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岁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要微笑,要精彩,要坚持
要奋斗,要孝顺,要健康
要平安,要快乐,要幸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腊月三十,俗称“大年三十”,是腊月的最后一天,也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它与春节(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首尾相连。
这一天晚上又称“除夕”,“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唐诗《除夕》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除夕风俗
年夜饭
年夜饭,也称为“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圆饭体现了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也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年夜饭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贴春联
贴窗花
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被称其为“窗花”。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门神缘来于唐朝。那时李世民打下江山后,常常夜不能寐,便让秦叔宝和尉迟恭帮助其守门。但让开国大将帮助自己守门也不是一个长远之事,后来,唐太宗用沈香安神,再把秦叔宝和尉迟恭画在门上,变成门神。
门神,是贴在宅在外面的门上的。起到避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所以为了过好一个新年,需要一对门神守在门口,可防卫家宅,保一家平安。
挂灯笼
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上坟
我国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放鞭炮
饭已经做好,欢迎回家。在煮饺子和吃年夜饭之前,要放鞭炮,宣告一年的结束,一年的开始,一年的团聚,一年的丰盈,一年的希望,一年的守候,一年的复始。
熬年守岁
“大年三十熬一宿”,守岁,就是在除夕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的习俗,也称“熬年”“熬百岁”。
守岁,是对将要逝去的旧岁的留恋,也是对将要到来的新年的殷切希望!
今夜,对于无数人来说,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夜晚,也是一个属于人间喜乐的夜晚,这一夜的幸福可以照亮一整年的路。
妈妈做的饭菜,是此后一年里关于家的味道
爸爸珍藏的酒,是支撑前行路上的力量之源
朋友给的祝福,是一想到就十分温暖的心意
让我们在零点钟声响起的时候,在抬头看到满眼烟花的时候,许下新的一年最美好的心愿:
要微笑,要精彩,要坚持
要奋斗,要孝顺,要健康
要平安,要快乐,要幸福
点击下面视频号,收看绝美的舞蹈《中国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