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邢台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无论什么动物,都有自己的长像,以便我们去辩识谁是谁。
旅游发展到今天,我们需要再思考一下。
不忘初心,想起原来的你,最初我们相识,好像你长的不是这个样子。不仅表面上不是这个样子,内涵和气质上也不是这个样子。
旅游的根坏就坏在规划上,这是有官影子的规划,无论什么景区,大的小的,新的旧的,都要进行规划。而我们的规划公司为了挣更多钱,就用了复制法,将南面的复制北面,把北面的复制到南面,把古代的复制现代,把现代的复制古代。记得有一次开规划会,有一家规划公司竟然在一个平原县区,大谈什么山地建设,不料被一个实在看不下去的官叫停了发言,于是乎就有了“我来这个县工作多年了,想请教这里那里有山?”这样大家才猛然大悟这个复制的规划,连改都没有改就用到了本县的规划。如果你接触过规划,就会发现像这种用规划模板复制的规划不在少数,就像是一个娘生出来的一样。
全国范围内的旅游规划进行了很多轮次,大大小小的规划有很多,不光是旅游规划还有城市规划,部门规划,等等之类的规划,可谓是形形色色的多去了,君不见这些规划的落地实施,如果细研之,细审之,就会发现这些规划连最起码的“实用”两字都谈不上,更不要去谈规划实施的问题。
此前我曾说,在我国有一个最大的规划浪费,一个官员到了一个地区就去抓规划,而且去很有体面的去抓,理直气壮的去抓,于是就成百上千万的银子就花了出去。如果真的去翻翻账,去理一下旧账,怕是有些官员又睡不好觉了。
规划给景区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同质化严重,使景区更加娱乐化,商业化,使景区没有了文化,变成了铜臭熏天的场地。玻璃栈道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一个张家界栈道,刮起全国景区的玻璃栈道风,一个厕所革命,也不管景区的大小,遍地都是厕所。
我不反对对景区的管理,关键是怎么管的问题。现在景区发展中有些问题的形成,是官管理造成的问题。有一位老先生讲的好,有些事官不管了,反而能正常的发展,如果官一管,就会出现怪胎。时间越久,问题积累的越多,发展起来就越难。
英谈村在十多年前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了,那时邢台就这么一个宝贝,有人想开发,官员想管开发,几个轮次下来,现在就这么放起来了,十多年了,邢台有了十多家国字号牌子,英谈的热度也降下来了,本来很好的事,能做好的事,就不知怎么出了问题,也不知道在那里就出了问题。
邢台大峡谷也是一官操作的问题,可以说是邢台旅游的形象,旅游的龙头,强嫁给了一个500强,又强从人家手里要了回来,如果再几番下来,龙头就彻底低下头来。
与市政协的领导进行了多个景区的调研工作,看了很多的景区现状和建筑,还是那个印象,也更加坚定我的看法,别再吹了,实实在在的说,邢台的旅游刚刚开始,刚刚起步,而且问题也很多,同质化严重,景区设施不完备,旅游资源浪费严重,利用化很低,景区建设工程粗放,好像游人来这里不是欣赏的,而是让这些人体验中的古代匠人的建筑水平就是这个样子,砖缝能伸进手指头,就是这个水平,老祖宗的脸就让你们丢光了,还谈什么工匠精神,精品景区。此前我说过,现在的城市越来像一个模子出来的,而农村越来越像城市,古代建筑越来越南方化,邢台西部山部的整治就是这样,搞的那个灰顶白墙,好似什么徽派了,其实连人家的皮都没有学像,真是画虎不成反成犬类,钱花了,却没有了太行风采。
回过头来还去看景区样子,长的不像原来的自己,越长越像别人家的孩子,基因发生了变化,有时总是让人怀疑可能是乱了种。只是景区的管理者不知道,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道谁头的帽子有了颜色,反正一样的颜色。
有时看到这个现实,也真的无可奈何,天下雨,娘嫁人,由他去吧。
如果不由他去吧,那么景区的管理者就动动脑子,就会走出一条新路子,就会找原来的自己。
此前写过一篇我对邢台发展旅游工作中的几点认识的文章,进行了几次调研后,就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就算是再谈邢台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吧。
古代邢台精美的石雕
元代的砌砖工艺(磨砖对缝)
邢台古代工匠铸造的佛像
邢台民间建筑与砖雕艺术
尧山的心经经幢
先商邢台匠人在陶器上的纹饰
邢台西周时期的琢玉
唐代人雕刻的大佛
明代邢台人画的壁画
战国邢台工匠的错银铜件,很小的
明代雕刻的千佛阁
今天邢台复制的元代碑楼,全部用砖雕而成。
汉代邢台人错金作品,如果有见到了原件就会发现叹而观止
明代邢台人的牙雕小件
清代邢台人的建筑彩画,至今如初。