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王若冰老师成为《渌水诗刊》顾问
王若冰,作家、诗人、秦岭文化学者。甘肃天水人。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水市文联副主席、天水日报社副总编、天水市作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旅游文化顾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终南文化书院文化顾问、渌水诗刊顾问。出版、主编诗歌、散文、文艺评论十余部。代表作有诗集《巨大的冬天》《我的隔壁是灵魂》,文艺评论集《倾听与呈现》,散文随笔集《天籁水影》《走笔山河》《山河回望——王若冰说大秦岭》,“大秦岭系列”长篇散文《走进大秦岭——中华民族父亲山探寻》《寻找大秦帝国》《渭河传》《仰望太白山》《走读汉江》,八集电视纪录片《大秦岭》、三集人物纪录片《李子洲》、八集纪录片《无定河》等。以《走进大秦岭》为蓝本,由其担任主要撰稿的八集纪录片《大秦岭》先后获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国家广电总局2010年度国产纪录片暨人才扶持计划最佳中篇奖和最佳编剧奖;长篇散文《走进大秦岭——中华民族父亲山探寻》修订本获甘肃省政府第七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长篇散文《渭河传》先后获获第八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第九届敦煌文艺奖、首届“中国黄河旅游文化奖·文学奖”。2004年完成对绵延1600多公里的秦岭山脉文化考察、2011年完成对渭河流域的文化考察、2014年完成汉江流域的文化考察,被媒体誉为“秦岭文化开掘者”、“行走文学践行者”。
《宁夏印象》
这里的黄河波澜不惊
这里的黄河岸边有大片大片芦苇
水稻和小麦,有一丛又一丛树木
在鲜花的丛林里蓬勃生长
有一座又一座新城
在黄河水岸日新月异
有一代又一代穆斯林和汉人
骑骆驼而来,坐火车而来
在荒漠腹地开荒种地
在城市成家立业,升官发财
这里有沙漠、戈壁和红柳
这里的古代有党项和西夏
有身份神秘的好事者
在贺兰山上刻下太阳、麋鹿和弓箭
月黑风高之夜
有人划着羊皮筏子度过黄河
有人骑着骆驼
在沙漠里打盹
有人腰别滴血的人头
身披残月策马西行
大漠深处的帷帐里
王爷和嫔妃饮酒作乐
也有打进冷宫的娘娘
面容憔悴,花容日渐枯萎
这样的地方,在古代适宜当贼寇
适合做帝王,更适宜当一位
孤军深入,斩杀匈奴无数
让单于仰天长叹
让史书上每一颗文字
充满敬畏和喟叹的汉唐英雄
这样的地方在当代适宜观光旅游
适宜写诗作画,适宜娶妻生子
适宜像一个酷爱考察求证的学者
背着沉重的行囊在西夏王陵下徘徊思考
更适合穿一身租来的羊皮袄
赶一匹抢来的骆驼
行踪诡秘地出现在镇北堡破败的客栈
于子夜的黑暗里烧杀抢掠,自封为王
然后,就有一位三流演员
在贺兰山大风吹拂下一夜成名
2011.6.29
2019首届"中国黄河旅游文化奖"在黄河之滨、陕西合阳正式揭晓,八大类50个奖项获得者受到隆重表彰。王若冰《渭河传》获首届“中国黄河旅游文化奖·文学奖”。
评委会给王若冰《渭河传》的颁奖词写道:“《渭河传》是国内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反映渭河历史文化的长篇散文。作者王若冰怀着“为山川立传”的雄强抱负和“为文明树碑"的庄严愿望,通过对渭河历史身世和文化精神的考察,完成了对文明沧桑的峻切思考,对苍生大地的真诚关注,对社会变迁的当下纪录,书写了中华农耕文明从萌芽、诞生、发展、壮大到辉煌乃至后来饱受侵蚀渐趋衰微的现实,提出了人类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思考和警示。同时,以客观的社会历史立场和积极浪漫的审美姿态,乐观、昂扬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变化的精神秘密。”
王若冰获奖感言摘录:“感谢组委会把首届中国黄河旅游文化奖-文学奖颁发给我!尽管这不是《渭河传》第一次获奖,但做为一名以探寻中华大地自然山水文化精神为写作对象的作家,能够获得以中华民族母亲河命名的奖项,我倍感荣幸和自豪!”
《渌水诗刊》微信平台
平台主编:王嘉敏
责任编辑:李欣蓉 安江涛 邓纯利 高晴
唐小妹 张依珂 施恒
本期编辑:邓纯利
《渌水诗刊》QQ交流群:932848368/644460987
咨询QQ:3396587824
投稿邮箱:3396587824@qq.com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