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为何回乡扫墓?中国文化之根不能断绝

原创鼎力推鉴王鼎杰工作室2021-04-04 12:30:52

本文作者 王鼎杰

十年来,我已经很少回乡过春节。但每年的清明,除了去年受疫情影响外,风雨无阻,一定回乡祭扫。

很多朋友问,对一个忙碌的现代人而言,清明为何要千里迢迢回乡扫墓?

这里有三个关键词要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词是乡土。

中国文化特重乡土情谊。所以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

叶落归根,告老还乡。代马依风,狐死首丘。

即便很多人活着没有回去,死后也要归葬乡里。

这就是中国人的乡愁世界,越是全球化的今天,越有独特的意义。

出生在大都市的孩子,尤其需要乡土认同和故乡意识。

维系游子与乡土的诸多纽带中,最重要一条的就是墓。

无论走多远,无论如何疲倦,伤痕累累,因为父母、亲族、友人的坟墓,让我们有了根的感觉。假如斩断了这个纽带,也就等于将游子变成游魂。在高节奏的现代文化碾压下,个体将更加虚无。中国文化的凝聚力也将大打折扣。

第二个词是感情。

中国文化是一个重情的文化。这个情起于血亲之情,却超越了血亲之情。

中国古人特重五伦:父子、夫妇、长幼、君臣、朋友。

将“朋友”与父子、夫妇、兄弟姐妹、君臣并列,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极大特色。

高山流水,季子挂剑。

从《史记》的管鲍之交,到王右丞的《哭祖六自虚》,从中应该不难感应到友情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魅力。

所以,清明祭扫,感怀的也就不仅仅是亲族,也包括了友人。

推广出去,烈士之祭奠,古战场之凭吊。都是现代清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不局限于一家一姓,一时一地。

第三个词是生死。

人生下来,只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只要是人,无论是大人小人,好人坏人,最后一定会成为死人。

生与死,是一体两面。只有懦弱、衰老的文明才讳言死亡。

传统中国的死亡教育,首先是在坟墓前完成的。

很多外国学者认为中国人没有超越性信仰,其实是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表现。

墓园就是中国人的圣殿。

在这里,无论你面对的是亲族还是朋友,乃至从未谋面的先贤英烈,都不难在默默无言的心灵沟通中,汲取到超越时空的力量。

事死者,如事生。

这六个字,只有在坟墓前,才能深刻体悟到其背后真正的力量。

而中国人顿悟死,仍是为了更好的生。

包括选择清明时节本身,就已经写下了祖先的期许。

清明是春季踏青的好时节,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都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但同时,这又是一个多雨的时节。这种春日的细雨,冲淡了喜悦,但又非凄苦和绝望,而是一种淡淡的哀愁,清浅的惆怅。

所以,古人选择这样一个时节扫墓,其实是希望活人能够充分感受到生命的生生不息。过程是肃穆的,但绝非一味伤痛凄苦。

中国能由中原之中国而为中国之中国,进而为亚太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乡土、感情与生死担当的凝聚。

但是,忙碌的现代人,真的是忙碌。在时间碎片化的趋势下,真的很难找到大块的时间,感受一下乡土,回味一下感情,思考一番生死。

所以,给大家一个假期,保留一个传统,绝非累赘,其实是一次难得的修炼。而且,这个假期还可以更长一些。

未来,春节的意义仍然重大,但在乡土情怀层面的影响,将逐渐为清明所反超。

告别钢筋水泥的密林,回到自然之中,让脚踏在泥土里,用心灵去链接逝去的时光,感悟先辈的筚路蓝缕,说出心里无人倾诉的话语。

这就是中国,中国人的清明。你与我,共同拥有的节日。

(0)

相关推荐

  • 《乡土重建》【人文】:读千卷书之第6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乡土重建>[人文]:读千卷书之第6本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费孝通先生的第六本名著:<乡土重建>. 本书是费孝通先生在建国前的江村.禄村等乡村社区调研的基础上,探索了中国乡土社会 ...

  • 人民日报: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汉字是书法的载体.汉字,承载着文明的曙光,从远古走来.它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穿越了漫漫长夜,走到了我们面前.汉字五千年了,它依然年轻,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汉字,是华夏文明的原始基 ...

  •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汉字是书法的载体.汉字,承载着文明的曙光,从远古走来.它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穿越了漫漫长夜,走到了我们面前.汉字五千年了,它依然年轻,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汉字,是华夏文明的原始基 ...

  • 中国文化的根

    ​        舞台上培养不出真正的歌唱家,歌唱家们只有与工农相结合,融入祖国的山川,融入中国的农耕文明才能唱出震撼人们心灵的天赖之音!否则就是卖首弄资,无病呻吟! 中国文化,中国文明的根在那里,就 ...

  • 人民日报 |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汉字是书法的载体.汉字,承载着文明的曙光,从远古走来.它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穿越了漫漫长夜,走到了我们面前.汉字五千年了,它依然年轻,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汉字,是华夏文明的原始基 ...

  • 诗歌||清明侄儿回乡扫墓杂感

    清明侄儿回乡扫墓杂感 弘诚||江苏 (一) 纸钱岁岁老还乡, 几聚邻家尽客觞. 今又清明推碍雨, 癯公掩袖泪双行. (二) 寒食风拂苇短芽, 青青麦荠带黄花. 坟头不忘添新气, 吾事莫言费念挂. (三 ...

  • 如何让孩子接上中国文化的根│小明原创夏令营掠影

    真正的教育需要根据孩子大脑发育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来确定教育内容. --小明语录 今年第三个夏令营--开营, 我们要让中国的孩子接上中国文化的根. 第一件事就要从接上中国文字的根开始, 每一个孩子都学习 ...

  • 散文||父亲,请原谅清明不能回乡扫墓

     父亲,请原谅清明不能回乡扫墓 李文龙||河北 按照中国传统节日的惯例,每年清明节我都尽量抽出身来,从居住地专程回故乡去为已故的父亲以及所有亲人们扫墓.尤其是退休之后,由于时间比较宽裕了,对于按时回乡 ...

  • 孙晓云: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文化自信基于书法自信!

    文化自信基于书法自信 文 / 孙晓云 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核心价值观跟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国家富强的追求.文明创造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等等都是在传统文化中就有的.因此 ...

  • 【郁氏文化】回乡扫墓赋得清明词四首(文/刘剑辉)

    郁氏文化 二 十 四 节 气 清 明 04.04 回乡扫墓赋得清明词四首 文/刘剑辉 壹 蝶恋花·清明 老树新枝遮古路.雨细风寒,陌上人无数,野岭荒山新旧墓,亲族共聚齐相顾. 万户千村笼薄雾.枉断愁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