的门,这是能的门;这门高又宽,主家把门开,吉门大大开。人来门就开,尼来门就开,能来门就开,財来门就开,粮来门就开;金来银来门就开,丝来绸来门就开;青枝吉千秋,如今到主家,样样大吉利。”进门后主人祭拜四方,在龙神坛前烧纸、烧香,最后“布摩”又为主人祈求福禄而念诵经文:“时至今日呢,师握主获吉。高山椆叶细,祭龙插椆枝,深谷杉叶秀,祭龙铺青杉。在那古时候,白龙长九角,君是龙根生,黑龙现八爪,臣是龙根生。黄龙花斑斑,师是龙根生;鹿角长九支,君施政福禄;熊蹄长八叉,臣行令福禄;豹尾摇摆摆,师祭祖福禄;白雁君福禄,青鸿臣福禄,黄鹰师福禄,人人有福禄。主人有良马,良马在厩中;主人有壮牛,壮牛在牛栏;主人有金银,金银堆满库;主人有贤子,其子有富贵。威荣永不差,福禄永不少。所说样样应,所谋事事成;福禄降临了,福禄似白鹤,纷纷绕绕来,赐给主人了。”
这时,祭龙活动就基本完成,但热闹的场面还在后头。“布摩”把龙神和猪肩胛板骨与耳镯装在一个背箩中,还要五谷杂粮等装入其中后交给主家,主家就请表兄弟把背箩背上楼,这个表亲背上背箩就开始爬楼梯。这时人们就上前拉住他,让他先喝两杯酒,才能上第二梯。如此每一梯都紧紧拉住不放,除非他喝了两杯酒才能向上爬一梯,这时热闹非常,劝的劝酒,喝的喝酒,笑声满屋。待背龙神的人上楼后,才能停止劝酒,主人亲自把龙神安位停当。下楼来后请几个人一道把桴棪木等物和柏香树苗送到灵房左右,栽下树苗,丢下桴棪木等物。回来又递两杯酒请“布摩”休息就算完成祭龙活动。
从彝族祭龙习俗活动中可以看出,彝族先民从很古老的时代起就开始兴起了祭龙活动。一直流传到现在。在过去年代,大部分的彝族人家都安有龙神,经常都有人举行这种祭龙活动。由于现在居住条件的改变,很多人家也没有瓦房,更没有草房,就没有安放龙神的地方,所以就很少有人家举行这种祭龙习俗活动了。由此可以看出,彝族自古以来就有崇拜龙的习俗。在《祭龙经》中,很多地方都讲的是龙给人们带来富贵。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那对耳蠋,弯曲得象龙一样,所以彝族先民就把它象征是龙。放耳蠋的那碗清水,就象征着海水。两只耳蠋的意思就是象征着两条雌雄的龙,也体现了人间万物都有阴就有阳,阴阳相配,才能化生万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