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32)六经辨证与太阳病

太阳病是指邪自外入或病由内发致使太阳经脉及其所属脏腑功能失常所出现的临床症状。太阳是阳气旺盛之经,主一身之表,统摄营卫,常因外邪侵袭人体,正邪相争,太阳经气不利,营卫失调而导致发病。

医圣张仲景在巜伤寒论》里创立了“六经辨证”,就是系统的观察人体与自然的变化规律形成的辩证方式,六经辨证包括太阳系统、阳明系统、少阳系统、太阴系统、少阴系统和厥阴系统。

太阳系统的完整称呼是“足太阳膀胱系统”是人体的体表及与之直接相关的系统,主要是气、血、津液和水液的循环运动变化。

中医把出现在体表系统上的所有病都称作太阳病,例如:发烧、异常出汗、湿疹、皮肤过敏等出现在皮肤浅层的酸痛、肌肉痉挛等所有表系统的疾病,太阳病的治疗方法就是调动体内的元气和能量,让元气及能量到达体表,通过出汗的方式把邪气清理出去。

太阳系统承担着人体运行的三大功能:保护人体的防御功能,温养肌肤的功能和管理毛孔“开、合”、出汗,调节体温的功能。由于太阳系统的正常运作是靠内部的五脏六腑作为支撑和供应,所以太阳病可分为单纯太阳病和复杂太阳病,单纯太阳病就是支撑太阳系统运作的内部没有出现异常,仅太阳系统受到外邪的攻击产生的病变。

而复杂的太阳病是从症状来判断系统运作之失常,而支撑供应太阳系统内部深层次的脏腑运行也失常。从太阳病发病的位置分类可分为太阳经病,太阳腑病和太阳变证。

太阳经病就是指发生在经络表皮的疾病,如风寒感冒,当寒邪侵入太阳系统导致太阳系统受损时,首先破坏的是太阳系统的经络肌肉的能量、津血和水液的运作,出现发烧、肌肉酸痛、头痛、脖子紧张、怕冷等体表的各种症状,称作太阳经病。

如果脏腑功能不够强壮而运行失常。病邪深入到深层次的系统中,体表的症状会减轻,身体内部会出现症状。例如便秘、腹泻、口苦、上火等。

太阳系统不能抵御外邪和疾病时,导致外邪深入更深层次产生的各种疾病成为太阳辩证。太阳系统除了经络外还包括膀胱腑。当膀胱腑产生疾病时,人体水液代谢就会出现异常,如尿少、、局部积水、口渴等。就是人体的水循环系统失常,被称作太阳腑证。

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特点来看,从头到脚行于人体的头项,后背是人体最长穴位最多的一条经脉,特别是他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下络腰肾与肾相连,可以借助督脉和肾中的阳气来主管一身的阳气,是太阳经的经别散布于心,所以他的运作也会影响到心的功能。

太阳经的阳气是三阳中最大的,这种阳气是属布于体表的,它的功能是温养肌肤、调节体温、防御外邪。这个阳气生于下焦。膀胱在肾阳温煦作用下,通过气化化生阳气,通过太阳膀胱经和三焦向体表输布。

阳气在体表的不断消耗,还需借助中焦脾胃摄入的水谷精微来补充能量。所以太阳的阳气补充于中焦,向体表输布,还要借助肺气的宣发才能均匀的布达体表,完成体表温养、调节体温,防御外邪的功能,所以说太阳的阳气发于上焦。

太阳腑证的第二个证候是血分证,是太阳表邪循经入腑化热,热和血结与下焦,由于肾的作用之一是净化血液,所以蓄血证是整个泌尿系统的血液循环、微循环的障碍,血和热结与下焦,病人就在少腹部表现为少腹急结或少腹硬满症候。由于太阳膀胱经的经别散布于心,当下焦血热瘀结、瘀热邪气循经上扰心神时,出现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如发狂、狂燥等精神症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